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捡漏一个废郡主,废柴少爷发奋了 > 第4章 头悬梁的“笑话”

林云舟问父亲和主母家里有书吗?

“没有。我们家都是账本,几时见过书?”

“祖上只有太太太太祖那时有人考上过举人。”

那是多少辈之前的祖宗?难怪没有读书考功名的基因!

这时,家中最老的快70岁的老仆路过,气得斜眼瞪着说,怎么没有?

“胡说!林家老祖宗有一间临安最大的藏书阁!”

全家举目震惊!

“不在宅子里”

那在哪?

“一群不肖子孙!就在林家祠堂那里,旁边不是有一间半垮不塌的泥房吗?那就是林家的藏书阁!”

果然,当老仆带姨娘和林云舟到那间废旧的泥房前,震惊!

虽然是泥房,竟然有两进深!临安最大不敢说,起码是数一数二的。

大铁索都锈黑了。这是有多少朝没有人打开过了!

拿石头敲索,一敲即碎。

他第一次破天荒地钻进了自己的书房。

姨娘带着家仆拎着水桶和抹布进来打扫。

这间屋子,平日除了管家林福进来掸灰,连耗子都嫌冷清。

此刻,他正对着满架蒙尘的线装书发愣。

手指拂过书脊,带起一小片浮灰,在从窗棂斜射进来的光柱里,打着旋儿飘舞。

他踮脚,从书架最高处够下几本砖头似的典籍。

“祖上原来也有做大学问的人啊!”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五经,硬邦邦的封面硌着手心。许多他闻所未闻的书静静的一摞摞的待在书家上。

腐朽但厚重,以致他压根不敢高声说话。

书页泛黄,边角卷起,散发着一股陈年墨汁混合着樟脑的、说不上好闻的气味。

他随手翻开《孟子》,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扑面而来,看得他眼晕。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他低声念了一句,舌头像打了结,磕磕巴巴。

那些拗口的句子,像一团团理不清的乱麻,塞满了他的脑袋。

可那双清冷的、带着刺骨寒意的眼睛,又浮现在眼前。

“多管闲事。”

那四个字,比刀子还利。

他猛地合上书,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把胸腔里那股憋屈和不服输的劲儿全吸进去。

再睁开眼时,散漫惯了的眸子里,竟透出一股罕见的狠劲。

“不就是读书吗?林家又不是没人读过书!小爷还就不信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的麻雀,扑棱棱飞遍了林家大宅的每个角落。

“听说了吗?林家有一间超大的藏书阁”

“那个二少爷钻书房了,早上去,晚上回!”

“真的假的?别是进去找蛐蛐儿吧?”

“千真万确!捧着《孟子》呢,那架势,啧啧……”

正房花厅里,主母沈氏正慢条斯理地品着一盏雨前龙井。

她穿着一身绛紫色团花褙子,头上赤金点翠的步摇随着她轻嗤的动作微微晃动。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她放下茶盏,嘴角噙着一丝毫不掩饰的讥讽。

“咱们这位二少爷,文不成武不就,混吃等死的祖宗,如今倒要头悬梁锥刺股了?呵,别是三天热度,装模作样给人看呢!”

她身旁坐着嫡长子林道中,正百无聊赖地拨弄着一个精巧的玉扳指。

闻言,他嗤笑一声,懒洋洋地接话:“娘,您还当真了?就他那榆木脑袋,能读出个什么名堂?我看啊,八成是瞧着隔壁那位‘废郡主’搬来了,想装装样子,博人家一笑罢了。还真起了痴念,跟人家差了十万八千里,也不看看自己什么德行!”

这话像根针,精准地扎在沈氏心尖上。

她脸色一沉,保养得宜的手指捏紧了帕子。

隔壁那个被废黜的郡主,虽说是落了毛的凤凰,可那通身的气派,那拒人千里的冷劲儿,总让她心里不舒坦。自家这个不成器的庶子,至少还有这个心气要上进!

你呢!林家嫡长子!林道中!你就躺着坐等继承家产吗!

“哼!”沈氏重重哼了一声,“找时间,你也读书去!”

别,别聊这个话题!自讨没趣!

西厢小院,柳姨娘住的屋子却弥漫着另一种气氛。

柳姨娘性子温婉,穿着一身素净的藕荷色衫裙,头上只簪了支素银簪子。

她正坐在窗边绣花,听到丫鬟芸娘绘声绘色地描述二少爷如何“发奋”,她停下针线,眼中满是担忧。

“舟儿他……真去读书了?”

