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铁血时代:我的1940 > 第128章 稳定性难题

铁血时代:我的1940 第128章 稳定性难题

作者:温酒伴清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0:04:14

老槐树下的 dead drop 点被发现,证实了内部“鼹鼠”不仅存在,而且拥有着高效、隐蔽的情报传递渠道。这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飞雷”计划乃至整个根据地技术核心的头顶。周文博领导的保卫部门压力骤增,一方面要维持常态,避免打草惊蛇,另一方面则需布下天罗地网,力争在下一次情报传递时人赃并获。

然而,林枫深知,清除内鬼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因此扰乱了“飞雷”计划的技术攻坚。敌人的窥探和破坏,恰恰证明了这项研究的战略价值。他必须争分夺秒,在对手可能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让“飞雷”真正具备雏形。

固体燃料基础配方的突破,解决了动力来源的“有无”问题,但这仅仅是长征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面临的,是让火箭弹能够稳定飞行、准确命中目标区域的巨大挑战——稳定性难题。

在秘密溶洞的试验场上,第一次全尺寸模拟弹试射即将开始。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聚焦在那枚长约一米二、碗口粗细、尾部焊接了四片手工敲打铁皮尾翼的“飞雷-I型”试验弹上。它被架设在一个简易的、带有一定仰角的滑轨发射架上。

林枫亲自检查了最后一遍电路和发射药。“点火!”

操作员猛地按下开关。

“嗤——轰!”

一声震耳欲聋的咆哮,火箭尾部喷出炽热的火焰和浓烟,巨大的推力推动弹体沿着滑轨猛冲出去,瞬间加速,脱离轨道,拖着白色的尾烟,歪歪扭扭地射向预定的靶区方向。

所有人的心都随着那跳跃、翻滚的尾烟提到了嗓子眼。然而,火箭弹仅仅飞行了不到一千米,就在空中发生了明显的偏航和翻滚,最终像一个喝醉酒的巨人,一头栽向远离靶区数里之外的山坡,炸起一团不大的烟尘。

“失败了……”老韩叹了口气,脸上写满了失望。这枚试验弹凝聚了团队半个月的心血。

“数据记录!”林枫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声音冷静。他早已预料到首次试射不会顺利。

技术人员迅速汇报观测数据:初速不足,飞行轨迹严重偏离,自旋不稳定,末端失控……

问题显而易见地指向了飞行稳定性。

接下来的日子,成了与空气动力学和加工精度搏斗的漫长过程。试验场变得异常忙碌,也异常“热闹”。

为了改善稳定性,团队尝试了各种方案:

他们加大了尾翼的面积和长度,试图提供更强的恢复力矩。结果,下一枚试验弹刚出膛就像一片被狂风吹打的树叶,剧烈摆动,最终在空中解体。

他们减小了尾翼,并尝试改变安装角度,希望能减少阻力,诱导弹体旋转稳定(像子弹一样)。这次,火箭弹倒是旋转了起来,但转速不均匀,方向更是飘忽不定,画着诡异的螺旋线坠毁。

他们甚至在弹头部位加装了小小的、固定的前翼(整流片),希望能改善头部气流。效果微乎其微,反而增加了结构复杂性和重量。

每一次试射,都伴随着巨大的希望和随之而来的挫败。溶洞外的试验场山坡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弹坑和火箭弹残骸,像一片被陨石雨洗礼过的土地。宝贵的固体燃料和加工困难的弹体,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消耗着。团队里开始弥漫着一股焦躁和沮丧的情绪。

“林工,这……这太难了。”一名年轻的技术员看着又一次偏离目标,扎进河里的试验弹,几乎要哭出来,“我们没有风洞,没有精密的加工设备,连个像样的测量仪器都没有……全靠手感和运气,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林枫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说什么大道理。他知道,空泛的鼓励在接连的失败面前是苍白的。他必须找到问题的关键,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把自己关在溶洞里的“办公室”(一个用木板隔出的小空间)里,对着铺满桌面的失败数据、弹道计算草图和残骸分析报告,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尾翼的设计理论应该没有大错,但实际效果为何如此之差?

他的目光落在了几片从残骸上拆解下来的、扭曲变形的尾翼上。由于完全是手工敲打和焊接,每一片尾翼的形状、厚度、弧度甚至安装角度都存在肉眼难以察觉的细微差异。在静止状态下看似对称,但在高速飞行中,这些细微的不对称被急剧放大,产生了难以预测的偏转力矩,如同跛脚的人无法走直线。

“加工精度……我们输在了最基础的加工精度上。”林枫喃喃自语。这不是靠热情和意志力就能轻易弥补的短板。根据地的工业基础,根本无法支撑需要高精度零部件的火箭稳定飞行。

难道“飞雷”计划就要因为这一个看似简单却无法逾越的难题而夭折吗?

