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铁血时代:我的1940 > 第151章 战后总结与技术扩散

铁血时代:我的1940 第151章 战后总结与技术扩散

作者:温酒伴清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0:04:14

黑云岭东南方向发现疑似惊蛰小队遗留的带血布条和杂乱脚印,这个消息像一道微弱却执拗的光,刺破了林枫心中那片名为“失踪”的阴霾。希望虽渺茫,却真实存在!他立刻下令,增派最精干的侦察人员,携带急救药品,沿着线索指向的敌占区纵深进行秘密搜寻,同时严令不得打草惊蛇。

然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已然停止,根据地的重心必须从激烈的生死搏杀,转向更加复杂和长远的巩固与发展。眼前的休整期,是消化胜利果实、总结经验教训、并将黑龙沟模式辐射出去的宝贵窗口。

在林枫的强力推动下,一场自上而下、深入肌理的战后总结与技术扩散工作,全面铺开。

**首先,是军事层面的深刻复盘。**

林枫亲自挂帅,成立了“黑龙沟保卫战经验总结委员会”,下设战术研究、装备评估、后勤保障、政治工作等多个小组。他们调阅了所有的战斗记录、伤亡报告、缴获物资清单,并广泛召集从连排长到普通战士的各层级人员,召开了大大小小数十场座谈会。

没有鲜花和颂歌,只有冷静到近乎残酷的剖析。

会议上,林枫将关东军与普通日军的战术特点进行了逐项对比分析,用沙盘和战例还原了每一次关键战斗的细节。

“……同志们,我们必须承认,关东军的单兵素质、小队协同、步炮配合,确实远胜我们以往遇到的任何敌人。”林枫指着沙盘上标注的敌军进攻路线,“他们的进攻更有层次,防御更加顽强,反应更为迅速。我们以往那种依靠地形和勇气的游击战法,在面对这种体系化、正规化的强敌时,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他一条条列出己方的不足:防御体系缺乏弹性和纵深;通信指挥在激烈对抗中易受干扰中断;基层指挥员临机决断能力有待提高;对新技术装备(如“飞雷”)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娴熟;后勤补给在持久消耗战中捉襟见肘……

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伴随着具体战例的支撑和血淋淋的伤亡数字。会场气氛凝重,但所有人都明白,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在未来活得更好。

针对这些问题,委员会开始着手编写《对关东军作战战术要则》、《山地防御作战组织与实施》、《“飞雷”、“雷公”火力运用手册》、《敌后破袭与引导打击行动规范》等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教材和训练大纲。这些材料摒弃了空泛的理论,完全基于黑龙沟的血战经验,语言朴实,案例详实,极具操作性。

**其次,是技术成果的系统梳理与跨区扩散。**

黑龙沟根据地在此次保卫战中展现出的技术实力,尤其是“星火”电台、“雷公”火箭筒和“飞雷”火箭炮,引起了八路军总部和各兄弟军区的极大关注。总部连续发来电报,要求林枫尽快系统总结技术经验,并选派得力人员,协助其他军区建立类似的军工生产和研发体系。

林枫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形成燎原之势。他没有任何藏私,立刻组织老韩、徐致远(真)等技术核心,开始了紧张的编纂工作。

他们编写了《“星火”系列电台原理、制造与维护指南》,不仅列出了详细的电路图和元件清单,还特别强调了在物资匮乏条件下的替代方案和土法生产工艺,甚至包括了如何建立简易的通信网络和抗干扰措施。

他们整理了《简易火箭武器设计与制造基础》,以“雷公”和“飞雷”为蓝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固体燃料配方、发动机设计、弹体稳定原理、发射架构造等关键技术,并附上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失败案例和改进思路。林枫特别强调,各地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工业基础进行适应性调整,不必追求与黑龙沟完全一致。

除了文字资料,林枫还提议,并得到了总部批准,从黑龙沟兵工厂和惊蛰小队(待归建后)抽调一批技术骨干和战术教官,组成数个“技术播种队”,准备分赴山东、晋察冀、华中等主要抗日根据地,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

