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铁血时代:我的1940 > 第113章 文化的力量

铁血时代:我的1940 第113章 文化的力量

作者:温酒伴清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0:04:14

集市上那个眼神飘忽、行迹可疑的中年汉子,像一根细微的刺,扎在了林枫的心头。他并未立刻采取行动,只是暗中示意随行的保卫干部留意,便与周文博若无其事地离开了。打草惊蛇并非上策,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有时需要放长线。

然而,这件事本身给林枫敲响了警钟。日军的“经济绞杀战”明枪暗箭,内部潜在的敌人阴魂不散。仅仅依靠物质层面的建设和技术推广,还不足以筑牢根据地的根基。武器可以武装战士的手,粮食可以填饱百姓的肚腹,但有一种力量,能武装人的思想,凝聚人的精神,塑造一种不屈的魂魄——那就是文化的力量。

“我们必须掌握笔杆子,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当晚的核心会议上,林枫提出了一个被许多人视为“务虚”的议题,“鬼子搞奴化宣传,顽军污蔑我们是‘游而不击’,甚至在我们内部,也可能因为困难而产生动摇和消极情绪。如果我们不主动宣传我们的主张、我们的战绩、我们的理想,那么谣言和消极思想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侵蚀我们的战斗力!”

王猛挠了挠头,有些不解:“老林,你说的在理。可咱们大老粗,舞刀弄枪还行,这舞文弄墨……是不是让政委他们多操心就行了?”

周文博接过话头,神色严肃:“王团长,林工说的绝非小事。宣传工作是我党我军的生命线。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我们必须要把根据地的真实情况,把抗日的道理,把胜利的信心,传递给每一个战士和百姓。”

林枫点了点头,补充道:“而且,文化宣传不仅仅是讲大道理。它可以是一首鼓舞士气的歌,一台揭露敌人丑恶的戏,一份传递捷报和知识的报纸,甚至是一幅贴在墙上的宣传画。我们要用老百姓和战士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大家团结在一起,让所有人都明白,我们为什么而战,为谁而战!”

在他的极力倡导和周文博的全力支持下,一场以笔和舞台为武器的“文化动员”在黑龙沟根据地蓬勃开展起来。

首先被提上日程的是创办一份属于根据地自己的报纸。没有专业的印刷设备,就用最简陋的油印机;没有科班出身的记者编辑,就从部队文化教员、地方知识分子和识字的战士中选拔。林枫甚至亲自参与了报纸的命名讨论。

“就叫《火炬报》吧!”林枫提议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要用这份报纸,点燃更多人心中抗日的火炬,照亮前进的道路!”

《火炬报》的创刊号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面世了。头版头条刊登了白马驿大捷和“回家”行动的详细报道,配发了林枫亲自审核的社论《论持久战与根据地建设》。还有版面介绍了春耕互助的经验、改良农具的使用方法、防空防特的知识,甚至还有一个文艺副刊,刊登了战士们写的快板诗和根据地学生画的宣传画。

报纸虽然粗糙,油墨有时都模糊不清,但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战士们争相传阅,识字的读给不识字的听,上面的故事和道理让他们倍感自豪和鼓舞。老百姓们也把这小小的报纸当成了了解外界、学习知识的窗口。

紧接着,林枫又支持成立了“战地文工团”。成员主要是从部队和地方选拔的有文艺特长的青年,以及几位投奔根据地的进步学生。没有专业的剧本,他们就自编自演,将白马驿战斗、惊蛰小队敌后破袭、群众掩护伤员等真实事迹编成活报剧、小话剧。没有华丽的舞台,田间地头、部队驻地、村口打谷场就是他们的剧场。

