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铁血时代:我的1940 > 第61章 水网地的挑战

铁血时代:我的1940 第61章 水网地的挑战

作者:温酒伴清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0:04:14

夕阳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将连绵的芦苇荡染成了一片摇曳的金色。几艘简陋的乌篷船悄无声息地滑过水道,船桨入水,只激起轻微得几乎听不见的声响。林枫站在船头,眉头微蹙,目光扫过眼前这片浩瀚无垠的水域。这里是与华北太行山截然不同的世界——华中水网地带。

离开了山东根据地热情似火的欢送队伍,林枫率领的技术小组和惊蛰小队,历经大半个月的隐秘行军,终于抵达了这片新的战场。空气不再是北方那种干爽的土腥气,而是弥漫着水汽、腐殖质和某种水生植物混合的、略带腥甜的湿润气息。耳边是蛙鸣虫唱,取代了太行山间的风声松涛。

“林科长,前面就是咱们三分区司令部所在的荷花淀了。”撑船的年轻战士名叫水根,是分区派来接应的向导,一口带着浓重当地口音的官话,脸上带着湖区人特有的、被水风和日头磨砺出的黧黑与朴实。

林枫点了点头,视线却并未放松。他看到的不仅是江南水乡的静谧美景,更是一个充满全新挑战的作战环境。这里河汊纵横,湖荡密布,陆地被切割得支离破碎。部队机动基本依靠船只,以往在山区赖以生存的穿插、迂回、埋伏等战术,在这里都需要重新考量。日军的汽艇巡逻队凭借速度和火力优势,控制着主要水道,而零星分布的湖心岛、沙洲上的日军据点,就像一颗颗钉子,扼守着交通要冲,让根据地的联系和发展备受制约。

“水根兄弟,这一路上,鬼子的小火轮常见吗?”林枫问道,声音压得很低,以免打破这片水域表面的宁静。

“常见哩!”水根脸上闪过一丝愤恨,“那些铁皮船,跑得快,架着机关枪,横冲直撞。咱们的木头船见了就得赶紧躲进芦苇荡里。有时候他们心情不好,对着芦苇荡就是一通乱扫,伤过我们好些同志和乡亲。”

旁边船上的惊蛰小队队长雷鸣接口道:“林工,这地方,咱们那套山地作战的本事,怕是得重新练了。在水上,脚步声再轻也没用,关键是船怎么开,怎么藏。”

林枫深以为然。他回想起在山东,虽然也面临新的情况,但终究是陆地,很多经验可以迁移。而这里,是真正的水世界。惊蛰小队成员个个都是山地精英,但到了这船上,不少人明显有些拘谨,平衡感远不如像水根这样自幼在水边长大的战士。技术小组带来的设备,如何在这潮湿多雨的环境下防潮防锈,如何利用水路进行运输和隐蔽,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船队缓缓驶入一片更加茂密的芦苇丛中,七拐八绕后,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水域中央,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沙洲岛屿,上面隐约可见房屋和活动的人影,几面红旗在竹竿上迎风飘扬。这就是三分区司令部所在地——雁翎岛。

靠岸后,分区司令员赵永刚和政委早已等候多时。赵司令是个精悍的中年人,皮肤黝黑,眼神锐利,握着林枫的手用力摇晃:“林枫同志!可把你们给盼来了!总部电报里把你们在华北和山东的事迹都传神了,说你们是‘点石成金’的技术专家,是咱们八路军的‘宝贝疙瘩’!我们这水网地区,可就指望你们来点石成金了!”

林枫连忙谦逊道:“赵司令过奖了。我们是来学习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定尽全力配合分区的工作。”

没有过多的寒暄,一行人立刻被引到司令部——一间用芦苇和竹木搭建的大棚子里。墙上挂着一张手绘的、略显粗糙的水网地区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河道、湖泊、村庄和敌我态势。

