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铁血时代:我的1940 > 第64章 经验的种子

铁血时代:我的1940 第64章 经验的种子

作者:温酒伴清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0:04:14

“轰!轰!”

两声剧烈的爆炸如同旱地惊雷,在东侧敌船的吃水线附近炸响。巨大的水柱混合着木屑和金属碎片冲天而起,将那艘改装货船猛地向上掀起,又重重砸回水面。船体瞬间倾斜,火光从破口处窜出,映红了半边天。渗透分队安装的炸药包,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突如其来的水下攻击,完全打乱了日军的阵脚。东侧船上的日军只顾得救火和抢救船体,火力瞬间减弱。而西侧敌船则被两发“雷公”火箭弹准确命中上层建筑,指挥塔被掀飞,甲板上的机枪阵地也哑火了片刻。

战场上的主动权,在这电光火石之间,被林枫的果断决断硬生生抢了回来!

“打!狠狠地打!”主攻分队第二、第三船的战士们眼见攻击奏效,士气大振。火箭筒手们迅速装填,操舟手则驾驶着灵活的突击船,在敌人零星反击的火力中穿梭,寻找下一个目标。

“第一船,向我靠拢!撤退!”林枫通过望远镜看到第一艘被发现的突击船虽然船体受损,但主要结构还在,船员们正在奋力还击并试图脱离,立刻下令接应。

同时,他对着通讯鸟哨,发出了新的指令:“佯动分队,向‘鲶鱼嘴’方向进行火力延伸射击!渗透分队,任务完成,立即撤离战场!”

下游方向,罗大勇的游击队听到主战场传来的激烈爆炸声,知道计划有变但战斗已经打响,立刻用“没良心炮”和步枪向“鲶鱼嘴”方向进行骚扰性射击,虽然距离远精度不高,但制造的声势和流弹进一步加剧了日军的混乱和恐慌。

那名最初发现突击船的日军军官,已经在第一轮火箭弹袭击中毙命。失去统一指挥的两船日军,虽然单兵素质不差,但在突如其来的全方位打击下,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境地。他们搞不清攻击到底来自何方,有多少人,只能盲目地向黑暗中任何可能有动静的地方倾泻子弹。

这为突击分队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瞄准水线!打他们的动力舱!”林枫在指挥船上,冷静地通过信号光提示主攻分队。他深知,对于这种改装船,击伤其动力系统比杀伤人员更能彻底瓦解其战斗力。

第三突击船的火箭筒手心领神会,冒着敌船残存火力点的射击,稳定船身,仔细瞄准西侧敌船尾部水线附近的位置。

“咻——轰!”

火箭弹精准命中!一团更大的火球从船尾爆发开来,显然是击穿了船壳,引燃了燃料或锅炉。西侧敌船彻底失去了动力,浓烟滚滚,火势迅速蔓延,船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下沉。船上的日军哭喊着,如同下饺子一样跳入水中。

东侧敌船情况更糟,船体倾斜加剧,进水严重,已然无力回天。

“任务完成!所有单位,按预定路线,交替掩护,撤离战场!”林枫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胜利来得如此迅速而猛烈,甚至让一些初次参与这种高强度技术化突袭的战士们有些恍惚。但他们严格执行命令,火箭筒手打出最后一发弹药后,操舟手立刻调转船头,利用芦苇荡的掩护,迅速脱离接触。

渗透分队的队员们也从水下悄然撤离,与接应的小船汇合。

林枫所在的指挥船也缓缓后退,隐入更深的芦苇丛中。他最后看了一眼已成一片火海、逐渐沉没的“鲶鱼嘴”据点,心中并无太多胜利的喜悦,反而充满了对战场瞬息万变的敬畏和对那名受伤落水战士的担忧。

“快,搜寻落水的同志!特别是第一船的!”林枫急切地命令水根和其他船只注意水面。

幸运的是,在撤离路线上,他们找到了那名中弹落水的战士,他凭借良好的水性抓住了漂浮的木头,虽然失血过多脸色苍白,但意识尚存。立刻进行了简单的包扎止血。第一突击船虽然伤痕累累,但核心成员都在,船体经过紧急堵漏,还能勉强航行。

“撤!回雁翎岛!”林枫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下令全速返航。

当晨曦微露,这支经历了血火考验的队伍,拖着疲惫的身躯和受损的船只,悄然返回雁翎岛。虽然人人带伤,装备有所损失,但队伍骨架完整,更重要的是,他们带回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整个水网根据地。盘踞“鲶鱼嘴”、卡住根据地咽喉的日军据点被连根拔起,两艘炮船一沉一重伤,驻守的一个小队日军和伪军几乎全军覆没!而我军伤亡极小!

