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妈祖教我做神女 > 第63章 稻浪

妈祖教我做神女 第63章 稻浪

作者:楚卿卷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2:11:47

福州湾,碧波荡漾。曾经的近海实验区,如今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海上田园”。

竹筏与浮球组成的网格整齐地铺展在海面上,翠绿的海带如同水下森林的华盖,随着潮汐悠然摇曳。

网箱星罗棋布,隐约可见肥硕的鲷鱼、黄鱼群在其中穿梭游弋,鳞片在阳光下反射出点点银光。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海藻气息和海水特有的咸鲜。

岸边,赵海带着府衙的一众属官,正兴致勃勃地乘着小舟巡视。狴犴化身的“刘老伯”站在船头,皮肤被海风和阳光打磨得更加黝黑发亮,一身渔民短打,精神矍铄。他手持一根长杆,指点着各处:

“大人请看,这片海带‘田’,下苗才三月,长势已如此喜人。按这势头,下月便可进行头茬收割!”

“再看这边的网箱,鱼苗投放时不过指长,如今已近半尺,投喂的饵料用的都是工坊碾碎的贝渣和下脚料,成本低廉,鱼儿却长得快。”

“还有这新试养的紫菜,附在竹筏上,跟海带错开季节,能多收一茬。”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带着渔民特有的爽朗,更透着行家里手的笃定。半年多来,他几乎吃住在海边,手把手教导招募来的渔民和安置的流民。

从最基础的竹筏扎捆、苗种固定,到复杂的网箱加固、病害观察、饵料配比,事无巨细,倾囊相授。

那份全情投入的劲头,让原本对他“老渔民”身份有所疑虑的府衙吏员们都心服口服,私下里都尊称一声“刘师傅”。

赵海看着眼前这井然有序、充满希望的海上景象,听着属官们兴奋的议论和狴犴专业的讲解,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色。

他弯腰捞起一束肥厚的海带,感受着那沉甸甸的生命力,又看向网箱中活蹦乱跳的鱼群,朗声笑道:

“好!好一个‘海上良田’。刘老哥,你可是给福州开了万世之利啊!这海带、紫菜、活鱼,不仅能让渔民多一条活路,更能为清云记的罐头提供源源不断的好原料。府库增收,百姓得惠,此乃大功一件!”

他拍着刘伯的肩膀,力道十足,“待来日丰收,本官定为你向朝廷请功,这爵位,跑不了!”

狴犴心中那份对龙宫和父王的隐忧,在这片由他亲手缔造、充满生机的海洋田园前,在这份沉甸甸的凡间认可与成就感中,暂时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黝黑的脸上绽开朴实的笑容,连连摆手:“全赖大人支持,乡亲们肯干!小老儿只是尽了本分!”

与此同时,一封来自莆田的信,如同插上了翅膀,飞到了穗安案头。

展开信笺,郑淮那熟悉的、带着几分洒脱又隐含激动的字迹跃然纸上:

“清云道长如晤:莆田占城稻改良一事,历经四载寒暑,今夏终见大成!稻穗沉甸,粒粒饱满,更喜者,此乃第二轮播种抽穗矣。田间老农皆言,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此皆赖道长当年‘选育良种、精耕细作’之金玉良言启迪,淮方有愚公移山之志。

丰收在即,淮欲邀福州同僚前来观礼,一为推广良法,二为提振农桑。万望道长代为牵线,玉成此事。淮于莆田码头,扫榻烹茶,翘首以盼!

郑淮手书”

字里行间,是压抑不住的喜悦与对穗安的深深感激。

四年了!

穗安握着信纸,指尖微微发烫,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涌上心头。她仿佛能看到郑淮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能看到那金灿灿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

这不仅仅是稻种的成功,更是郑淮四年来殚精竭虑、心系黎民的见证,这也是推广女子健体术的根基!

她立刻放下手头事务,安排船队,奔赴莆田。

莆田码头,郑淮果然亲自等候在那里。他比四年前清瘦了些,官袍下摆还沾着新鲜的泥点,脸上带着风霜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如同燃烧着两簇火焰。

看到穗安下船,他快步迎上,笑容灿烂得如同秋日的阳光,省略了所有寒暄:

“道长,你可算来了。走,快随我去看看!”

他甚至等不及备轿,拉着穗安就上了早已准备好的马车。车轮辘辘,直奔城外的试验田。

车窗外,熟悉的莆田景色飞驰而过,但当马车驶近那片被郑淮视为心血的田地时,穗安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目之所及,是一片望不到边绿色海洋!翠绿的稻浪在秋风中起伏,发出沙沙的悦耳声响,如同大地最丰厚的低语。稻穗饱满而低垂,密密匝匝,几乎看不到稻秆,每一株都仿佛用尽了生命的力量在孕育丰收。那沉甸甸的质感,隔着车窗都能感受到!

“这是晚稻?”穗安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

“正是!”郑淮跳下马车,像个孩子般急切地引着穗安走向田埂,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你看,在早稻快收割时我们就育苗,等早稻收割我们立马插秧,现在快十月份,这第二轮稻子已经抽穗了。虽产量略逊头茬,但加上去,一亩地的收成,远超寻常稻种一倍有余!”

田埂边,几位负责这片田地的老吏和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的老农早已等候多时。看到郑淮和穗安,他们立刻围了上来,脸上是发自内心的敬重和喜悦。

“郑大人!清云道长!”为首的老吏激动地说,“成了!真的成了!下官种了一辈子地,没见过这么好的稻子!这么高的产量!”

“是啊是啊!”一个老农颤抖着手,小心翼翼地托起一束沉甸甸的稻穗,浑浊的眼中竟泛起了泪光,“郑大人是活菩萨啊!这稻子…这稻子能救多少人的命啊!青黄不接的时候,有这第二茬粮,娃娃们就不用饿肚子了!”

他看向郑淮,声音哽咽,“大人…您…您为了这些稻子,这些日子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天天在田里转悠,鞋都磨破了好几双。我们…我们都看在眼里啊,感谢大人活命之恩!”

其他农人也纷纷附和,质朴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郑淮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摆摆手,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光彩:“本官分内之事,何足挂齿。若非清云道长当年高瞻远瞩,点醒于我,又岂能有今日之果?这功劳,当属道长!”他看向穗安,眼神清澈而真挚,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赏。

穗安看着眼前这片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的绿色海洋,看着农人们脸上由衷的感激,再看看身边这位官袍染尘、却浑身散发着为民请命之光的年轻县令,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敬意。

“郑兄此言差矣。”穗安的声音清越而真诚,她迎着郑淮的目光,眼中是同样的欣赏与钦佩,“我不过动动嘴皮子,抛砖引玉。若无郑兄四年来扎根田亩,亲力亲为,以民命为己任,衣不解带,夙夜忧勤,忍受无数失败与质疑,这良种良法,焉能从纸上跃入田间,化作这救命的稻穗?”

她指向那片田野,“此乃郑兄呕心沥血之功!是莆田万民之福!穗安能见证此景,与有荣焉!”

夕阳的金辉洒满稻田,也洒在并肩立于田埂上的两人身上。郑淮望着穗安真诚而明亮的眼眸,听着她字字恳切的赞誉,心中那份因志同道合而生的知己之情,如同这满田的稻穗一般,沉甸甸,又充满希望。

他不再言语,只是对着穗安,也对着这片承载着无数希望的田野,露出了一个无比欣慰、无比畅快的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