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铁血时代:我的1940 > 第126章 遥远的启迪

铁血时代:我的1940 第126章 遥远的启迪

作者:温酒伴清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0:04:14

内部嫌疑人竟然对“飞雷”计划的早期资料表现出异常兴趣,这个消息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林枫因获得V-2火箭技术碎片而产生的兴奋与狂热。冰冷的现实将他从对远程打击力量的美好畅想中,狠狠拽回了危机四伏的当下。

“他(她)拿那些燃料稳定性数据做什么?”林枫放下手中的绘图铅笔,眉头紧锁,看向周文博,声音低沉,“‘飞雷’计划还停留在最初的论证阶段,那些数据非常原始,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假设。对于外人来说,几乎没有任何价值,除非……”

“除非对方知道这个计划未来的潜力,或者,想了解我们目前在火箭技术上的具体进展和思路。”周文博接过了林枫的话,脸色同样凝重,“这说明,这个内鬼的眼光非常毒辣,他(她)的目标,很可能就是像你这样的核心技术人员,以及最具前瞻性的研发项目。”

林枫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这个潜伏的“影子”,其威胁程度再次升级。他(她)不再满足于获取一般的军事动态或部队部署,而是将触角伸向了决定未来战争形态的技术领域!这比泄露一次作战计划的危害性要大得多,也隐蔽得多!

“监控必须进一步加强!”林枫斩钉截铁地说,“尤其是技术档案室、兵工厂研发区域和我的办公室周围!要确保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最隐蔽的监视!同时,对丢失的那几页资料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看看能否反推出他(她)可能感兴趣的具体方向。”

“已经在做了。”周文博点头,“另外,考虑到对方可能具备一定的技术识别能力,我建议,我们是否可以……主动设置一些‘诱饵’?”

林枫眼中精光一闪:“你的意思是?”

“我们可以故意‘泄露’一些经过修改的、看似关键实则存在致命缺陷的技术思路或数据,观察他(她)是否会采取行动,以及如何传递出去。”周文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反间谍策略。

林枫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可以尝试,但必须极其谨慎,不能让他(她)产生怀疑,更不能弄巧成拙,把错误的技术思路扩散出去。这件事由你全权负责,制定周密计划。”

内线的斗争进入了更加诡谲和技术化的层面。然而,林枫深知,自身的实力发展才是根本。内部的蠹虫必须清除,但技术的进步绝不能因此停顿,尤其是在他刚刚窥见一丝更强大力量曙光的时候。

他将对内部威胁的警惕暂时压在心底,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那些来自“遥远启迪”的技术碎片上。V-2火箭的理念固然先进,但以其精密和复杂程度,根本不是目前根据地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基础所能企及的。生搬硬套,只能是空中楼阁。

“必须简化……必须找到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路……”林枫喃喃自语,再次铺开演算纸。他没有再去纠结那些高深的制导理论和液体燃料泵,而是将思路拉回到最基本、也最现实的问题上。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是一种射程远超现有火炮、能够进行面积覆盖压制、结构相对简单、便于生产和隐蔽机动的野战火箭武器系统。”林枫用笔在纸上写下了核心需求。

他的思路开始转向历史上经过战争检验的经典——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与追求精确打击和超远射程的V-2不同,“喀秋莎”强调的是短时间内投射大量弹药,以密集的火力覆盖摧毁目标区域,技术上更侧重于火箭弹本身的稳定性和齐射系统的简易可靠性。

“固体燃料……稳定尾翼……滑轨发射……”林枫的笔在纸上飞快地勾勒着。固体燃料虽然比冲低于液体燃料,但储存、运输和使用都远比液体燃料简单安全,更适合敌后游击环境。稳定尾翼可以利用根据地的金属加工能力解决,虽然精度会差一些,但通过数量可以弥补。滑轨发射架更是可以用现成的钢轨甚至坚固木材改造。

