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唐:父皇玄武门,巧了,我也是 > 第54章 李承乾执鞭怒抽李世民

“你现在问我要干什么?难道这还不明显吗?”李承乾目光冰冷一片,提着剑,然后将它架在了李世民脖子上。

李世民眼中的瞳孔猛地一缩。

“逆子!你可知弑父——”

“父皇当年射杀伯父时,可曾想过'弑兄'二字?”他猛地扯起李世民头发,强迫其仰望甘露殿匾额——那里还钉着三具千牛卫的尸体,“看清楚了,这匾额上的血,比您当年在玄武门泼洒的......还差得远呢。”

寇准适时捧来鎏金匣。

李承乾掀开匣盖,取出的却不是玉玺,而是一把熟悉的马鞭——鞭梢还沾着经年累月的血垢。

李承乾诧异地看了一眼寇准,心中很是满意。

“认得吗?”他将马鞭塞进李世民颤抖的手中,“贞观元年四月,您用这根鞭子将我抽至濒死。”手指骤然收紧,“今日儿臣请您......”

“啪!”

鞭影划破雨幕。李世民的龙袍应声裂开,后背皮肉翻卷如绽放的血牡丹。

李承乾暗道:原来用马鞭抽人可以让孤的心情变好。

李世民目露冷光,气得发抖。

“第一鞭,罚您偏心李泰!”

“啪!”

“第二鞭,罚您禁足东宫!”

“啪!”

“第三鞭——”李承乾突然扔开鞭子,抽出佩剑抵住李世民咽喉,“罚您没直接杀了我!”

李世民铁青着脸,怒视着李承乾,冷声道:“孽畜!朕再说一遍,朕没错!青雀比你这个逆子更合适成为大唐储君!”

“哈哈......”李承乾笑得有些发冷,眼睛里寒芒闪烁,“您让李泰入主武德殿,满朝文武都以为要易储。难道您不知道武德殿是什么地方吗?”

“武德殿可是......”

“武德殿位于您所住的太极宫以东,再往东是孤所住的东宫,而皇宫以东的方向在大唐有代表太子的含义。如果让李泰入住武德殿,父皇不是在告诉群臣您有易储之心吗?您还在说没有错!简直可笑!”李承乾剑锋往前一送,在李世民颈间划出一道血痕,目露杀气,“您让李泰住进去,是要提醒儿臣重蹈伯父覆辙吗?”

“至于李泰比我适合,荒谬之谈!......现在,孤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了......您说说,到底谁才适合呢?”

殿外雷声大作,闪电照亮了李承乾狰狞的面容。

李世民心中一寒。暗道:这个孽畜不会真的要杀朕吧?他怎么敢的?

一丝恐慌,爬上心头,令人不寒而栗。

李承乾忽然收起剑,任由李世民踉跄着后退跌坐在地上。

“儿臣今日来,不是要弑父。”

刚说到这里时,忽然,王安石走到李承乾面前,恭敬地递出一卷明黄绢帛,轻声道:“陛下,这是微臣刚刚看到案几上压在最底下的一份未盖皇帝玺印......上面的字迹,微臣可以断定必是太上皇所为......”

李世民陡然抬头,神色微变。

该死!

朕怎么忘了将它烧了?

还有,他怎么就成了太上皇?

放肆!

李承乾接过一卷明黄绢帛,缓缓展开,快速一扫,脸色微变,“呵,这是您之前亲笔所书的《废太子诏》......”他指尖轻抚过那些熟悉的字迹,“承乾性僻乖张,不堪储位'......原来,您早有废太子之心啊!”