这些举措,意味着黑龙沟的“火种”,即将撒向更广阔的土地。

**再者,是内部建设的反思与加强。**

周文博负责的政治工作和内部清查也在总结中占据了重要篇幅。保卫战暴露出的问题,不仅仅是军事和技术上的。面对敌人“镜花”行动的策反和内部“信天翁”的潜伏,根据地在思想防线、保密制度、人员审查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漏洞。

周文博主持编写了《巩固根据地内部安全工作经验与教训》,强调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保密意识、完善干部审查机制的重要性。同时,他也提出要更加关心技术人员和骨干分子的思想动态与生活待遇,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抵抗力。

林枫特别补充了一点:“我们不仅要防谍,更要主动出击。利用这次总结,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情报和反谍网络,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整个根据地,仿佛一个巨大的课堂和作坊。白天,部队在训练场上按照新的教材和大纲进行演练,针对关东军的战术特点,反复打磨着弹性防御、机动反击和特种作战嵌入;晚上,各个学习小组则围坐在油灯下,学习技术手册,讨论战术心得。

兵工厂里,工匠们一边修复着战损的设备,一边根据林枫提出的改进意见,尝试对“星火”电台进行小型化、对“雷公”火箭筒进行轻量化、对“飞雷”火箭弹的稳定性和射程进行优化。

一种在胜利基础上毫不自满、冷静反思、务实求精的氛围,在黑龙沟弥漫开来。

然而,在这片看似积极向上的繁忙景象背后,林枫的心始终有一块地方悬着。对惊蛰小队的搜寻进展缓慢,敌占区纵深情况复杂,侦察人员几次险些暴露。而内部对“信天翁”的监控,也迟迟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方似乎彻底蛰伏了起来。

这天,林枫正在审阅准备发往总部的技术资料汇总报告,周文博拿着一份刚刚从华北局转来的情报,面色凝重地找到了他。

“林工,华北局通报,他们通过内线得到消息,日军北平特务机关‘竹机关’,近期活动异常频繁,其机关长多次秘密前往天津,与一些背景复杂的西方‘商人’接触。而几乎在同一时间段,我们监测到,oSS驻重庆办事处也有高级别人员北上北平。”

林枫放下手中的报告,眉头紧锁:“‘竹机关’……oSS……他们搅和到一起了?”

“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们合作,但时间点的重合,不得不让人怀疑。”周文博沉声道,“而且,华北局的情报提到,这些会面似乎都围绕着一个核心议题——‘获取八路军的先进技术样本’,尤其是……‘远程投射武器’的相关情报。”

林枫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

技术样本……远程投射武器……

这与之前总部关于“特殊样本”的电文,以及oSS一直以来对“飞雷”技术的觊觎,隐隐吻合!

难道,“影武者”计划的背后,不仅有日军的影子,还有oSS的暗中参与?他们是想通过合作,来获取他们单独无法得到的东西?

这个推测,让事情的性质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

“看来,我们的‘朋友’和敌人,在某些利益上,找到共同点了。”林枫冷笑一声,“通知下去,所有核心技术资料的扩散,必须执行最高等级的保密和护送措施!特别是即将出发的‘技术播种队’,他们的路线和安保方案,需要重新评估,确保万无一失!”

“明白!”周文博点头,随即又补充道,“另外,对‘信天翁’的监控,是不是可以考虑……适当‘放松’一点?看看他会不会在外部压力变化的情况下,再次活动起来?”

林枫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可以尝试,但要外松内紧,把握好尺度。我们要看看,这条藏在洞里的蛇,到底还想咬谁!”

战后总结与技术扩散的工作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将胜利的经验转化为更普遍的力量。但来自暗处的窥探与算计,却从未停止,甚至可能因为黑龙沟展现出的价值,而变得更加急切和不择手段。

林枫站在地图前,目光扫过那些即将被“技术播种队”标注的点位,又落回了黑云岭和那片敌占区纵深。

播种希望的同时,也必须警惕黑暗中伸来的、想要扼杀幼苗的黑手。而失踪战友的下落,与这愈发诡谲的暗战,似乎也存在着某种未知的关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