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卷一:星釉纪年
镜像回廊深处,时间以破碎的节拍流逝。蓝袍人蜷缩在由无数碎裂镜面堆叠成的死角阴影中,如同受伤的电子野兽舔舐伤口。他/她的数据核心依旧紊乱,每一次试图重构逻辑链路都会引发尖锐的“噪音”,那是被墨渊规则反噬后留下的深层创伤。兜帽下的阴影淡薄了许多,几乎能隐约看到其下不断闪烁、试图稳定却屡屡失败的复杂光流。
他/她尝试调用最基本的自修复协议,但回廊内稀薄且不稳定的能量如同掺了沙子的水,难以有效利用。更糟糕的是,他/她感觉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凝滞感”正逐渐渗透进来。不是回廊本身的扭曲时空,而是某种……来自外部的、带着锈蚀与惰性特征的规则污染,正如同细微的尘埃,透过回廊的维度壁垒缓缓渗入。
是锈海的气息。他/她之前的窥探行为,像在平静(死寂)的湖面投下石子,涟漪荡开,似乎也微妙地改变了回廊与锈海之间本就脆弱的隔离。回廊不再是一个完美的藏身所。
“必须离开……”他/她意识到处境正在恶化。但以现在的状态进行维度跳跃,无异于自杀。他/她需要能量,需要稳定核心,需要一个更安全的据点。
他/她将残存的感知力聚焦于自身内部,如同扫描一台濒临崩溃的精密仪器。在那一片混乱的数据废墟中,他/她捕捉到了一丝异常——一段并非属于他/她自身、也非回廊环境的极其微弱的信号残留。
这信号……带有一种生物性的、缓慢而坚韧的脉冲特征,与他/她之前接触过的任何机械或能量信号都不同。它像是在不断重复着一个简单的标识符,频率与他/她窥探墨渊时使用的那个“秩序纯度”波动有微弱的谐振。
是那个“菌岩林海”?他/她立刻联想到了锈海数据库中记载的那个古老而诡异的意识集合体。是它在主动发出信号?它捕捉到了窥探的余波?还是……它也被那段从墨渊漂流而来的信息孢子“感染”了?
这信号虽然微弱,但在这绝境中,却像是一根意外的稻草。菌岩林海能以这种方式传递信号,说明它对锈海规则的渗透和利用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或许……它能提供暂时的庇护?或者至少,能进行某种程度的信息交换?
风险巨大。菌岩先知绝非善类,与它接触可能卷入更深的漩涡。但坐以待毙同样是死路。
蓝袍人做出了决定。他/她停止徒劳的自我修复,将最后一点可控的能量集中起来,不再用于稳定,而是用于放大和调制自身核心中那源于深蓝裁决者的、独特的秩序“指纹”。
他/她要以自身为信标,对那个生物信号做出回应。
过程极其痛苦,如同在溃烂的伤口上通电。他/她的身影剧烈闪烁,几乎要彻底消散。但他/她死死维持着那一道精纯、冰冷、如同手术刀般锋锐的秩序波动,将其调整到与那生物信号谐振的频率,然后,如同在暴风雨中点燃一根火柴,极其短暂地……释放了出去!
这道回应信号比菌岩的信号更加微弱,更加短暂,如同夜空中一闪而逝的流星。它包含了最基础的身份标识(深蓝秩序残余)、状态信息(严重受损)、以及一个极其简洁的求助意向。
信号发出的瞬间,蓝袍人彻底虚脱,数据核心的光亮度降至冰点,蜷缩在角落,如同熄灭的余烬。
他/不知道这信号能否被接收到,更不知道会引来什么。
……
菌岩林海深处。
那庞大无比的聚合生命体微微一颤。通过遍布林海的菌丝网络,它清晰地捕捉到了那道一闪而逝、却特征鲜明的秩序波动回应。
“回应了……”先知的意识中泛起涟漪。“深蓝的余烬……果然还未彻底熄灭……状态……濒临消散……”
它迅速分析着信号中蕴含的信息。对方伤势极重,急需援助。位置……虽然无法精确定位,但信号传来的方向与它感知到的、回廊与锈海规则产生微妙交织的区域吻合。
机会。
一个接收深蓝秩序遗产、获取更高层级知识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源。
先知没有犹豫太久。它决定出手,但方式必须隐蔽,符合林海的风格。
它调动林海的力量,不是直接去搜寻或接触,而是开始在那片规则交织区域的锈海一侧,催生一种特殊的引导菌株。
这种菌株不会散发信号,而是会散发出一种极其特殊的信息素。这种信息素对绝大多数锈海生物无效,但对于拥有高度秩序化感知的存在(如蓝袍人)来说,却像黑夜中的灯塔一样清晰。信息素将构成一条隐秘的路径,指向林海边缘一个相对安全的、由它控制的废弃前哨站。
同时,先知开始在前哨站内布置环境。它需要模拟出一种能暂时稳定秩序存在的微环境,这需要消耗林海储备的、一些从古老遗迹中收集到的、相对纯净的能量结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