她声音轻柔,带着一丝不确定的惊喜,更多的却是心疼。

“那书房又冷又潮,他身子骨还没好利索呢。芸娘,你去小厨房,把我煨着的银耳莲子羹端一碗给他送去,让他垫垫肚子,别熬坏了身子。”

芸娘应声去了。

柳姨娘望着窗外那堵高高的院墙,墙那边就是柳家院子。

她轻轻叹了口气,眉宇间笼着轻愁。

儿子这份突如其来的“发奋”,为的是什么,她心里跟明镜似的。那赵家姑娘,看着就不是寻常人物,舟儿这是跟什么杠上了呀!她实在不敢想。

林云舟可不管这些闲言碎语。

他给自己立了规矩:每日卯时初刻(凌晨五点)必须起床,雷打不动。

第一天,天还黑黢黢的,鸡都没叫。林云舟挣扎着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眼皮重得像坠了铅块。他趿拉着鞋,迷迷糊糊走到院子里,舀起一瓢刚从井里打上来的冷水,兜头就浇了下去!

“嘶——!”

刺骨的寒意瞬间穿透头皮,激得他浑身一哆嗦,牙齿咯咯作响,睡意顿时跑得无影无踪。

他甩甩湿漉漉的脑袋,胡乱抹了把脸,深吸一口带着晨露清冽的空气,转身就钻进了书房。

点上油灯,豆大的火苗跳跃着,勉强照亮书案一角。

他摊开《孟子》,开始磕磕巴巴地诵读:“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声音干涩,毫无韵律,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突兀。

读着读着,眼皮又开始打架,脑袋一点一点,像小鸡啄米。他猛地掐了自己大腿一把,疼得龇牙咧嘴,强打起精神继续。

白天还好些,最难熬的是午后。

春日的暖阳透过窗纸照进来,晒得人浑身懒洋洋。书上的字迹仿佛都长了腿,在眼前晃来晃去。林云舟只觉得一股难以抗拒的困意如同潮水般涌来,眼皮沉得抬不起来。

有两天,从午时趴着睡觉,一直到黄昏时分醒来。

伸个懒腰,回家吧!

“不行!不能睡!”

他猛地站起身,在狭小的书房里来回踱步,用力拍打自己的脸颊。

可那困意如影随形。他想起古人“头悬梁”的故事,眼睛一亮。

“有了!”

他找来一根结实的麻绳,一头系在房梁上垂下的一个铁钩上——那本是挂鸟笼用的。

然后,他把自己散在脑后的长发,胡乱挽了个髻,用一根木簪固定住,小心翼翼地将发髻末端系在麻绳的另一头。

“这下看你还怎么睡!”他得意地嘀咕了一句,重新坐回书案前,捧起书。

起初还好,随着诵读声越来越低,越来越含糊,他的脑袋又开始不受控制地往下耷拉。

突然!

头皮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

“哎哟!”

他猛地惊醒,痛呼出声。原来是脑袋垂得太低,发髻被绳子狠狠扯住了!

那木簪硌着头皮,疼得他眼泪都快出来了。他手忙脚乱地去解绳子,越急越乱,头发和绳子缠得更紧,扯得他头皮一阵阵发麻,龇牙咧嘴,狼狈不堪。

就在他像个被钓钩挂住的鱼一样,在椅子上扭来扭去,跟那根该死的麻绳较劲时——

“噗嗤!”

一声压抑不住的笑声,从书房窗外传来。

林云舟动作一僵,猛地扭头看去。

只见一个半大小子,约莫十三四岁,穿着灰布短打,正扒着他家书房的窗台,探着半个脑袋往里瞧。

那小子脸上脏兮兮的,沾着泥灰,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此刻正死死盯着林云舟被绳子扯得歪斜的脑袋和龇牙咧嘴的怪相,笑得肩膀一耸一耸,露出两排白牙。

这小子林云舟认得,是隔壁巷子孙铁匠家的皮猴子孙小栓,出了名的淘气包,爬树掏鸟蛋、下河摸鱼虾,没他不敢干的。

“林……林二少爷!”孙小栓好不容易止住笑,指着林云舟的脑袋,上气不接下气,“您……您这是练的什么新功夫啊?头……头悬梁?哈哈哈……哎哟,笑死我了!您这头发……快成鸟窝了!”

林云舟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一直红到耳根子。羞恼、尴尬、还有被撞破糗事的怒火,“噌”地一下全涌了上来。

“臭小子!看什么看!滚!”他压低声音吼道,一手还捂着头皮,另一只手抓起书案上的一块砚台作势要砸。

孙小栓吓得一缩脖子,但脸上笑意不减,嘴里还嚷嚷着:“二少爷别生气!我……我是来摘枇杷的!您家墙头那棵枇杷树,果子黄了,看着可甜了!”说完,他像只受惊的兔子,哧溜一下从窗台上滑下去,脚步声“噔噔噔”飞快地跑远了,留下一串幸灾乐祸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

林云舟气得差点把后槽牙咬碎。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缠在头发里的麻绳解开,头皮火辣辣地疼,散乱的头发披在肩上,更添几分狼狈。他颓然坐回椅子上,看着桌上摊开的《孟子》,只觉得那些字句更加面目可憎。

完了。这下脸丢大了。孙小栓那张破嘴,不出半天,他林二少爷“头悬梁”把自己挂成“上吊”的糗事,准能传遍半条街。

果然,不到晌午,林云舟的“壮举”就成了临安府西街巷尾最热门的谈资。

“听说了吗?林家那个废柴二少爷,学人家头悬梁读书呢!”

