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明双影案 > 第71章 鹤唳风声

大明双影案 第71章 鹤唳风声

作者:呦呼2349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1:50:33

皇帝的赏赐与口谕,如同在凌云鹤与裴远周围划下了一道无形的圈子。圈子之内,是看似风平浪静的“休养”与“升迁”;圈子之外,却是各方势力交织而成的、愈发浓重的疑云与暗影。凌云鹤深居简出,每日不过读书、作画、临帖,俨然一副奉旨颐养、不同世事的模样。裴远则兢兢业业履行着新职司,处理些不甚紧要的卷宗文书,刻意低调,不与同僚过多深交。

然而,一种极其细微却无法忽视的异样感,如同初冬的薄冰,悄然蔓延至二人生活的每一个缝隙。凌云鹤将其称之为“鹤唳风声”——并非真听到鹤鸣,而是源自内心深处对危险的本能预警,是空气中那丝若有若无的、被严密监视的紧绷感。

最先察觉的是裴远。他身为锦衣卫,对跟踪与反跟踪本就敏感。以往下值回直房,或去凌云鹤寓所,虽也知可能有人留意,但多是例行公事的眼线,步伐、气息都带着官样的刻板。可这几日,他明显感觉不同了。

有时是街角那个原本懒洋洋的乞丐,在他经过时,蜷缩的姿态会有一瞬间不自然的僵硬;有时是迎面而来的货郎,担子摇晃的节奏会因他的出现而微不可察地紊乱;甚至有一次,他深夜独行,清晰地听到身后不远不近处,有另一道几乎融于夜色的脚步声,他快亦快,他慢亦慢,他骤然拐入小巷,那脚步声便也戛然而止,仿佛从未存在过。这些跟踪者,技巧更高,耐心更好,也更……无处不在。裴远尝试过几次突然折返或迂回,虽能暂时摆脱,但不久后,那种被窥视的感觉便会再度黏上来,如影随形。

“不是一拨人。”裴远在一次秘密会面时,低声对凌云鹤说,“手法有差异。有的莽,带着厂卫特有的那股子蛮横气,像是东厂的。有的却极精,滑不溜手,更擅长利用市井人潮做掩护,像是……西厂的手段。可能,还有第三路,我说不清,但感觉更阴冷,藏得更深。”

凌云鹤并不意外。他放下手中的书卷,走到窗边,并未直接向外看,而是借着窗纸的反射,观察着街对面那家新开张不久的茶叶铺。伙计总是过于勤快地擦拭着本就光洁的柜台,眼神却时不时地飘向这边。

“陛下让我们‘安心静养’,可有些人,偏偏不想让我们安心。”凌云鹤淡淡道,“东厂想从我们身上挖出他们想要的‘线索’,好继续做文章,压制西厂。西厂则想掌控我们的动向,既防着我们被东厂利用,也可能想看看我们是否真如表面这般安分,抑或……另有所图。”他顿了顿,声音更低,“至于那可能的第三路……或许,就是我们真正关心的‘朋友’了。”

这种监视,带来的不仅是行动上的不便,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仿佛有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收紧,而他们就是网中的游鱼,每一次摆尾,都可能引来更敏锐的关注。

凌云鹤的应对,是极致的静。他几乎不再出门,谢绝一切访客,连日常采买都由一个可靠的老仆负责,且行踪固定,毫无异常。他甚至在庭院中显眼处摆上棋枰,时常独自对弈,或是临摹那幅《秋山问道图》,一坐就是半日,将“寄情山水、忘怀世事”的姿态做得十足。

但这静,并非消极的等待。他在看似无意义的对弈与临摹中,头脑却在飞速运转。他将曹敬癸案的所有细节、万贵妃赠画时的眼神、皇帝口谕中微妙的暗示、乃至近日感受到的监视力度与方式的不同,都放在心中那无形的棋枰上,反复推演。

他发现,某些原本模糊的线索,在这种高压下的静思中,反而变得清晰起来。比如,那幅《西山雾霭图》中,亭台旁那个模糊的人影,其站立的角度,似乎并非随意点染,更像是在眺望某个特定的方向。再比如,皇帝那句“清静去处”,与万贵妃所赠之画,指向如此一致,是巧合,还是某种心照不宣的引导?

行动的阻碍是真实的,但思维的触角,却可以穿透这些阻碍。凌云鹤意识到,他们不能坐等“烛龙”再次发动,那样太被动。他们必须主动创造机会,但必须是在绝对谨慎、不露痕迹的前提下。

一日,裴远带来一个消息:他利用职务之便,翻查近期的宫外人员出入记录,发现西山几处皇家苑囿近期并无大规模修缮或皇室游幸计划,但有一支隶属于内官监的小规模物料运输队,定于五日后前往西山一处相对偏僻的库房运送一批陈年木料和石料,理由是例行清点与防火防潮处理。

“这支队伍人数不多,手续齐全,行程低调。”裴远眼中闪着光,“或许……是个机会。”

凌云鹤沉吟良久,指尖在棋枰上轻轻敲击。风险极大。任何脱离常规的行动,都可能被严密监视的眼睛捕捉到。但机会也确实难得,一支官方背景、目的合理的队伍,是最好的掩护。

“不要急。”凌云鹤最终道,“我们需要一个更完美的‘理由’。一个即使被人察觉我们与西山产生关联,也无法深究,甚至觉得合情合理的理由。”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宣纸,提笔蘸墨,却不是作画,而是开始撰写一份看似与本案毫无关系的文书——一份关于前朝宫廷建筑防火疏漏与改进措施的札记。他引经据典,结合曹敬癸案中提及的废殿区域,看似在总结教训,提出建议。而在札记的末尾,他“偶然”提及,听闻西山某处废弃的皇家别馆,其建筑布局颇有特色,或许对研究前朝宫苑防火理念有所裨益,可惜无缘得见实物云云。

“将这份札记,以你个人的名义,谨慎地呈递给你的上官,只说是案后的一些思考,不必强调重要性。”凌云鹤对裴远交代道,“看看反应。或许,这会成为一个引子。”

裴远立刻明白了凌云鹤的意图。这不是直接的行动,而是一次投石问路,是在规则的边缘,巧妙地为自己后续可能的行动铺垫一个看似合理的学术或公务由头。

鹤唳风声,危机四伏。但凌云鹤与裴远,一个以极静应万变,一个在规则内巧妙试探,如同在悬崖边行走,每一步都需计算精准。那双在暗处注视他们的眼睛,或许能看到他们的形迹,却未必能窥见他们心中那愈发明晰、也愈发坚定的目标。通往西山的路,布满荆棘与眼线,但他们已经开始,为自己铺设第一块看似不起眼的垫脚石。

喜欢大明双影案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大明双影案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