赵司令直奔主题,用一根细竹竿指着地图:“林科长,你看。我们三分区,地处几县交界,是典型的水乡泽国。好处是,芦苇荡一望无际,便于隐蔽周旋,鬼子的大部队展不开。但坏处更明显:第一,交通极度依赖水路,我们缺乏机动船只,速度慢,容易被敌人的汽艇追上;第二,鬼子在水路要道和关键岛屿上修了不少据点,炮楼修得结实,配有探照灯和机枪,相互呼应,把我们根据地分割得厉害;第三,部队多是本地子弟兵,陆上作战勇敢,但缺乏系统的水上作战训练,装备也差,面对敌人的汽艇和坚固据点,往往吃亏。”

政委补充道:“更重要的是,这些据点像锁链一样,卡住了我们的物资运输线,特别是盐、药品等紧缺物资,很难运进来。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拔掉这些钉子,是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林枫凝神看着地图,大脑飞速运转。这确实是一道全新的考题。在太行山,可以挖地道、设伏击圈;在山东丘陵,可以利用地形打阻击。但在这里,战场是流动的水,掩体是摇曳的芦苇,敌人的优势在于机械化的速度和火力投送能力。

“赵司令,政委,”林枫沉吟片刻,开口道,“初步看来,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装备、战术和训练。”

“首先是装备。我们现有的木船速度慢,防护基本为零。需要设计一种适合在水网地带进行突击、运输的轻便快速船只,最好有一定的防护能力,至少能抵挡远距离的流弹。同时,对付敌人的炮楼,我们需要更适合的攻坚武器。‘没良心炮’在山区好用,但在这里搬运、架设都不方便,目标也大。或许我们需要一种更便携的直射火力。”

赵司令眼睛一亮:“造新船?林科长有思路?咱们这别的缺,木头、竹子、芦苇可不缺!就是缺好手艺和设计。”

林枫点点头:“有一些初步想法,还需要和当地的老师傅、战士们一起研究。其次是战术。我们不能再用山地的思维来打水仗。要充分利用芦苇荡的隐蔽性,发展小股部队的偷袭、骚扰、破袭战术。就像打游击一样,但在水上打,可以称之为‘水上游击战’。目标不是与敌人硬碰硬,而是攻击其薄弱环节,比如运输船、巡逻队,积小胜为大胜。”

雷鸣插话道:“对!我们可以像水耗子一样,打了就跑,让敌人的汽艇有劲没处使。”

“最后是训练。”林枫看向惊蛰小队的成员,“我们的战士必须尽快适应水上环境。要进行水上射击、武装泅渡、船只操控、夜间导航、芦苇荡中隐蔽与接敌等针对性训练。惊蛰小队可以作为种子教官,协助分区开展训练。”

赵司令和政委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兴奋和期待。林枫的分析一针见血,思路清晰,不仅指出了问题,更提出了可行的方向。

“太好了!”赵司令一拍大腿,“林枫同志,你需要什么,尽管开口!人手、材料,我们全力支持!”

接下来的几天,林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他带着技术小组的成员和水根这样的本地战士,仔细考察了当地的各种船只,从打鱼的小舢板到运货的乌篷船,了解它们的结构、性能和优缺点。他拜访了岛上几位年迈的船匠,虚心请教造船的工艺和窍门。

白天,他和战士们一起下水,体验行船、感受水流,甚至亲自跳进水里测试芦苇的密度和隐蔽效果。晚上,则在油灯下铺开草纸,写写画画,反复计算。潮湿闷热的天气让他汗流浃背,蚊虫的叮咬更是让人难以忍受,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他脑海中的构思逐渐成型。

惊蛰小队则在雷鸣的带领下,开始了近乎残酷的水上适应性训练。这些北方的旱鸭子,第一次被要求长时间待在摇晃的船上,练习在起伏不定的状态下瞄准射击;练习悄无声息地划桨、撑篙;练习在齐腰深的水沼中潜行和伪装。不少人晕船呕吐,被水草割伤,被水蛇惊吓,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他们深知,如果不能征服这片水网,他们引以为傲的特种作战能力在这里将毫无用武之地。

技术小组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改进现有的武器以适应水网环境。林枫将目光投向了已经相对成熟的“雷公”火箭筒。在山地作战中,它无疑是攻坚利器,但它的长度和重量,在狭窄的船舱内转身都困难,更别说快速瞄准射击了。林枫构思着能否设计一种缩短版的、更适合单兵在船上使用的型号,同时要解决火箭弹尾焰对船体和操舟手的安全隐患。