“结果咋样?”

“嗨!头发让绳子缠住了,疼得嗷嗷叫,被孙铁匠家的小栓子撞个正着!那场面,哈哈哈……”

“哎哟,真是癞蛤蟆上秤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就他那块料,还读书?”

“可不是嘛!八成是瞧着隔壁搬来个漂亮的‘小郡主’,看上人家了,又觉得跟人家有差距,想上进了,结果闹了个大笑话!”

“热脸贴冷屁股,活该!”

这些风言风语,自然也顺着风,飘进了柳宅小院那扇略显斑驳的黑漆大门。

柳宅后院,一处僻静的小轩。

窗明几净,一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案临窗摆放,上面铺着雪白的宣纸,镇纸压着四角。

一方端砚里,新磨的墨汁乌黑发亮,散发着淡淡的松烟香气。

赵清璃正站在书案前,提笔临帖。

她穿着一身素白的长裙,料子是上好的细棉,洗得有些发旧,连一丝绣纹也无。

乌黑的长发只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松松绾在脑后,几缕碎发垂落在颊边,衬得那张脸越发清冷如玉,不染尘埃。

她微微垂着眼睫,目光专注地落在笔尖。

手腕悬空,运笔沉稳有力,笔走龙蛇间,一行行清丽娟秀的小楷在宣纸上流淌出来,字字挺拔,风骨铮然,正是卫夫人的《名姬帖》。

阳光透过窗棂,在她纤长的睫毛下投下一小片扇形的阴影,整个人沉静得像一幅工笔仕女图。

丫鬟青黛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手里捧着一盏刚沏好的明前龙井。

她将茶盏轻轻放在书案一角,抬眼看了看自家小姐专注的侧影,欲言又止。

“有事?”赵清璃并未抬头,笔尖在纸上划过最后一捺,收势干净利落。

青黛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压低声音,带着几分忍俊不禁的笑意:“小姐,您猜怎么着?隔壁林家那位二少爷,今儿早上闹了个大笑话!”

赵清璃搁下笔,拿起一旁的素白棉帕,慢条斯理地擦拭着指尖沾染的些许墨迹,动作优雅从容。

她没说话,只是抬眼淡淡地瞥了青黛一眼,示意她继续说。

青黛立刻绘声绘色地讲起来:“说是林二少爷发奋读书,学古人‘头悬梁’,结果头发缠在房梁的绳子上,扯得他龇牙咧嘴,疼得直叫唤!正巧被翻墙进来偷摘他家枇杷的孙家小子撞见了!这会儿,街坊四邻都传遍了,说林家二少爷想学人家悬梁刺股,结果把自己挂房梁上了,像个……像个……”

青黛憋着笑,没好意思说出“上吊”两个字。

她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着赵清璃的脸色。

只见小姐依旧神色平静,仿佛听到的是一件与己无关的市井闲谈。她拿起那盏温热的龙井,揭开盖子,轻轻撇去浮沫,动作不疾不徐。

然而,就在她低头准备啜饮第一口清茶时,那握着青瓷茶盏的、纤细白皙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微微顿了一下。

随即,那紧抿着的、如同初绽寒梅花瓣般的唇线,极其细微地向上弯起了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

那弧度极浅,淡得如同蜻蜓点水,转瞬即逝。

快得让一直盯着她看的青黛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

赵清璃已恢复了那副万年冰封的模样,仿佛刚才那一丝涟漪从未出现过。

她垂着眼,长长的睫毛遮住了眸底深处一闪而过的、极其复杂的光——或许有一丝意料之中的嘲弄,或许有一丝极淡的、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松动?

她轻轻吹了吹茶汤上升腾的热气,袅袅白雾氤氲了她清冷的眉眼,也模糊了那一刹那的微妙变化。

“聒噪。”

她淡淡吐出两个字,声音清泠,听不出喜怒,“把窗关上。”

青黛连忙应声,快步走到窗边,将轩窗轻轻合拢,隔绝了外面隐约传来的市井喧嚣,也隔绝了那个关于“头悬梁”笑话的最后一点余音。

书房里,重新恢复了寂静,只剩下墨香与茶香静静流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