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铁血时代:我的1940 > 第101章 跨海而来的图纸

铁血时代:我的1940 第101章 跨海而来的图纸

作者:温酒伴清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0:04:14

嘹亮的冲锋号角如同撕裂阴霾的曙光,八路军主力部队如同决堤的洪流,从黑龙沟主谷地方向汹涌而出,瞬间冲垮了久攻“一线天”不下、已成强弩之末的关东军溃兵。腹背受敌的日军彻底崩溃,在漫山遍野的“缴枪不杀”声中,纷纷丢弃武器,举手投降。

绝处逢生的狂喜,如同电流般击穿了林枫和最后四名阻击队员紧绷的神经。赵大山这个铁打的汉子,也忍不住一屁股坐倒在地,靠着岩石,望着下方溃败的敌军,咧开干裂的嘴唇,无声地笑了起来,笑着笑着,眼泪却混着脸上的血污和硝烟流了下来。另外三名队员更是相拥而泣,那是劫后余生、使命达成的复杂宣泄。

林枫拄着步枪,勉强站稳,左臂的伤口因为最后的激动而阵阵抽痛,但他浑不在意。他看着主力部队的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般清扫战场,看着王猛带着满身征尘、却精神抖擞地向他大步走来,心中那块悬了许久、重逾千斤的巨石,终于轰然落地。

黑龙沟,守住了!技术火种,保住了!

“老林!!”王猛冲上来,一把抱住林枫,用力拍打着他的后背,声音嘶哑却充满了激动,“好样的!你们都是好样的!十二个人顶住了鬼子一个多小时!要不是你们,基地就完了!”

林枫感受着王猛传来的力量,疲惫地笑了笑:“是大家……一起守住的。”

接下来的几天,黑龙沟基地沉浸在一种悲喜交加的氛围中。悲的是,在此次保卫战中,尤其是“一线天”阻击,牺牲了众多优秀的战士和技术骨干,他们的名字被永远铭刻在了根据地的英烈碑上。喜的是,基地历经劫难,终究屹立不倒,并且伴随着全国大反攻的浪潮,迎来了真正的黎明。

基地的重建和恢复工作迅速展开,这一次,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挣扎,而是为了发展而奠基。林枫在妥善安排完伤亡抚恤和基地重建事宜后,终于有时间稍微喘息,将更多精力投注到被他视为生命线的技术发展上。

“雷公”火箭筒在平安县攻坚战和黑龙沟保卫战中大放异彩,其价值得到了各级指挥员的高度认可,订单如同雪片般飞来。北坡车间开足马力,新的、改进过的二代“雷公”也开始小批量试产,射程和精度都有了显着提升。

然而,林枫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他知道,单靠一两种明星武器,无法支撑起一个国家的国防现代化。他需要更系统的技术积累,更全面的工业蓝图。

就在他埋首于案头,整理着之前那份关于战后工业建设的战略构想,并试图结合现有条件勾勒下一步技术发展路线图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契机,悄然降临。

这天傍晚,海外徐工(徐致远)拿着一份用油布严密包裹的东西,神色激动而又带着几分神秘地找到了林枫。

“林科长!您看看这个!”徐工的声音因为兴奋而有些颤抖,他小心翼翼地揭开油布,里面露出的,是几本厚重、装订精良的书籍,以及一卷卷大幅的、绘制在特殊纸张上的蓝图!

林枫疑惑地接过,当他的目光落在那些书籍的标题和蓝图上的标注时,瞳孔骤然收缩!

书籍是英文的,但他能看懂关键的词汇:《**内燃机设计与制造**》、《**小型发电机组原理与应用**》、《**初级工业标准化手册**》……而那些蓝图,则清晰地绘制着**小型车床的结构图**、**水力涡轮机的设计方案**、甚至还有**简易拖拉机**和**矿山提升设备**的分解图!

这些资料的专业程度和系统性,远超黑龙沟目前所拥有的任何技术文档!它们就像是一把钥匙,指向了一个黑龙沟尚且陌生,却又无比渴望的工业世界!

