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妈祖教我做神女 > 第82章 明珠

妈祖教我做神女 第82章 明珠

作者:楚卿卷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2:11:47

承香殿小公主死而复生、百花盛开的神迹,在李治与武媚娘有意的推波助澜下,迅速传遍宫闱朝野,引为祥瑞。

李治龙心大悦,认为此乃上天对他与武昭仪的眷顾,亦是国运昌隆之兆。

不久,太极殿上,李治于百官面前,正式下诏:

“皇女安宁,秉性聪慧,诞膺祥瑞,克延福祉,封为 ‘永宁公主’ ,食邑千户。冀其永葆康宁,福泽绵长,克光宸极,钦此!”

与此同时,李治因王皇后探望后公主险遭不测之事,怒不可遏,认定其“心怀恶念,谋害皇嗣”,在朝会上痛心疾首,坚决要废黜王皇后,改立武昭仪为后。

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重臣们深知此乃关乎国本与自身权势的关键一役,群起而力谏,言辞激烈,甚至以“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的古训相逼,朝堂之上风云变色,气氛凝重。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武媚娘她跪伏于李治面前,泪光盈盈,恳切劝道:

“陛下,皇后娘娘乃一国之母,纵有疏失,岂可因臣妾与安宁而轻易废立?若因此动摇国本,致使朝纲不稳,臣妾万死难赎其罪。

恳请陛下收回成命,臣妾愿与皇后娘娘和睦共处,尽心侍奉陛下。”

李治见心爱之人受尽委屈却仍心系大局,对其胸襟感佩不已,心中那废后立武的念头非但未消,反而更加坚定,对武媚娘的怜爱与倚重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武媚娘深知,要彻底扳倒盘根错节的关陇集团,尚需关键一击。

她将目光投向了称病不朝、在军中威望极高且态度暧昧的司空李积。

李治与武则天亲临李积府邸探病,实则问策。

面对试探,老成持重的李积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此乃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永徽六年冬,诏书下:王皇后、萧淑妃废为庶人,囚于别院。武昭仪贤明淑德,母仪天下,册立为皇后。

时光荏苒,被帝后视为“祥瑞”的永宁公主李安宁,在溺爱中渐渐长大。

李治对她几乎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地步,时常将她抱于膝上,批阅奏疏。

显庆四年的一个春日,三岁多的安宁被李治抱在怀里,看着御案上摊开的关于西域都护府的一份奏报。

李治正与侍臣讨论如何安抚某个躁动的小部落,是出兵威慑还是怀柔赏赐,一时难以决断。

就在这时,怀中小人儿伸出胖乎乎的手指,点了点奏疏上那个部落的名字,仰起小脸,奶声奶气地问:“阿耶,他们……是像安宁想吃糖糖,又没有,才哭闹的吗?”

稚嫩的童言在肃穆的殿堂里显得格外清晰。

李治先是一愣,随即与侍臣相视莞尔。他耐心解释:“差不多吧,他们可能是缺少过冬的粮食和盐巴了。”

安宁歪着头,想了想,又说:“那……给他们糖糖和饭饭,他们就不哭了吧?嬷嬷说,吃饱了就不闹了。”

孩童最简单直白的逻辑,却仿佛一瞬间点醒了李治。若一味威慑,恐激起更烈反抗;若能精准抚恤,解决其燃眉之急,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李治大悦,重重亲了女儿一口,对左右叹道:“吾家宁儿,虽在稚龄,已具仁心,能窥事之本源矣!”

很快,显庆五年到来,李治的头风病日益严重,时常发作,无法正常理政。

武媚娘以皇后身份,开始名正言顺地替他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

安宁亲眼看着母亲坐在父亲惯常的位置上,执起朱笔,神情专注而从容。

李治虽被病痛折磨,却仍会强打精神,在一旁轻声指点,将帝王心术、朝堂平衡之道,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他们是夫妻,是爱人,更是在这权力巅峰相互扶持、彼此成就的战友。

纵然后宫佳丽三千,李治身边美人不断,但无人能撼动武则天在他心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他可以将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与她共享,这份信任,超越了男女情爱,是基于对她能力的绝对认可,以及共同治理这万里江山的深厚羁绊。