根据地军民沸腾了!这是在水网地带对日军坚固据点的一次标志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证明了新技术、新战术在水乡的巨大威力。

赵司令紧紧握住林枫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政委则忙着组织人员救治伤员、统计战果、撰写战报向上级请功。

但林枫却没有沉浸在胜利中太久。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他就不顾疲劳,召集了所有参与行动的指战员,在司令部那个简陋的芦苇棚里,召开了一场深入的战术复盘会。

“同志们,我们打赢了,值得高兴。但胜利之后,更要清醒。”林枫的开场白让热闹的气氛稍微冷静下来,“这一仗,我们暴露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一样宝贵。”

他让人将战斗过程的关键节点在地图上一一标注出来,然后引导大家进行讨论:

“首先,是情报的及时性。敌人增设铁索浮网的情报,我们虽然拿到了,但如果再晚一天,后果不堪设想。这提醒我们,必须建立更灵敏、更高效的情报网络。”

“其次,是计划的灵活性。我们的原计划几乎完美,但战场上一个意外的探照灯,就差点让我们功亏一篑。这说明,再完美的计划也需要预留变通的空间,指挥员必须具备强大的临机决断能力。”

“第三,是装备的可靠性。改装后的‘雷公’火箭筒和发射架表现不错,但仍有改进空间,特别是连续射击后的稳定性和散热问题。我们的突击船防护能力还是不足,第一船被机枪扫射时非常被动。”

“第四,是协同的精确性。各分队之间的信号传递,在高度紧张和混乱的战场上,仍然出现了微小的延迟。如何做到更精准、更抗干扰的协同,是下一步训练的重点。”

林枫没有回避任何问题,甚至将自己在关键时刻的紧张和决策过程也拿出来和大家剖析。这种坦诚和务实的态度,让与会者,无论是久经沙场的老游击队员,还是惊蛰小队的技术精英,都深受触动。

他们不再仅仅将这次胜利看作一次偶然的突袭成功,而是开始系统性地思考水网地带作战的规律。大家畅所欲言,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比如如何利用不同季节的水位和芦苇生长情况选择进攻路线;如何利用水声、风声掩盖行踪;如何制作更有效的水下破障工具;甚至讨论了如何利用缴获的日军汽艇部件,尝试改装我们自己的动力船只……

林枫认真听着,记录着。他知道,这些用鲜血和勇气换来的经验,比任何理论都更加珍贵。

复盘会后,林枫又投入了新的工作。他根据这次战斗的经验和复盘总结,结合华中水网地区的特点,开始系统地撰写训练大纲和战术指南。内容涵盖了从单兵水上技能、小队战术配合,到连排级的水网地带攻防作战原则。

同时,他向赵司令和政委提出了一个更长远的要求:“司令,政委,拔掉一个‘鲶鱼嘴’还不够。我们要让整个三分区,乃至整个华中根据地的部队,都学会在水网地带打胜仗。我请求,以这次参战的惊蛰小队和本地骨干为核心,立即开办一期‘水网地带作战骨干培训班’。”

赵司令和政委毫不犹豫地批准了。很快,来自三分区各部队的优秀连排长、班长和有特长的战士,被选拔出来,集中到雁翎岛。

林枫亲自担任总教官,雷鸣、罗大勇、水根以及技术小组的成员分别担任教官。培训班完全从实战出发,将“鲶鱼嘴”战斗的经验教训融入训练科目。白天,学员们进行残酷的水上技能和战术训练;晚上,则围坐在一起,听教官们剖析战例,学习战术理论。

林枫不仅传授战术技术,更注重培养学员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针对自己部队驻地的实际情况,探讨不同的战术应用。

这些来自基层的骨干,如同干渴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些新鲜而实用的知识技能。他们的眼神里,逐渐褪去了对水网作战的迷茫和畏惧,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跃跃欲试的光芒。

一个月后,第一期培训班结业。学员们带着成套的训练方法和全新的战术理念,返回各自的部队。他们就像一颗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将“鲶鱼嘴”的经验播撒到华中水网的每一个角落。

很快,捷报频传。其他区域的水上游击队,运用在培训班学到的战术,或是巧妙伏击了日军的运输船队,或是夜间骚扰拔除了小型的哨卡。虽然战果不如“鲶鱼嘴”那么大,但积小胜为大胜,根据地的活动空间明显扩大,日军的水上封锁线变得千疮百孔。

站在雁翎岛上,看着眼前这片已被初步驯服的水域,林枫感到一丝欣慰。他成功地将在华北和山东的经验,与华中水网的实际相结合,并将其转化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战斗力。经验的种子已经播下,并开始生根发芽。

然而,就在他准备向赵司令提出,可以考虑按照计划,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或者对根据地的兵工生产提供进一步指导的时候,一名通讯兵急匆匆地送来了一份来自华北总部的加密电报。

林枫接过电报,译码后,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了。电报上的内容很短,却让他心头一沉:

“华北局势有变,黑龙沟基地遇袭,损失重大。见电速归。”

林枫的手指猛地攥紧了电报纸,指节发白。华北老家出事了!黑龙沟,那个他倾注了无数心血、视作根据地的工业摇篮,竟然遭到了袭击?

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在华中的任务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一个更大的、更严峻的挑战,正等待着他回去面对。归途,注定不会平静。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