林枫不甘心!他重新翻阅那些来自V-2火箭的技术碎片笔记,虽然其中没有直接解决他当前问题的答案,但那超越时代的思维方式,却不断冲击着他的固有认知。

“如果无法做到绝对对称……那么,是否可以利用某种方式,主动去补偿这种不对称?或者,换一种思路,不追求完美的直线飞行,而是找到一个在现有加工水平下,能够实现相对稳定飞行的‘妥协’方案?”

他的思维如同电光石火,在绝望的黑暗中寻找着可能的裂缝。

他想起了童年时玩的陀螺,高速旋转时能够保持稳定。他想起了历史上早期火箭使用的燃气陀螺舵……但这些对于现在的根据地来说,都太复杂了。

忽然,一个更为古老、更为简单的意象闪过他的脑海——中国古老的“起火”(窜天猴)!那简单的纸筒火箭,依靠尾部那根细长的苇杆或竹签,就能笔直地窜上天空!

“平衡杆!”林枫猛地站起身,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我们不需要复杂的翼面控制,我们可以尝试给火箭加上一个足够长的、超出尾喷口的平衡杆!利用杠杆原理,让重心前移,同时利用杆末端的微小扰动来修正飞行姿态!”

这是一个极其原始,甚至有些“土”的办法,但在当前条件下,却可能是唯一具有操作性的思路!它不依赖于精密的翼面加工,只需要一根足够直、足够轻、足够坚固的金属杆!

他立刻冲出“办公室”,召集核心团队成员,兴奋地阐述了自己的新构想。

“……我们可以用空心薄壁钢管做平衡杆,尽量减轻重量。将其固定在火箭尾部,长度甚至可以超过弹体本身!虽然这会增加阻力和结构重量,可能会牺牲一部分射程,但只要能换来基本的飞行稳定性,就是值得的!”林枫一边说着,一边在石板上画出了简单的示意图。

这个大胆而返璞归真的想法,让所有人为之一愣,随即陷入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质疑其效率,有人担心结构强度,但也有人看到了打破僵局的希望。

“试试!必须试试!”老韩一锤定音,“总比现在这样瞎猫碰死耗子强!”

新的设计和试制工作立刻展开。平衡杆的选材和固定方式成了新的挑战。最终,他们选用了修复电台时剩下的部分薄壁铜管,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夹具与火箭尾部连接。

几天后,一枚加装了近两米长平衡杆、看起来有些怪模怪样的“飞雷-I型改”试验弹,再次被架上了发射架。这一次,没有人抱有过高的期望,更多的是对未知结果的忐忑。

点火,发射!

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和那根显眼的平衡杆,再次冲上天空。与之前明显不同的是,它的飞行姿态平稳了许多!虽然平衡杆的末端在气流作用下微微颤抖,带动着整个弹体也有小幅度的摆动(类似钟摆),但再也没有出现之前那种致命的翻滚和偏航!

所有人的心都随着那稳定飞行的光点而跳动。火箭划过一道略显弯曲但总体向前的弧线,最终在距离靶区约五百米的地方坠落爆炸。

“成功了!稳定性问题解决了!”试验场上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欢呼声!尽管射程和精度还远未达标,但飞行稳定性的突破,意味着“飞雷”计划真正迈出了从构想走向现实的关键一步!

林枫也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古老的智慧,在这一刻与现代的渴望结合,劈开了技术道路上的一块巨石。

然而,就在团队沉浸在突破性进展的喜悦中,开始着手优化平衡杆设计、计算最佳配重和长度之时,周文博带来了一个更加令人不安的消息。

监控小组发现,内部嫌疑目标“信天翁”(内部暂定的代号)的活动频率在近期明显降低,变得异常安静,仿佛进入了蛰伏状态。但与此同时,保卫部门在排查外部接触人员时,注意到了一个之前被忽略的细节:在“飞雷”计划启动前后,曾有一支来自重庆方面的“战时工业考察团”短暂访问过根据地边缘区域,当时负责部分接待和联络工作的,正是“信天翁”所在部门的一名副职,而此人,与“信天翁”私交甚密。

“考察团……重庆方面……”林枫咀嚼着这两个词,眼神变得深邃起来。难道,对“飞雷”计划感兴趣的,并不仅仅是日本人?这场围绕未来火力的暗战,水比想象中还要深得多。

“信天翁”的突然蛰伏,是察觉到了危险,还是在酝酿着更隐秘、更危险的行动?而那支来自后方的“考察团”,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