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唐:父皇玄武门,巧了,我也是 > 第87章 霍光废昌邑王时,可曾想过自己族灭的下场?

“魏徵!”长孙无忌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大声喊道。

魏徵神色复杂地看向长孙无忌,却是不知从何说起。

“长孙尚书别来无恙乎?”魏徵道。

再次听到长孙尚书,长孙无忌不禁猝然落泪,“我悔不当初啊!”

魏徵虽已看到了长孙无忌脸上的悔意,但他并没有多说什么,没有那一位松口,谁也别想对长孙无忌承诺什么。

“眼下......有一个机会。”魏徵迟疑了片刻,才开口道。

“什么机会?”长孙无忌面露激动,目光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亮。

“供出五姓七望的罪状,换取你儿子一条活路。”魏徵道。

长孙无忌直接怔在了原地。

“否则,全家皆死。为你长孙家留下一人延续后代,这是我能为你争取到的唯一机会。”魏徵认真地说道。

长孙无忌一瞬间苍老了很多,目光黯淡,但想到长孙冲能够为长孙家延续后代,他心中也不禁升起了一丝希冀。

他已经经历了人生起起落落,而冲儿尚且年轻,若是用自己和妻子的死能换取冲儿的活路,也可以了。

但他没有立即相信魏徵的话,而是肃穆着脸问:“那位会同意吗?”

魏徵迎着长孙无忌的目光,道:“我会说服他的。不要忘了,长孙皇后是你妹妹。而且,关于你曾经暗中投靠越王一事,我仔细阅读过所有文书和卷宗,此事问题不大。但我需要你配合我。”

长孙无忌看着魏徵,心绪极为复杂。

“魏徵,我不如你......”长孙无忌道。

魏徵摇了摇头,“接下来,长孙冲能不能活下去,就看你的选择了。”

“怎么配合?”长孙无忌问。

魏徵回道:“其一,向陛下写一封血书,记住,要带有悔意,还有,陛下幼时,你可送过他什么东西,也可写出,陛下或念及昔日之情,会对你从宽发落。但至少长孙冲可以保住性命......其二,供出五姓七望所有罪状,并将你知道的都如实陈述......”

“其三,作为吏部尚书,想必你有很多治国之想法,加上昔日跟着太上皇出谋划策,你可以针对大唐提出有用的治国之策,尤其是吏部这一块该如何避免贪污、如何选拔人才,尤其是选拔寒门人才,这些你都要上疏......长孙无忌,这是我顾及昔日同僚之情谊,能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纸张和笔我都已经带来了......我相信陛下在看完你的奏疏后,还有悔意血书,定当从轻发落。陛下,他是一个务实之人。”

长孙无忌闻言,目光忽地骤然大亮,然后整理了一下仪表,对着魏徵作揖而拜,“魏徵,请受我一拜!”

面对长孙无忌如此行礼,魏徵坦然受之。

其实,他做这件事也是有些风险的,或许,会令今上不喜。

但他从大唐角度考虑,长孙无忌虽有私心,但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房玄龄之死,对于大唐来说,是一个损失。

只因他和越王牵扯太深,尤其是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为越王出谋划策,谁都救不了。

但长孙无忌,跟越王牵扯不深,时日尚短,加上是长孙皇后长兄,或可从轻发落。

当然,这件事,还得需要他出力才行。

他所做之事,皆出于公心。

即便是今上不喜,他也会这么做。

......

贞观二年二月廿七。

戊时三刻。

吐谷浑。

伏俟城。

伏俟城王帐。

慕容伏允捏着大唐国书的手指青筋暴起。

帐内牛油灯被穿堂风吹得忽明忽暗,照得他脸上那道刀疤愈发狰狞。

“六千匹战马?”他猛地将国书拍在案上,镶金的犀角杯震得倾倒,马奶酒泼在羊皮地图上,洇出一片污渍。“李唐小儿这是要抽干我吐谷浑的血!”

帐下大将慕容孝“铮”地拔出弯刀:“可汗,咱们青海的儿郎们——”

“闭嘴!”伏允抓起铜镜砸去。

镜面在孝脚边碎裂,映出帐外飘起的雪花。

他忽然想起之前在凉州劫掠时,那个被他一箭穿喉的唐军校尉——死前也是用这种眼神瞪着他。

“崔敦礼到哪了?”