小小的安宁公主,就在这样复杂而特殊的家庭环境中,静静地观察着,学习着。

权力的滋味,合作的模式,爱情的另一种形态,早已在她清澈的眼眸中,投下了最初的、难以磨灭的印记。

麟德元年,东宫。

气氛如同长安城上空积聚的秋云,沉滞而压抑,帝后之间因权力界产生的龃龉,已非宫墙所能完全遮掩。

太子李弘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忧色,在庭院中踱步,不时望向蓬莱宫的方向。

“太子哥哥,你别转了,我头都晕了。”一个清脆又带着几分慵懒的声音响起。身着樱草色宫裙的少女坐在石凳上,支着下巴,正是九岁的永宁公主李安宁。

她容貌继承了父母的优点,眉眼精致,灵秀逼人,此刻正闲闲地晃着双脚。

李弘停下脚步,叹了口气,在她身旁坐下:“安宁,你不懂。如今朝堂之上,对母后……非议之声日盛,父皇他……”他欲言又止,忧心忡忡。

安宁拿起石桌上的一块糕点,咬了一口,漫不经心道:“我是不懂那些大道理。可我晓得,父皇离不开母后。

他头风发作时,是谁在一旁彻夜不眠地照料?堆积如山的奏疏,是谁帮他批阅得井井有条?

太子哥哥,你且安心,这个时候,你越稳,母后才越安全。你可不能自乱阵脚。”

李弘有些惊讶地看了妹妹一眼,没想到她看事却如此通透,他苦笑道:“但愿如你所言。”

安宁狡黠一笑:“那我们打个赌如何?我赌母后此番必定毫发无伤,非但如此,那些跳得最欢的,怕是要遭殃。”

李弘被她逗得无奈摇头:“你这丫头……想要什么直接说便是,父皇就差没把天上的星星摘给你了。”

不过经她这么一打岔,心中的焦躁确实散去不少,又想到安宁几乎与父皇形影不离,消息或许比他更灵通些,稍稍安心。

“那我可说了,”安宁放下糕点,拍了拍手上的碎屑,指向不远处侍立的一队东宫侍卫,“我想要太子哥哥你身边一个人。”

“谁?”李弘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

“就上次我在马场学骑射,马儿突然受惊,救了我的那个人。”安宁说得清晰。

李弘略一回想,便记了起来。那是弘农杨氏的一个旁支子弟,名叫杨昭,因身手不错,性情也算机敏,被选入东宫充任千牛卫。

他沉吟片刻,道:“是他啊……行,我召他来问问,看他本人可愿意。”

很快,一个身着青色侍卫常服、身形挺拔、眉目清俊的少年被引至近前。

他约莫十六七岁年纪,举止规矩地行礼:“卑职杨昭,参见太子殿下,永宁公主殿下。”声音清朗,不卑不亢。

李弘温言道:“杨昭,永宁公主赏识你,欲调你至她身边担任侍卫,你可愿意?”

杨昭闻言,微微抬眼,目光快速掠过安宁,恰好对上她带着笑意的眸子。

他心头莫名一跳,几乎是立刻便躬身应道:“卑职愿意,谢公主殿下抬爱。”

李弘见他答应得爽快,便对安宁笑道:“人我是给你了。不过安宁,杨昭虽是孤儿,但他伯父伯母待他甚厚,他在东宫也颇有前程,你可不能薄待于他。”

他顿了顿,补充道,“说起来,他父亲与外祖母家还有些渊源,论起来,你倒可唤他一声表哥的。”

杨昭连忙低头,语气恭谨:“不敢,殿下折煞卑职了。”

他这副刻意装出来的老实模样,却把安宁逗得“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搁这儿跟我装乖呢?”

安宁站起身,走到他面前,歪着头打量他,眼中满是促狭,

“前些时日我去探望你,是谁躺在床上装得奄奄一息,扯着我的袖子说‘能得表妹一声表哥,死而无憾’的?

怎么,到了太子哥哥面前,他的威仪就这么强,显得我这个公主很没面子是不是?”

杨昭被她当面揭穿旧事,耳根瞬间红透,头垂得更低,声音也小了几分,带着窘迫:

“公主……公主走后,伯父知晓了,请了家法……昭,不敢再造次了。”

安宁轻哼一声,算是放过了他,转身对李弘说道:“太子哥哥放心,我晓得轻重,不会欺负他的。那……人我就带走啦?”

李弘笑着摆了摆手。

于是,安宁领着新得的侍卫,像只骄傲又灵动的小孔雀,离开了东宫。

杨昭默默跟在她身后一步之遥的地方,心中七上八下,既有对未来侍奉这位金枝玉叶的忐忑,更有一种连他自己都无法理解的、雀跃又隐秘的欢喜。

这可是大唐最耀眼的明珠啊……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那枚自幼便佩戴着、触手生温的玉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