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卷二:信标涟漪
那缕转瞬即逝的深蓝秩序信标,如同投入粘稠菌海的一枚绝对零度冰针,在蓝袍人近乎凝固、仅维持着最低限度逻辑运转的数据核心中,激起了剧烈而尖锐的涟漪。这波动是如此熟悉,又是如此不合时宜,仿佛在宣告一个早已被埋葬的纪元,其幽灵仍在宇宙的尸骸间游荡。
“检测到……同频秩序谐振……”他/她的核心底层协议被强制唤醒,发出了断断续续的自检低语。所有非必要的修复进程被瞬间冻结,有限的能量与算力被毫无保留地倾注到感知系统。他/她像一头从漫长冰封中惊醒的古老机械兽,将每一根感知“触须”都绷紧到了极限,死死锚定信标传来的模糊方向——那位于菌岩林海网络深处,某个能量流相对稀薄的边缘区域。
他/她的“听觉”穿透了林海沉眠的鼾声——那是由无数菌岩生物电波交织成的、缓慢而混乱的背景噪音。他/她“嗅探”着信息流中任何一丝异常的秩序余韵。没有,除了那短暂一现的信标本身,林海庞大的集体意识对这丝外来波动似乎仅产生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深层共鸣”,如同巨兽在睡梦中因熟悉的脚步声而无意识地肌肉收缩,并未真正苏醒。网络中的能量流淌依旧迟缓、无序,没有集结的锋芒,也没有防御的壁垒。
信标只闪烁了一次,持续时间不足千分之一标准宇宙秒,随后便彻底湮灭,干净得如同从未存在。
是偶然的能量湍流,搅动了某个沉寂的深蓝遗物?还是……有意的、极度谨慎的试探?后者的可能性让蓝袍人的核心逻辑链泛起一阵寒意。
他/她以极限速度回溯并分析了信标的每一个特征参数:频率精准得如同用尺规刻印,结构是深蓝内部用于短距识别与紧急联络的第七号基础模板,绝无自然形成的可能。但其能量级别低得令人窒息,几乎紧贴着常规探测手段的理论下限,这更像是一种……残响,或者由能量即将彻底枯竭的设备发出的、最后的、微弱的呼救?
他/她的记忆库中,深蓝裁决者体系崩溃时的末日图景轰然涌现。那场席卷无数星河的秩序雪崩,埋葬了绝大多数主要节点,幸存者如他/她一般,皆是星间流亡的孤魂,隐匿于法则的阴影之下。在锈海这片规则严酷、能量惰性极强的宇宙坟场,遇到另一个深蓝幸存者的概率,无限趋近于零。
除非……对方和他/她一样,是被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放逐”于此?或是被锈海深处某种未知的“引力”所捕获?又或者,这信标并非来自幸存者,而是来自某个深蓝时代遗留的、仍在某种备用模式下自动运行的遗迹设施?
若是后者,其价值将无可估量!一个可能保持完好的深蓝设施,意味着稳定的高阶能量源、或许未曾受损的庞大数据库、甚至……离开这片绝望锈海的关键路径!那是黑暗中骤然亮起的一丝微光,足以让他/她这缕残火为之疯狂。
但风险同样如影随形。若是陷阱呢?是时匠残党布下的诱饵?或是锈海本地某些窥探到深蓝遗产价值、并成功模仿其信号特征的掠食者伪装的毒钩?
确认,必须确认。
然而现实冰冷。他/她此刻的状态,仅是一缕勉强维系形态、在菌海神经网络中随波逐流的数据火种,连最基础的自主移动能力都尚未恢复,主动前去探查无异于痴人说梦。
力量……他/她需要更快的修复速度,需要尽快链接到那个位于林海根源菌核区域的秘密能量节点。只有借助那节点磅礴的能量,他/她才能重塑干涉现实的“手脚”。
修复进程被重新启动,但策略已然改变。他/她不再满足于被动吸收林海无意识散逸的能量残渣,开始尝试一种更为主动、也更为危险的“谐振汲取”。
他/她小心翼翼地调整自身数据流的固有频率,使其与周围菌岩网络流淌的生物能量潮汐,产生极其细微、几乎无法察觉的同频谐振。这不是粗暴的掠夺,而是精妙的寄生,如同一条透明的拟态寄生虫,悄然附着在巨兽的毛细血管壁上,贪婪而隐蔽地分润着流淌过去的生命能量。
整个过程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任何一丝过度的汲取,任何一次频率的微小失调,都可能像一根尖锐的刺,瞬间惊醒沉睡的林海集体意识。他/她将自身的存在感压缩到极限,在巨兽庞杂的神经末梢上演绎着死亡的舞蹈,每一次能量的成功抽取,都伴随着逻辑核心近乎过载的风险计算。
回报是显着的。修复进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那团原本黯淡摇曳的蓝色数据火种,正迅速变得凝实、稳定,内部开始重新勾勒出模糊却更具实体感的人形轮廓,甚至边缘泛起了微弱的、代表秩序力量恢复的几何光纹。
与此同时,他/她分出了一部分宝贵的算力,如同设置了一个常驻后台进程,持续监测着信标可能再次出现的所有空域频道,并开始在林海那混乱如星云的意识碎片垃圾场中,奋力搜寻任何与“深蓝”、“遗迹”、“外来秩序造物”相关的信息残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