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救眉庄,护甄嬛,本宫这次要屠龙 > 第144章 善堂

王德禄冷眼瞧着,适时开口:

“娘娘仁厚,念你姐妹情深。日后只要你尽心为娘娘办事,宝儿的日子自然会好过些。每月十五若天气好,她都能得一小包糖吃。若不然……”

他顿了顿,“景仁宫的手能伸到善堂,长春宫的手,自然也能。娘娘能让她吃到糖,也能让她吃到别的。明白吗?”

杏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奴婢明白!奴婢谢娘娘恩典!奴婢一定尽心尽力,再不敢有丝毫隐瞒!”

.

染冬依旧会偶尔“巧遇”杏儿,在假山后、在甬道角落,低声询问长春宫的动静。

杏儿按照安陵容的指示,只挑些无关痛痒的消息透露。

柔妃见了什么人、皇上赏了些什么玩意儿。

偶尔,也会掺杂一两条安陵容刻意放出的、半真半假的消息。

这些零碎信息被染冬收集起来,汇入承乾宫。

.

安陵容心中却始终萦绕着一团驱不散的疑云,那便是关于京郊那处名声在外的善堂。

那善堂明面上是慈悲为怀、收养无依孩童的功德所,背地里却不知藏着多少污糟晦暗。

那日杏儿凄厉的哭诉,言犹在耳,字字泣血。

“善堂里死一两个没依仗的孩子,根本没人会追究。”

“宝儿这般年岁的女娃娃,正是某些有头有脸的富贵人家,私下里偏好寻去‘伺候’的。”

寥寥数语,听得人毛骨悚然,脊背发凉。

这善堂背后的主子是乌拉那拉氏,这已是心照不宣的秘密。

可究竟是乌拉那拉氏门下的何人,竟有如此胆量。

默许甚至纵容这本该积德行善之地,堕落成达官显贵寻觅禁脔、狎玩娈童的肮脏温床?

这层层包裹的慈善皮囊之下,究竟腐烂到了何种地步?

宝儿作为拿捏杏儿的人质,暂无性命之忧。

但是念及于此,又怎能不叫人想到。

在那不见天日的腌臜角落里,早已不知有多少无依无靠的孩童,悄无声息地惨遭毒手,成了满足权贵肮脏癖好的牺牲品。

安陵容看着身边的静姝,在摇篮里沉睡。

静姝若是流落到那种地方,她只怕会发疯。

她自知自己不是一个善人,甚至有些冷血心肠。

但是既然已经知道了善堂的事,面对那些被当作玩物、生死无人问津的孩童,她无法坐视不理。

眼下,她无强大外戚,京中更是无人可用,妃嫔身份使她如同笼中鸟,无法亲自出宫行事。

她也不愿再假于甄府或是沈眉庄京中外祖家之手,善堂背后是盘根错节的乌拉那拉氏势力及其庇护的权贵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硬碰硬必输无疑。

她暗自思忖着,暂时未找到一个万无一失的法子。

.

秋意渐深,紫禁城中弥漫着一股萧瑟之气。

太后因年事已高,偶感风寒,竟一病不起,虽无大碍,但总是缠绵病榻,精神不济,让皇帝雍正颇为忧心。

各宫嫔妃皆轮流侍疾,沈眉庄素来最得太后心意,她本就常带弘昭去侍奉太后,此次侍疾也是她去得最勤,几乎多半时日都在寿康宫里。

皇后更是领着各宫嫔妃抄经祈福,以表孝心。

这一日,雍正眉宇间带着倦色,来到安陵容宫中看望静姝公主,顺口提及太后病情。

叹道:“太医们用了多少好药,总不见大好。”

安陵容抱着粉雕玉琢的女儿,闻言目光微动,心中那个盘桓已久的计划瞬间找到了最佳的契机。

她轻抚着静姝,语气温婉而恳切地接口:

“皇上,臣妾愚见。抄经祈福自是心诚,然或许为太后娘娘积福,还有更实在的法子?”

雍正挑眉看她:“哦?你说说看。”

安陵容垂下眼睫,声音柔缓却清晰:

“臣妾想着,太后娘娘最是仁善。若是以娘娘的名义,在京中多设几处粥棚,救济那些饥寒交迫的流民,再派太医去那些收养孤苦的善堂义诊施药……”

安陵容顿了顿,又道,“这活生生的功德,成千上万百姓感念太后恩德,或许比虚无缥缈的仪式,更能为太后娘娘积聚真正的福报呢?”

雍正听完,凝视她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他素知安陵容心思细腻,没想到还有这般切实的善心。

对比后宫那些只知烧香拜佛的虚应故事,这个提议显得格外实在和有用。

“嗯……你说得有理。积福行善,确比空念经文更见诚心。”

雍正颔首,“既然如此,这件事便交由你去办吧,务必办得妥帖,显出皇家仁德。”

“臣妾遵旨,定不负皇上所托。”安陵容压下心中激动,恭顺领命。

皇帝金口一开,此事便从“妃嫔的建议”升级为“皇差”。

安陵容领了旨意,心中虽牵挂着善堂之事,面上只一派恭谨温婉地谢恩领命。

这是她晋封妃位后头一次独立承办宫差,且是关乎太后凤体安康和皇家颜面的大事。

她自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颇有几分要大展拳脚、将事情办得尽善尽美的意思。

她并未立刻大张旗鼓,而是先静下心来,细细筹划。

施粥与义诊,两件事需并行不悖,方能显出规模与诚意。

施粥她并未选择繁华街市,而是特意命内务府属官勘察了京城几处流民、贫户聚集的城郭之地,以及入城要道旁。

设立了五处固定的粥棚。

地点皆选在开阔通风之处,既便于管理,又可避免人群过度拥挤滋生事端。

她深知“施粥”若办得不好,反成祸事。

故特意定下章程,粥需厚稠,插筷不倒;每日定时发放,凭牌领取,避免争抢;老弱妇孺可优先。

另于粥棚旁增设大缸,日夜供应烧开的滚水。

每一处粥棚都悬挂起明黄色的旗帜,上书“奉旨施粥,为太后娘娘祈福”的字样。

让每一个前来领粥的百姓都清楚,这一饭之恩,源于宫中的太后与皇帝。

她还吩咐熬粥时加入些许驱寒的姜丝,虽是小细节,却更显体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