“这是……从哪里来的?”林枫的声音也忍不住带上了一丝激动。

“是通过……一位爱国华侨的秘密渠道,辗转送过来的。”徐工压低声音,脸上带着敬佩,“据说,是几位在欧美留学和工作的华人工程师,心系祖国,冒着极大的风险,秘密搜集、复制,甚至部分是他们自己根据记忆和知识绘制的!他们希望这些图纸,能对祖国的复兴有所帮助!”

跨海而来的图纸!凝聚着海外游子赤诚之心的礼物!

林枫轻轻抚摸着那些质地优良的纸张,感受着上面清晰的墨迹和精细的线条,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力量。这不仅仅是技术资料,更是一种跨越重洋的信任和期盼。

“太好了!这真是雪中送炭!”林枫珍重地将图纸收好,对徐工郑重说道,“徐工,这件事要绝对保密!这些资料的价值,无可估量!你立刻组织一个绝对可靠的技术小组,由你亲自负责,对这些资料进行初步的翻译、整理和消化!”

“是!林科长!”徐工挺起胸膛,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很快,一个由海外徐工牵头,真徐致远协助,并包含了根据地内几位文化水平较高、政治可靠的年轻技术员组成的秘密学习小组悄然成立。他们被安排在北坡一个更加隐蔽、重新加固过的山洞里,日夜不停地研究这些跨海而来的珍贵资料。

洞内灯火通明,与世隔绝。海外徐工凭借其语言优势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负责主要的翻译和讲解;真徐致远则结合黑龙沟的实际情况,思考着哪些技术可以优先转化应用;年轻技术员们则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前所未有的知识,做着详细的笔记。

他们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内燃机的复杂结构让他们惊叹,标准化生产的理念让他们深思,那些看似简单的农机具图纸,背后蕴含的却是提升整个根据地农业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然而,知识的消化吸收并非一帆风顺。许多概念超出了他们现有的认知,许多图纸上的精度要求以黑龙沟目前的加工能力难以达到,许多材料更是闻所未闻。

“这个曲轴的材料要求,我们根本达不到……”

“液压传动的密封问题,按照图纸上的要求,我们现有的橡胶件完全不合格……”

“还有加工精度,这个公差,我们的车床根本保证不了……”

困难和瓶颈接踵而至,兴奋过后,是现实的冰冷。年轻的技术员们开始感到沮丧和迷茫。

林枫定期来到这个秘密学习点,了解进度。他没有责备,而是鼓励大家:“不要灰心!我们现在达不到,不代表永远达不到!这些图纸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先把理论吃透,把原理搞懂!然后,结合我们的条件,看看哪些部分可以简化,哪些材料可以替代,哪怕先做出一个能用的‘土家伙’,也是巨大的进步!”

他的话给学习小组注入了信心。大家不再纠结于一步到位,而是开始尝试“山寨”和“简化”。没有合适的钢材,就用多次锻打淬火的土法尝试;没有精密轴承,就用铜套加润滑油替代;加工精度不够,就靠老师傅们的手工一点点打磨修正……

就在学习小组在艰苦的条件下,一点点啃着这些跨海而来的硬骨头时,林枫接到了王猛带来的一个消息:军区转来中央的通知,为了适应大反攻的新形势,统一和加强各根据地的军工生产,将在太行山军区召开一次**各根据地军工生产经验交流大会**,点名要求黑龙沟基地,就“雷公”火箭筒的研发生产和新技术的探索应用,做重点经验介绍。

这是一个展示成果、交流学习的绝好机会!但也意味着,黑龙沟基地,和他林枫,将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上,接受来自各方的审视。

林枫看着手中那份会议通知,又想起山洞里那些正在被艰难消化的图纸,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跨海而来的图纸,点燃了新的希望之火。而这即将到来的大会,是让这火焰悄然熄灭,还是使其形成燎原之势?

他深知,机遇与挑战,再次并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