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妈祖教我做神女 > 第71章 定亲

妈祖教我做神女 第71章 定亲

作者:楚卿卷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2:11:47

堂屋里一时寂静无声,只有油灯灯芯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妙珠身上,带着小心翼翼的探询和浓得化不开的期盼。

妙珠的头垂得更低了,耳根红得几乎要滴出血来,半晌,才用细如蚊蚋的声音,带着巨大的勇气应了一声:“嗯……”

“好!好啊!”阿爹林愿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站了起来,在狭小的堂屋里踱了两步,又重重坐下,搓着手,想笑,眼圈却先红了,“有人提亲就好!有人不嫌弃咱们珠儿就好!是哪家?快说说!人品怎么样?家里做什么的?”

穗安将李娘子家的情况,李桐的为人性情、学业经历、前妻早逝、如今教书为生、家中薄产等等,条理清晰又不失温情地娓娓道来。

她着重强调了李娘子本人的开明知礼,对妙珠发自内心的喜爱,以及对“配阴婚”之事的毫不在意与深切怜惜。

“那李夫子……当真是这么说的?”阿娘王氏听着,眼泪又止不住地滚落下来,她紧紧抓住妙珠的手,仿佛怕她飞走一般,“她说……说那不是你的错?说心疼你?”这简单的几句话,如同甘霖,浇灌在王氏干涸已久的心田上。

“是,”穗安肯定地点头,“李夫子是女塾的先生,知书达理,她的话,可信。”

默娘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始终没有说话。她看着妙珠脸上那抹羞怯中带着希冀的红晕,看着父母眼中重新燃起的光,只觉得喉咙里堵得发慌,胸口闷闷地疼。她悄悄别过脸,借着整理鬓发的动作,飞快地用指尖抹去了眼角一点控制不住的湿意。

接下来的两天,林家小院的气氛变得微妙而热烈。阿娘王氏坐立不安,把家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又一遍,拉着穗安反复询问李娘子的喜好。阿爹林愿表面沉稳,烟却抽得比平日凶了许多,时不时走到院门口张望海路的方向。

妙珠更是心神不宁,帮忙做事时常常走神,脸上总带着一丝恍惚又甜蜜的笑意。只有默娘,话少了许多,默默地帮着阿娘料理家务,看向妙珠的目光,总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沉的温柔和愧疚。

终于,在第三日午后,一艘小船靠上了湄洲岛的码头。李娘子和她的儿子李桐,提着几样用红绸仔细系好的、一看便知是精心挑选的土仪,在乡邻好奇又善意的目光指引下,踏上了通往林家的小路。

林家小院里早已洒扫一新。阿爹林愿穿着浆洗得最挺括的靛蓝布褂,端坐在堂屋上首。大嫂搀着阿娘,阿娘则紧张地理了理鬓角,拉着同样有些紧张的妙珠站在门边。穗安和默娘站在稍后一点的位置,大哥陪在阿爹身边。

当李娘子和李桐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口时,所有人的呼吸都仿佛凝滞了一瞬。

李娘子依旧是一身素净得体的布裙,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温和得体的笑容,眼神清亮而坦诚。

她身旁的李桐,正如穗安所描述的那般,清清瘦瘦,穿着一身半旧的青色儒衫,洗得有些发白,却干干净净。他手里没有卷书,但那份浸染书卷的清雅气息却自然流露。他面容有些清癯,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书卷气和历经挫折后的沉静,眼神温润,并无想象中的孤傲偏激,反而显得有些拘谨。

看到满院子的人,他先是一愣,随即脸上泛起一丝薄红,连忙垂下眼睑,规规矩矩地跟在母亲身后,显得格外守礼。

“林老爷,林夫人,冒昧登门,叨扰了!”李娘子声音清朗,带着读书人特有的韵调,落落大方地行礼问好。

李桐也紧随其后,深深一揖,声音不大却清晰:“晚生李桐,见过林老爷、林夫人,见过诸位。”姿态恭谨,毫无轻慢。

这第一面的印象,瞬间让林愿和王氏悬着的心放下大半。尤其是王氏,看着李桐那斯文清秀、温良守礼的模样,再看看自家女儿悄悄偷瞄对方、脸上飞起的红霞,心里那份欢喜几乎要溢出来。

“快请进,快请进!李夫子,李公子,一路辛苦了!”林愿连忙起身招呼,脸上堆满了笑容,那份属于老渔民的爽朗热情瞬间释放出来。

堂屋里,宾主落座。气氛热烈中又带着一丝心照不宣的矜持。

李娘子将礼物奉上,都是些文雅实在的东西:两盒上好的笔墨,几刀素雅的宣纸,还有两包福州带来的精致茶点。既显心意,又不过分张扬,很符合她书香之家的身份。

阿娘王氏拉着李娘子坐在自己身边,亲热地话起了家常。李娘子言语温和,句句得体,既夸赞湄洲岛风物人情,又自然流露出对妙珠品行的真心赞赏,言语间那份对妙珠的心疼与看重,让王氏听得眼眶发热,频频点头,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拉着李娘子的手也越握越紧,仿佛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知音。

另一边,林愿则开始了他不动声色的“考察”。他先是问李桐如今在私塾教些什么书,孩子们难不难管。

李桐答得认真:“回林老爷,晚生主要教授蒙童识字、句读,兼讲些浅显的《论语》《孝经》道理。童子心性天真,虽偶有顽皮,但以耐心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多还是明理的。” 语气平和,毫无怨怼教书清苦之意。

林愿点点头,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起海上天气、渔汛规律。李桐虽非渔民,但显然来前做过功课,加上读书人的见识,也能答上几分,态度谦逊:“晚生久居内陆,对海事所知甚浅。只知海上风云变幻,渔民生计不易,全赖经验与老天眷顾。此番登岛,深感其辛劳坚韧。” 既承认不足,又流露出对渔民的尊重。

林愿眯着眼,抽了口烟,忽然问:“李公子觉得,读书人做学问,是该只求圣贤书里的道理,还是也该懂得些柴米油盐、人情世故?”

这个问题有些尖锐,隐隐指向李桐过往的“不通世务”。堂屋里瞬间安静下来,连王氏和李娘子都停下了话头,看向李桐。

李桐微微一怔,脸上掠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似乎想起了自己屡试不第的根源。他沉默片刻,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坦诚:“林老爷此言切中要害。晚生年少时,也曾意气用事,以为守得书中道理便是清高,视人情世故为庸俗。

然经年蹉跎,尤其……历经变故后,方知圣贤书中的道理,终究要落在实处,要懂得体察民生疾苦,要明白人情练达亦是修行。

一味清高,非但不能济世,反易成空中楼阁,伤人伤己。如今晚生教书育人,也常以此自省,教导童子,明理之外,亦当懂礼、知事。”

这一番话,说得诚恳而深刻,带着痛定思痛的领悟,与他身上那股书卷气奇异地融合在一起,显出一种洗去浮华后的沉稳。

林愿听着,眼中精光闪动,他缓缓地、一下一下地点着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那份属于父亲的审视与担忧,终于化作了由衷的满意。

他转过头,看向坐在角落里一直默默关注着这一切的穗安,父女俩目光交汇,穗安微微颔首,嘴角勾起一丝了然的笑意。

堂屋外,海风带着咸腥的气息吹过庭院,老榕树的枝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这桩即将落定的姻缘轻声祝福。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妙珠低垂却掩饰不住欢喜的侧脸上,也照亮了默娘眼中那深藏的、终于得以释然的愧疚与欣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