林枫还特意去看了一次文工团在新建水坝工地上的慰问演出。当演员们用夸张的表演揭露日军暴行时,台下群情激愤,口号震天;当演到八路军战士英勇杀敌、群众舍身掩护时,许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而当演出间隙,文工团员带领大家齐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在大行山上》时,那雄壮的歌声汇聚成一股无形的洪流,冲散了疲劳,涤荡了恐惧,凝聚起一股众志成城的力量。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啊!”站在人群外围,林枫对身旁的周文博低声感叹,“它能在人心里筑起一道任何武器都难以摧毁的防线。”

除了报纸和文工团,林枫还推动了一系列文化普及活动。在各村开办识字班、夜校,教农民和战士们认字、算数;组织“读报组”,讲解时事政策;甚至在兵工厂内部,也办起了技术讲座和板报,交流经验,表彰先进。

这些文化活动,如同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根据地的精神面貌。战士们的求战情绪更加高昂,训练热情高涨;老百姓对根据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空前增强,支援前线的积极性更高;就连兵工厂的工人们,也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造武器,更是在为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贡献力量。

然而,文化的阵地,同样也是敌人觊觎的目标。

就在《火炬报》影响力日益扩大,文工团演出越来越受欢迎的时候,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开始悄然出现。

先是有人在私下传播流言,说《火炬报》上报道的战绩有水分,是为了吹嘘邀功;接着,又有人散布悲观论调,说日军即将发动更大规模的扫荡,根据地快要守不住了,煽动动摇分子开小差。甚至在一些边缘村庄,出现了来历不明的、内容恶毒污蔑八路军和根据地领导人的传单。

更严重的是,文工团在一次前往新解放区慰问演出途中,险些遭遇一股不明武装的伏击,幸亏护送部队警惕性高,及时击退了敌人。

所有这些迹象都表明,敌人已经意识到了文化宣传的威力,并开始不择手段地进行破坏和反击。

一天深夜,林枫正在油灯下审阅新一期《火炬报》的清样,负责报社安全保卫的干部匆匆赶来,脸上带着愤怒和后怕。

“林顾问!我们抓到了一个内鬼!”干部汇报道,“是报社新来的一个油印员!他偷偷试图在印刷时篡改社论的内容,把‘坚持抗战’改成‘妥协求生’,被我们的人当场发现了!”

林枫心中一凛,放下手中的清样:“审问了吗?什么背景?”

“正在审!这家伙嘴很硬,但可以肯定,是被敌人收买或者派进来的!目的就是篡改我们的报纸,散布失败主义和投降论调!”

几乎与此同时,周文博也面色凝重地走了进来:“林工,文工团那边也发现了问题。他们内部一个负责编写快板的队员,写的本子里夹带了不少消极颓废、夸大困难的私货,虽然隐蔽,但影响很坏。经过初步了解,这个人社会关系复杂,和敌占区的一些人来往密切。”

笔杆子领域的斗争,竟然也如此尖锐和残酷!敌人无法在正面战场轻易取胜,便将黑手伸向了思想文化阵地,企图从内部瓦解根据地的精神和意志。

林枫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锐利如刀。“看来,我们的文化建设触动了敌人的神经。他们越是疯狂破坏,就越证明我们做对了!传我的命令:第一,内部清查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宣传、文化、教育这些关键岗位的人员,必须严格审查;第二,《火炬报》和文工团的正常工作不能停,而且要加大发行和演出力度,用更多真实、积极、向上的内容,去压倒那些杂音;第三,保卫部门要顺藤摸瓜,一定要揪出潜伏在文化战线背后的黑手!”

文化的火炬已经点燃,它照亮了人心,凝聚了力量,但也吸引了飞蛾扑火般的黑暗。这场没有硝烟的思想战争,才刚刚进入白热化。

林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他知道,那个在集市上出现的可疑身影,报社里的内鬼,文工团里的问题分子,或许都只是冰山一角。一条隐藏在文化波澜之下的暗线,似乎正逐渐浮出水面。

这条暗线的尽头,是否连接着那个神秘的“影狐”?敌人接下来,又会针对这刚刚燃起的文化火炬,使出怎样恶毒的手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