这天傍晚,林枫正和几个技术骨干、老船匠围着一艘经过改装的试验船讨论。这艘船比普通的乌篷船更窄更长,船头用加厚的木板和湿棉被做了简单的防护,试图在速度和防护之间找到平衡。

“林科长,照你这个想法,船是轻快了,可这点防护,怕是挡不住重机枪子弹啊。”一位姓何的老船匠担忧地说。

“何师傅,您说得对。完全防弹不现实,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伤亡,提高生存能力。”林枫解释道,“关键是速度和隐蔽。我们要的是像刀子一样,快速插进去,打了就跑,而不是和敌人对射。”

这时,水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林科长,司令请您过去一下,有紧急情况!”

林枫心中一凛,立刻跟着水根赶往司令部。

棚子里气氛凝重。赵司令脸色铁青,将一份情报拍在桌子上:“妈的!小鬼子又下黑手了!”

情报显示,日军为了进一步封锁根据地,切断一条重要的秘密物资运输线,计划在位于交通要冲的“鲶鱼嘴”水域新建一个水上据点。这个据点将由两艘报废的货船改造而成,上面驻扎一个小队的日军和一个排的伪军,配备重机枪和迫击炮。一旦建成,就像一把铁锁,将彻底卡住雁翎岛与外界的咽喉。

“绝不能让这个据点建起来!”赵司令斩钉截铁地说,“必须在他们立足未稳的时候,把它端掉!”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林枫身上。他刚刚分析了水网地作战的困难,提出了需要时间来解决的装备、战术和训练问题,而敌人的行动,却不会给他们足够的时间。

林枫走到地图前,目光紧紧锁定在“鲶鱼嘴”那个位置上。那里水道狭窄,两侧芦苇丛生,确实是设立据点的理想地点。敌人的计划很毒辣。

“司令,这个据点必须打掉。”林枫的声音沉稳,但大脑已经在高速运转,思考着每一种可能性。现有的条件,仓促发起攻击,无疑风险极大。但若坐视不理,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有没有可能,利用敌人还在施工、防御工事不完善的时机,发动一次奇袭?”林枫问道。

赵司令叹了口气:“我们也想过。但鲶鱼嘴离我们主要活动区有段距离,我们的船慢,大规模部队调动容易被发现。小股部队去,火力又不足,啃不动那两艘铁壳船。而且,鬼子肯定有防备,他们的汽艇巡逻队会在附近水域游弋。”

奇袭,缺乏速度和突然性;强攻,缺乏火力和装备。这似乎是一个死结。

棚子里陷入了沉默,只有煤油灯芯燃烧时发出的轻微噼啪声。林枫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地图上来回摩挲,感受着那代表水域的蓝色区域和代表敌据点的黑色标记。水网地的挑战,第一次以如此尖锐和紧迫的方式,摆在了他的面前。时间不等人,敌人不等人。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赵司令、政委,以及闻讯赶来的雷鸣等人,缓缓开口道:“硬拼肯定不行。我们需要一个详细的计划,一个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我们现有优势,尤其是发挥水网和芦苇荡特性的计划。”

他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仿佛穿透了地图,看到了那片危机四伏的水域。

“也许,我们可以给鬼子来一个‘水中捉鳖’……不过,具体怎么捉,我们需要立刻着手侦察,摸清敌人的兵力部署、巡逻规律和施工进度。同时,我们带来的那几具‘雷公’,或许能派上关键用场,但需要想办法解决在船上发射的问题……”

林枫的话语在闷热的空气中回荡,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更沉重的压力。一个大胆而冒险的作战构想,开始在他心中萌芽。然而,这个初步的构想能否经得起现实的考验?在陌生的水网环境中,面对狡猾的敌人,他们这支尚未完全适应新环境的队伍,能否完成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夜色渐深,雁翎岛上,一场针对“鲶鱼嘴”的紧急作战会议,才刚刚开始。而远处漆黑的水面上,日军的探照灯光柱,如同鬼魅般不时扫过,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绝不会轻松。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