“已过积石山。”亲卫低声禀报,“带着三百黑甲军。”

伏允瞳孔一缩。

他认得那些黑甲骑士,上月朔州城下,就是这样的铁骑把突厥人冲得七零八落。

帐外忽然传来幼孙的啼哭,他烦躁地扯开帐帘,寒风卷着雪粒灌进来。

“告诉唐使......”他盯着远处雪山,喉结滚动,“就说......就说我们要用汉民换马匹,一个汉人换......换两匹马。”

孝急道:“可汗!那些汉奴——”

“啪!”伏允反手一记耳光:“蠢货!你以为本汗真要交人?”他压低声音,像条吐信的毒蛇:“去挑些病弱的汉奴,等唐使验货时......”手指在颈间一划。

帐外风雪更急,掩住了亲卫牵马去库山牧场的蹄声。

......

二月廿七。

亥时初刻。

殿内铜炉焚着沉水香,青烟袅袅。

李承乾端坐御案之后,指尖轻叩着一份名册——那是王安石向他举荐的一份寒门名单。

杜依艺就在名单上,而且,之前王安石还向他特意说过此人。

当然,这些对李承乾来说都不重要。

他的人查到杜依艺出生不久的儿子叫做杜审言,那么,他可以确定这杜审言就是诗圣杜甫的爷爷。

出于这一点,他不禁对杜依艺此人感到有些兴趣。

“宣杜依艺。”

宦官无禄尖细的传唤声穿透殿门。

片刻后,杜依艺躬身入殿,心中微微颤动。

他在玉阶前跪伏行礼,额头抵在冰冷的金砖上:“学生杜依艺,叩见陛下。”

“抬头。”

杜依艺直起身,正对上皇帝审视的目光。那双凤眸如淬火的刀锋,似要剖开他的皮肉直刺魂魄。

“王卿举荐你精通《汉书》。”李承乾随手抛来一卷竹简,“告诉朕,霍光废昌邑王时,可曾想过自己族灭的下场?”

竹简“哗啦”展开,露出《霍光传》的片段。

杜依艺瞳孔微缩——这是道送命题。

说霍光忠义,便是暗讽眼前的皇帝囚父;说霍光奸佞,又像为五姓张目。

“霍光之错,不在废立。”他忽然开口,声音清朗如碎玉,“而在未替孝宣帝培养出能制衡世家的寒门臣子。”手指点向竹简某处,“若当年有更多魏相、丙吉,何至于让史高、许氏外戚坐大?”

殿角铜漏“嗒”地一响。

李承乾听出来了杜依艺借古讽今。

潜台词是需重用寒门制衡以之前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集团。

在李承乾看来,杜依艺是一个人才。

至少他看出来了除了五姓七望,关陇集团对大唐皇帝的威胁最大。

而他是站在历史的肩膀上看的,可是杜依艺呢?

他是真的凭借着智慧。

古人不可小觑。李承乾心中暗暗警醒道。

须臾。

李承乾忽然笑了:“好个'寒门制衡'!”他起身踱下玉阶,玄色龙袍掠过杜依艺身侧,“朕再问你,若让你执掌国子监,当如何为朕选才?”

“臣有三策。”杜依艺从袖中取出奏章,“其一,重建汉之'征辟制',令各州县举荐通晓农桑、水利的实干之才;其二,在国子监增设'算科'、'匠科',取仕不唯经义;其三......”他深吸一口气,“其三,请陛下准许寒门学子入弘文馆抄阅经史!”

最后一句话如巨石入潭。

李承乾猛地抬头,抚掌大笑:“好!敢为天下寒门学子发声,不错!”

笑声戛然而止。

李承乾俯身看向杜依艺:“朕给你国子监司业之职,专司寒门举荐。至于你之前的提议,朕会考虑一番,此事,朕会让寇卿处理的。朕希望你给大唐举荐的都是真材实料的人才,否则......”指尖骤然收紧,“你就去岭南编书!”

“臣,万死不辞。”杜依艺跪地而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