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铁血时代:我的1940 > 第114章 一所特殊的学校

铁血时代:我的1940 第114章 一所特殊的学校

作者:温酒伴清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0:04:14

文化战线上的暗流涌动,让林枫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根本性问题:根据地的长远发展,乃至未来新中国的建设,绝不能仅仅依靠他一个人带来的“超前”知识,也不能只依赖现有这些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骨干。必须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认同革命理想的技术和人才队伍,而且这支队伍要能像种子一样,不断生根、发芽、繁衍。

无论是军工生产遇到的原材料瓶颈,农业水利建设中的技术难题,还是文化宣传中暴露出的内部思想不纯,归根结底,都指向了人才的匮乏和培养体系的缺失。

“我们必须建立一所学校!一所特殊的学校!”林枫在会议上掷地有声地提出了酝酿已久的构想,“它不仅要教识字、算数,更要系统地传授科学知识、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我们要为根据地的现在,也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我们自己的工程师、农艺师、医生和教师!”

这个提议得到了周文博的高度赞同,但也引来了一些务实派干部的疑虑。

“林工,想法是好的。可现在战斗频繁,物资紧缺,让娃娃和年轻人都去坐课堂,是不是……不太合时宜?”一位负责后勤的干部委婉地提出意见。

王猛也挠了挠头:“是啊,老林。前线缺兵员,工厂缺劳力,这办学堂,得要地方、要老师、要课本,还要保证学生娃的安全,可不是件容易事。”

林枫早已料到这些困难,他胸有成竹地阐述了自己的规划:“我们办的,不是传统的‘象牙塔’。这是一所与根据地的生产、斗争紧密结合的‘抗大式’技术学校。它的名字,就叫‘太行山根据地职业技术学校’!”

他详细解释道:“首先,生源不局限于娃娃。我们可以从部队里选拔有文化基础、有钻研精神的年轻战士,从地方上招收有实践经验的青年工匠、识字的农民骨干,甚至可以从表现好的俘虏兵里挑选可造之材。他们半工半读,一边学习,一边参与根据地的实际工作,学到的知识立刻就能用于实践!”

“其次,师资问题。我来担任名誉校长并亲自授课。老韩、徐致远(真)可以讲军工和机械,沈清禾和医疗队的骨干可以讲医疗卫生,有经验的农会干部和老农可以讲农业知识,政委和政工干部可以讲政治和文化。我们甚至可以把课堂搬到兵工厂的车间、新建的水坝工地、农田和野战医院!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

“最后,教学内容和教材。”林枫拿出了一叠他利用休息时间编写的简易教材大纲,包括《初等数学与测量》、《物理常识与应用》、《化学基础与军工材料》、《机械制图与原理》、《农作物栽培与土壤改良》、《战时急救与卫生防疫》等等。

“教材我来牵头编写,力求深入浅出,紧密结合我们根据地的实际需要。没有纸张,我们就用沙盘、石板;没有教具,我们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做!”

林枫的激情和详实的计划,最终说服了大多数持怀疑态度的人。在总部和师部的支持下,“太行山根据地职业技术学校”的筹建工作迅速启动。校址选在了黑龙沟深处一个更加隐蔽、名唤“翠谷”的山坳里,这里有溪流,有平地,便于开垦和隐蔽。

消息传出后,在根据地内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报名处设在了刚刚稳定下来的《火炬报》编辑部旁边,前来咨询和报名的人络绎不绝。有满脸稚气却眼神坚定的“红小鬼”,有缠着部队文化教员学了几个字就迫不及待想深造的青年战士,有在兵工厂工作中深感知识不足、渴望进步的年轻工匠,甚至还有几位从敌占区冒险投奔过来的青年学生。

林枫亲自参与了首批学员的筛选面试。他并不特别看重现有的文化水平,更注重的是学习的热情、实践的潜力和坚定的意志。

其中,一个名叫石头的年轻战士给林枫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原是游击队的神枪手,识字不多,但对林枫在课堂上展示的弹道抛物线草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缠着林枫问个不停,试图理解为什么子弹飞出去不是一条直线。

“林校长,我要是能算准这个……这个抛物线,是不是就能打得更准?就能用更少的子弹消灭更多的鬼子?”石头黝黑的脸上,眼神闪闪发光。

林枫看着这个充满求知欲的年轻战士,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希望。这就是他要寻找的种子!