说到这里时,李承乾心中蓦地一寒。

幸亏他提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不然,后果难料。

“王安石,拟旨。”李承乾忽地开口,他没有忘记玄武门之变后面需要做的一些事情。

王安石快速从案几上拿到一份空白明黄绢帛,握着笔,激动地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沉思片刻,开口道:

大唐皇帝诏令

门下:

朕以菲薄之身,承祖宗之业,夙夜忧勤,不敢懈怠。然天不假年,近染沉疴,气力渐衰,恐难躬亲万机。太子承乾,仁孝聪睿,克勤克慎,向以忠孝闻于天下。今观其行,更见其能。

前者,太子献雪花盐之法,使天下百姓得免苦咸之患,盐利丰盈,国库充盈,此乃泽被苍生之功;又制曲辕犁,令农事省力,田亩增垦,岁获丰登,黔首得饱,实为社稷之福。此二事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朕心甚慰。

今国事繁重,军务倥偬,朕既抱恙,难理万机。太子承乾,仁德兼备,才智超群,可代朕监国,总摄朝政。

特授天策上将,节制天下兵马,兼领尚书令,总百揆之务。内外诸军、诸州府事,悉听节制。六部九卿,皆禀其令。朕虽静养,亦当遥察,若有重大军国之事,仍当奏闻。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贞观二年元月十九日

李承乾刚说完,王安石也恰好在此时停笔。

寇准适时地开口道:“陛下,此道圣旨必须加盖皇帝行玺......”

李承乾正要说些什么的时候,李世民忽地挣扎起身,目光闪烁着寒意,头抬得很高,仿佛曾经的那个天策上将回来了,开口道:“逆子!朕是天子!你岂敢——”

李承乾刚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徐达上前,怒吼道:“放肆!陛下面前,岂可无礼?”

说罢,徐达快速朝着李世民后腿一踢,李世民腿一弯,“噗通”一声再次跪在了李承乾面前。

李世民心中那个气,扭头看向徐达,心中虽然愤怒,却保持冷静,“这位将军面生得很,朕这个逆子许给你了什么好处,朕三倍......”

李承乾气笑了,他拿出之前来的路上捡到的玉玺,然后扔给王安石,“盖上它......”

李世民怔在了当场,话也说不出来了。

“陛下,这份圣旨......可以在处理完那些三省六部主官后再发出去较为稳妥......”寇准肃穆着脸道。

“寇准,你这话,倒是提醒了孤......”李承乾转头看向王安石,“之前准备的空白圣旨,用来对付三省六部,还有李泰、李佑等人的......”

话音未落。

王安石立即从怀里摸出一份明黄绢帛,然后恭敬地递给李承乾,道:“陛下,微臣早已备好,且笔迹与李世民本人无二,其他人必难辨真伪。而且,关于理由微臣也已经想好了,您请过目。”

李承乾满意地点了点头,暗道:不愧是名臣,做事就是让人舒心。

他摊开圣旨,看向上面的内容:

大唐皇帝敕令

门下:

朕承天命,统御万方,夙夜兢业,惟惧不逮。今岁春和,农事方兴,然天象微变,或有垂诫。朕欲与公卿共议劝农安民、修德禳灾之事,兼察吏治得失、边备虚实。

着:

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

六部堂官(吏、户、礼、兵、刑、工尚书)

诸王(越王泰、楚王佑等皇子,及宗室亲王)

国公、开府仪同三司等重臣

于贞观二年元月十九日卯时,集于两仪殿议事。各携所司条陈,务求实策,勿泛空言。

特谕:

越王泰须奏报扬州、越州屯田事

楚王佑须奏报齐州屯田事

诸皇子皆着常服,勿用仪仗

布告中外,咸使知悉

贞观二年元月十九日

李承乾看这份未加皇帝行玺的圣旨若有所思,然后开口道:“王安石,再加一句,‘凡在外州郡者,限十日内返京议事;若道途遥远,可酌情宽限五日’。”

“陛下圣明!”王安石立即恭敬行礼道。

李承乾瞥了一眼王安石,暗想:这怕不是王安石故意忘了漏加此条。这是为了让孤有参与感?

寇准眼睛瞥向王安石一眼,又看到李承乾脸上的笑容,暗道:原来如此,受教了!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几人如同行云流水的动作,直接愣住了,而后,咬牙切齿地说道:“逆子,你果然早有反心!朕恨不能......”

“父皇何必着急?”李承乾手腕一翻,剑锋已抵在李世民喉间,寒光映得龙袍上的金线黯然失色,“待儿臣料理完李泰、李佑那几个孽障,自会请您好好看场大戏。”

李世民闻言,心中猛地一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