他的思维高速运转,将来自V-2的一些空气动力学启示(如弹头形状对阻力的影响)与“喀秋莎”的简易构型相结合,一个基于根据地现有工业能力、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的“简易版野战火箭系统”的轮廓,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他不再追求不切实际的远程和精确,而是将目标定位于:射程5-10公里,弹头装药5-10公斤,采用多管联装(初步设想8-12管),实现短时间内对敌阵地、兵营、仓库等面状目标进行毁灭性的火力覆盖。

“就叫它……‘火流星’吧!”林枫为这个尚在纸面上的新项目定下了名字。

接下来的日子,林枫在高度警惕内部威胁的同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火流星”项目的初步设计中。他召集了老韩、徐致远(真)等绝对可靠的技术核心,在一个新开辟的、戒备更加森严的秘密工作点,开始了紧张的攻关。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火箭发动机。固体燃料的配方是关键。林枫根据记忆中的知识,结合根据地能获取到的原料(主要是硝化棉、木粉、少量特殊添加剂),带领团队进行了一次次小规模的混合、压铸和试烧实验。山洞里不时传出沉闷的爆鸣声和刺鼻的化学气味,记录本上写满了成功与失败的数据。

其次则是火箭弹的飞行稳定性。没有陀螺仪,没有复杂的制导,只能依靠最原始的尾翼。林枫设计了多种尾翼的形状、尺寸和安装角度,用简陋的木模和铁皮反复测试其在“风洞”(一个利用山涧气流改造的简易测试装置)中的表现,寻找最优方案。

发射系统的设计同样重要。如何实现多管快速齐射?如何保证发射时的稳定和精度?林枫画出了滑轨式、笼式等多种发射架的草图,与老韩等人反复讨论其加工难度和实战效能。

工作紧张而充满挑战,每一次微小的进展都让团队成员兴奋不已。他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初研制“星火”电台和“雷公”火箭筒时的激情岁月,但这一次,他们瞄准的目标,更加宏大,也更具威力。

然而,林枫始终没有完全放松警惕。他严格限制了“火流星”项目的知情范围,所有关键数据和图纸都由他亲自保管,实验场地也设置了多重警戒。他就像在走钢丝,一边要推动技术的快速突破,一边要防范着来自阴影中的窥探。

这天傍晚,林枫刚刚完成一组尾翼数据的测算,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准备休息片刻。负责内部监控的周文博再次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边。

“有动静了。”周文博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捕捉到猎物踪迹的冷厉,“我们设置的‘诱饵’——一份关于‘新型长程火箭燃料可行性报告’的修改版,今天下午被目标人物以查阅参考资料的名义,在档案室‘偶然’看到了。虽然他(她)表现得非常自然,只是浏览了片刻就放回原处,但我们隐蔽安装的监控设备显示,他(她)用一枚特制的、类似印泥的微型工具,极快地复制了报告末尾关于‘高能氧化剂’假设的几个关键数据。”

林枫的心猛地一紧:“能追踪到那枚微型工具吗?或者他(她)接下来如何传递信息?”

“暂时还没有。”周文博摇了摇头,“他(她)非常谨慎,离开档案室后没有任何异常举动,直接返回了工作岗位。那枚微型工具也肯定被巧妙隐藏了。不过,既然他(她)已经上钩,并且对火箭燃料技术表现出如此明确的兴趣,这就证实了我们的判断。他(她)的上级,或者说他(她)本身,对这项技术极为看重!”

林枫的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暮色,眼神锐利如鹰。

“看来,‘火流星’的光芒,还没真正点亮,就已经吸引来了不速之客。”他低声说道,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也好,那就让我们看看,在这场围绕未来火力的无声较量中,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遥远的启迪带来了技术的曙光,也引来了更危险的窥伺者。“火流星”计划在内外压力的夹缝中艰难起步,而那只隐藏在深处的“鼹鼠”,在窃取了经过篡改的燃料数据后,又会将其传递给谁?一场围绕核心技术机密的新一轮暗战,已然拉开了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