经过紧张的筹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太行山根据地职业技术学校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开学典礼。没有华丽的礼堂,师生们就站在翠谷的草地上;没有礼炮,取而代之的是山间清脆的鸟鸣和溪流的潺潺声。

林枫站在一块稍高的岩石上,看着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渴望的脸庞,心潮澎湃。

“同学们!”他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今天,我们在这里建立的,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我们是在点燃未来的火种!我们学习知识,不是为了个人功名,是为了让我们的战士有更锋利的刺刀,让我们的百姓有更饱满的粮仓,让我们的民族有更挺直的脊梁!你们今天在这里学到的每一个公式,掌握的每一项技能,将来都会成为建设一个新中国的基石!”

他的讲话不长,却极大地鼓舞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开学典礼结束后,第一堂课正式由林枫主讲,内容是《科学的精神与工匠的思维》。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观察、实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鼓励大家不要迷信权威,要敢于质疑,勇于实践。

学校的教学工作很快步入正轨。白天,学员们或在临时搭建的草棚教室里学习文化理论,或在溪边用自制的工具进行测量实习,或在兵工厂老师的带领下拆卸、组装机器,了解原理。晚上,则围坐在篝火旁,讨论技术难题,交流学习心得,或者由政工干部讲述革命道理和当前形势。

林枫尽管事务繁忙,但仍坚持每周至少来学校授课两次,并亲自指导几个有潜力的苗子。他看到石头在学习了初步的数学和物理后,开始尝试着用学到的知识计算不同距离下的射击提前量,并拉着惊蛰小队的狙击手一起验证;看到来自兵工厂的年轻工匠,在理解了齿轮传动原理后,改进了水轮机的传动效率;看到跟随沈清禾学习医护的姑娘们,开始尝试用学到的化学知识提纯蒸馏水,配制更有效的消毒剂……

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让林枫深感欣慰。他仿佛看到了希望的种子,正在这片饱经战火摧残的土地上,顽强地破土而出。

然而,学校的创办和发展,同样引起了敌人的警觉和嫉恨。这样一所系统培养技术人才的学校,对敌人而言,其长远威胁甚至超过一两个团的兵力。

一天深夜,林枫正在学校临时办公室(一个较大的山洞)里批改学员的作业,负责学校警卫的惊蛰小队队员铁牛急匆匆地跑来报告。

“林校长!我们在后山巡逻时,发现了这个!”铁牛将一个小巧的、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放在桌上。

林枫打开油布,里面是一个制作精巧的黄铜小管,一端有镜片,另一端则是一个小小的指南针和刻度盘。

“这是……测绘用的简易罗盘仪?还是某种信号指向装置?”林枫眉头紧锁,仔细端详着这个不属于根据地任何人的精密仪器。“在哪里发现的?”

“就在后山那个能俯瞰整个翠谷的鹰嘴崖下面!那里的草丛有被人长时间趴伏压过的痕迹!”铁牛语气凝重。

林枫的心猛地一沉。鹰嘴崖地势险要,视野极佳,可以将翠谷内的校舍、活动场地尽收眼底!有人在那里长时间潜伏观察,目的不言而喻!

他立刻下令加强学校周边的警戒和巡逻,尤其是夜间。同时,将这个发现立刻通报给周文博和保卫部门。

敌人的触角,竟然已经伸到了这片寄托着未来希望的翠谷!他们想干什么?仅仅是侦察,还是已经在策划针对这所特殊学校的破坏行动?

林枫走到洞口,望着月光下静谧的翠谷校舍,那里承载着他和无数人的期望。朗朗的读书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但阴影已经悄然笼罩。

这所刚刚启航的希望之舟,能否在暗礁密布的危险水域中,安然前行?那个在鹰嘴崖留下踪迹的窥探者,此刻又隐藏在何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