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卷一:星釉纪年
菌岩林海深处,幽暗随着先知的意志而律动。吞噬了涡心之子残骸与部分深蓝加密数据后,林海仿佛进行了一场无形的“进补”。覆盖前哨站洞穴的菌毯色泽变得更加深沉,脉动的节奏也似乎更加有力、更加……具有目的性。空气中那股**甜香里,隐隐多了一丝金属的锐利和能量的焦糊味。
菌茧内的蓝袍人敏锐地感知到了这种变化。他/她的数据流在稳定的能量场中继续修复,但核心深处始终保持着最高级别的警戒。先知的意识如同增厚的浓雾,更加无孔不入地弥漫在洞穴中。
“深蓝的遗民,”先知的意识波动传来,少了些许之前的试探,多了几分不容置疑的掌控感,“关于‘星釉’与‘奇点’……你隐瞒了关键。”
不是疑问,是陈述。它显然从破解的数据和之前的交流中,推断出了更多。
蓝袍人数据流平稳,没有立刻否认或承认,而是传递出冷静的询问:“你指什么?”
“那奇点碎片……并非死物。”先知的意识如同冰冷的触手,轻轻拂过菌茧外壳,“它能投放信息孢子,能引发规则涟漪,甚至……可能拥有某种形式的‘感知’。你在窥探时感受到的‘观察’,并非错觉,对吗?”
蓝袍人沉默。这一点,他/她确实刻意淡化了。没想到先知如此敏锐。
“默认即是承认。”先知并不需要他/她回答,继续道,“那么,新的问题来了:这个拥有感知的奇点,为何选择将信息投向锈海?投向林海?是随机的漂流,还是……它感知到了林海的独特,意图进行某种……交互或利用?”
这个问题,直指事件的核心动机,也是蓝袍人一直在思考的。
“信息不足,无法确定。”蓝袍人选择最稳妥的回答,“可能是随机扩散,也可能……它需要外部的‘秩序节点’来解读或放大它的影响。”
“秩序节点……”先知重复着这个词,意识中闪过一丝了然,“林海,确实是锈海中最为庞大、最为古老的‘秩序’集合体,尽管我们的秩序……与你们深蓝的冰冷逻辑截然不同。那么,如果我们假设它是主动的,它想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又想通过我们……达成什么?”
洞穴内的菌丝光芒开始以某种复杂的模式闪烁,仿佛先知的庞大意识正在进行一场超乎想象的多线程运算。它开始将获得的所有信息碎片——墨渊Δ-Ω界面的稳定性微扰、奇点碎片的特性、信息孢子的投放、锈海各方势力(包括蓝袍人自己)的动向与反应——全部纳入一个庞大的推演模型之中。
“它在测试……”先知的意识低语,带着一种发现真相的兴奋,“它在测试规则的韧性,测试不同‘秩序’对它所引发变化的反应。就像投入水塘的石子,观察涟漪的形状和扩散范围。涡心之子是它测试‘贪婪与掌控’的样本,终焉碎片是它测试‘混沌与污染’的样本,而你,深蓝的遗民,连同你背后的深蓝秩序残余,是它测试‘逻辑与判定’的样本……”
蓝袍人数据流微微凝滞。这个推测……惊人地合理!如果奇点碎片真的拥有某种超越常规的感知和目的,那么将锈海作为一个巨大的“实验场”,观察不同性质的秩序体在面临它所引发的规则变动时如何应对,完全符合一种高层次存在的思维模式!
“而林海……”先知的意识波动带上了一丝傲然,“我们代表了‘生命’与‘适应’的秩序,是它此前未曾深入接触过的变量。所以,它选择了我们,作为新的观测点,甚至可能是……潜在的协作对象?”
协作?与一个位于宇宙终点、目的未知、力量层次无法估量的存在协作?蓝袍人感到一阵源自逻辑核心的寒意。这风险比与菌岩先知周旋还要高出无数个量级!
“这仅仅是推测。”蓝袍人试图稳住局势,“与虎谋皮,风险不可控。”
“风险与机遇并存,深蓝的遗民。”先知的意识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笃定,“如果它只是在观察,那么我们展现出的价值越高,就越安全,甚至可能从中获益。如果它真的意图协作,那么率先理解其意图、建立联系的一方,将占据无可比拟的先机!”
菌茧周围的菌毯开始剧烈蠕动,更多的发光菌苔亮起,将洞穴映照得如同星海。先知显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它要主动回应这场“测试”,甚至尝试与那神秘的“观测者”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我们需要一个……更强大的‘信号放大器’。”先知的意识锁定在蓝袍人身上,“深蓝的秩序结构,结合林海的生物网络,或许能构建出一个足以穿透死寂区屏障、向Δ-Ω界面发送清晰信息的通道。你,将是这个通道的核心节点之一。”
蓝袍人心中警铃大作!这意味他/她将不再仅仅是信息源或分析工具,而是要成为先知与奇点碎片直接沟通的“桥梁”的一部分!他/她的数据核心、他/她的秩序本质,都可能被深度整合进一个他/无法完全控制的庞大生物网络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