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唐:父皇玄武门,巧了,我也是 > 第96章 魏徵论登基之法理

魏徵沉思片刻,方道:“陛下,微臣想问陛下一个问题。”

李承乾目光微凝,他看向魏徵,说:“什么问题?”

“陛下准备何时举行科举考试?”魏徵问。

李承乾一怔,心中一松,他本以为魏徵又要考校他学问上面的事情,还好,只是这个事情。

对于魏徵的问题,李承乾没有立即给出回答,而是先在脑海中仔细思索了片刻。

“魏卿,关于科举考试,朕早已安排寇准、王安石他们之前负责此事。不过,今后的科举,或许会和之前的有很大不同,具体科举制度,还需要细细琢磨。”李承乾说。

“那么,陛下是对科举进行改革吗?何时举行?”

面对魏徵的问题,李承乾不假思索地回道:“科举必然要改革。朕不希望今后朝堂上都是一些世家之人,而无寒门士子。谈到这里,今后,等朕腾出手来后,朕会在各地兴办书院,由朝廷派出官员管理。”

魏徵目光骤然一亮,看向李承乾的目光多了一些惊喜。

“陛下今后真的要在各地兴办书院?”魏徵肃穆着脸问。

“当然。朕一言九鼎。还有,关于今年科举何时举行,朕决定在登基不久后派人负责此事。不过,朕可以告诉魏卿的是,科举,不只有文科举,还有武科举。”

“而文科举考察的不只是四书五经,还有其他的,具体的,等朕先将大唐所有疆土收入囊中后,会让寇准、王安石他们将此事加快进程。如果魏卿有意,届时,可以一同加入文科举改革与文科举筹划之事。”

“至于武科举,届时,朕会让岳飞、李靖他们负责此事的。”

李承乾的话,让魏徵有些心动。

他没有丝毫迟疑,立即拱手行礼道:“多谢陛下信任。微臣愿意参与到科举改革之事中。”

李承乾微微颔首,“魏卿此次前来,就是为了科举一事吗?”

魏徵摇了摇头。

李承乾面露疑惑。

接着。

魏徵神色一肃,整理了一下衣袍,恭敬地向李承乾行了一礼,随后开口道:“陛下,臣今日前来,是想与陛下探讨一事。”

李承乾端正坐姿,认真地看着魏徵:“魏卿请讲。”

魏徵微微沉吟,随后直入主题:“陛下今年不过十岁,不久后便要登基为帝,此事古来少有。不知陛下可曾想过,天下人是否会因此议论?”

李承乾神色不变,反问道:“魏卿是担心朕年幼,难以服众?”

魏徵点头:“正是。陛下虽天资聪颖,但毕竟年纪尚小。臣担心朝中大臣、地方官吏,乃至天下百姓,会因此有所疑虑。”

李承乾轻轻一笑:“魏卿多虑了。朕虽年幼,但并非不懂治国之道。况且,朕登基后,朝中尚有魏卿、寇准、王安石、杜如晦等贤臣辅佐,何愁天下不稳?”

魏徵见李承乾如此自信,便进一步问道:“陛下可知,自古以来,幼主登基,往往容易引发权臣专权,甚至社稷动荡?”

李承乾目光坚定:“朕自然知晓。但魏卿可曾想过,正因朕年幼,反而更能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成年之君,往往刚愎自用,而朕却愿听从贤臣之见。况且,在朕登基称帝的那一刻,有徐达、常遇春、岳飞等人在,朕是不会允许权臣专权的事情发生的,魏卿多虑了。”

魏徵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但仍继续追问:“陛下可曾读过《尚书》?”

李承乾点头:“自然读过。”

魏徵道:“《尚书》记载,商王武丁年幼即位,三年不言,政事皆由贤臣处理,最终开创盛世。此乃幼主临朝之典范。”

李承乾微微一笑:“魏卿是想告诉朕,幼主并非不能治国,关键在于能否任用贤才?”

魏徵颔首:“正是!陛下若能如武丁一般,信任贤臣,广纳良策,则天下何愁不治?”

李承乾沉思片刻,随后说道:“魏卿所言极是。朕登基后,必当倚重诸位贤臣,绝不自专。但朕也有一问——”

魏徵恭敬道:\"陛下请讲。\"

李承乾目光炯炯:“魏卿方才提到武丁,可曾想过,武丁之所以能成明君,不仅因他任用贤臣,更因他自身勤学不辍?朕虽年幼,但每日处理朝政未有懈怠,而且魏卿难道不知道寇准、王安石、徐达、常遇春等人,都是朕所提拔的吗?今后天下人都会盛传他们的名声,这一切,都是因为朕给予了他们信任,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发挥。而且,朕用人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魏卿可愿今后像以前那样继续教导朕?”

同时,李承乾在心中加了一句,“前提是这人只对朕忠诚。”

魏徵闻言,心中大慰,郑重行礼:“陛下如此勤勉,实乃大唐之福!且陛下有名君之姿,臣定当竭尽所能,辅佐陛下!”

李承乾满意地点点头:“好!那魏卿便与朕说说,朕登基后,该如何昭告天下,使万民信服?”

魏徵胸有成竹:“此事不难。陛下可效仿古制,举行大典,诏告天下,表明陛下虽年幼,但心怀社稷,且有贤臣辅佐。同时,陛下可颁布新政,广施仁政,使百姓安居乐业。如此,天下人自然归心”

李承乾笑道:“好!那此事便交由魏卿去办。朕登基之日,必当昭告天下,使万民知晓,朕虽年少,但受命于天,必不负上天之托!”

魏徵深深一拜:“陛下圣明!”

下一刻。

魏徵转身离去。

目送魏徵离去的背影,李承乾却是皱了下眉头。

朝中的臣子到底是担心自己年幼治理不了大唐,还是想要借机生事?

难道他们有人贼心不死?

想要恭迎太上皇复位?

想到此处,李承乾嘴角噙着冷笑。

在他看来,他有寇准、王安石、杜如晦、魏徵等人支持,其他的人翻腾不了什么浪花。

倘若真的有人想要拿自己的年龄说事,那么,可就不要怪他‘以德服人’了?

这个九五之尊的位置,他已经拿到了,但若是有人胆敢反对自己举行登基仪式,或许,可以让常遇春去他们家里登门拜访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