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卷一:星釉纪年
镜像回廊中,时间以扭曲的方式流逝。蓝袍人如同石化般僵立,兜帽下的全部“注意力”都聚焦在脑海中那份刚刚获取的、残缺却惊世骇俗的参数集上。幽蓝立方体碎片已彻底黯淡,被小心地放回原处,但那些抽象的数字、符号以及那个被称为“星釉”的轮廓,却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印刻在他/她的逻辑核心。
“规则深度:趋近于∞(存在阈值下限)。”这指向的是连时空概念都近乎失效的绝域,是已知宇宙模型的“边界”之外,通常被认为是绝对的“无”。摇篮的信号怎么可能源自那里?除非……那里并非绝对的“无”,而是存在着某种超越常规认知的“结构”或“界面”?
“存在层级:稳态界面(非能量/非物质/规则显化)。”这进一步印证了猜测。一种由纯粹规则构成的、稳定的“表面”或“边界”。墨渊?传说中的宇宙终极归宿,被描述为吞噬一切的虚无,但如果它并非单纯的“空”,而是一个具有特定规则结构的“终点”呢?那么,其核心区域,或许正符合这种“稳态界面”的描述。
而最令人费解的,是那个模糊的“星釉”符号。它不像任何已知文明的造物或生物形态,更像是一种……状态描述?一种完美的、惰性的、能够与那种终极规则界面完美共存的外壳或涂层?联想到信号中那高得异常的秩序纯度,蓝袍人心中浮现一个大胆的推测:这个“星釉”,或许是一种在墨渊极端环境下自然形成、或是被某种力量刻意塑造出来的、能够承载并稳定秩序信息的特殊“载体”或“容器”。
那么,摇篮的信号,是通过这个“星釉”载体,从墨渊核心传递出来的?
这推论本身就像天方夜谭。什么样的秩序,能在墨渊的核心存在?又是什么样的载体,能抵御那终极的湮灭?除非……那秩序本身,就与墨渊的某种底层规则同源,或者……墨渊的“故障”本身,创造了某种极其特殊的“夹缝”或“悖论点”?
蓝袍人回想起古老数据库中一些关于“宇宙钟楼”和“永劫钟摆”的禁忌碎片,以及“时匠”组织对那些试图“修剪时间线”的偏执追求。这些似乎都与终极的时空规则相关。难道墨渊的“故障”,正是指向这方面?
他/她需要更多的信息来验证这些疯狂的猜想。但能量是最大的瓶颈。镜像回廊本身能量稀薄,他/她携带的储备也在刚才的尝试中消耗大半。强行抽取回廊的不稳定能量风险极高,可能引发维度塌陷或吸引来不必要的“注意力”。
他/她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堆收集来的遗产。除了需要能量的设备,还有一些东西,或许能以另一种方式提供线索。
他/她拿起一块封装在透明晶体内的、不断变幻形态的奇异物质。这是从一个刚刚步入热寂的奇异维度中收集到的“可能性残渣”,它本身不蕴含巨大能量,但却能对特定的“规则扰动”产生极其敏感的共鸣反应,如同高精度的地震仪。
他/她小心翼翼地将晶体置于地面,然后再次将手腕上那根散发淡金光芒的丝线靠近它。这一次,他/她不是注入能量,而是极其精细地调整自身的数据流,模拟出刚才从信号中解析出的、那种独特的“秩序纯度”和“界面稳态”的波动频率,如同用一把无形的音叉,去轻轻敲击这枚“共鸣器”。
起初,晶体内的物质毫无反应。
蓝袍人耐心地、细微地调整着模拟的频率,试图找到那个能引起共鸣的“共振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以回廊内扭曲的时间感而言)。
突然!
晶体内的奇异物质猛地凝固了!不再是变幻莫测,而是定格成一种极其复杂、前所未见的几何结构!那结构充满了某种非欧几里得的美感,核心处呈现出一种……深邃的黑色,边缘却流转着一层极其微弱的釉质光华!
与此同时,晶体表面浮现出几行极其短暂、如同蜉蝣般转瞬即逝的扭曲文字,并非任何已知语言,更像是规则本身的直接显化!蓝袍人的数据核心疯狂运转,勉强捕捉并记录下了几个残缺的片段:
【……Δ-Ω界面稳定性异常……熵增流向微扰……源点:奇点碎片(非自然生成)……关联个体:阿青(状态:星釉化/意识沉寂/锚定效应残余)……】
信息量巨大!
Δ-Ω界面?这很可能就是指代墨渊那个规则界面!稳定性异常和熵增流向微扰,证实了墨渊核心确实发生了某种变化!“奇点碎片”和“阿青”这个名字,更是直接指向了变化的源头!
阿青……这个名字似乎有些熟悉?蓝袍人快速检索着尘封的记忆数据库。很快,一些极其边缘的、来自下层维度时间流的信息碎片被调取出来——一个与“时渊之心碎片”产生关联、引发了摇篮协议局部震荡、最终坠向未知命运的个体记录。原来是她!她竟然没有彻底湮灭,反而抵达了墨渊核心,并成为了引发这一切变数的关键?“星釉化”……看来他/她之前的猜测部分正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