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妈祖教我做神女 > 第26章 江上悟道

妈祖教我做神女 第26章 江上悟道

作者:楚卿卷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2:11:47

福州城的喧嚣被远远抛在身后。

穗安褪去了那身风尘仆仆的靛蓝短褐,换上了一身素净的青灰色棉布道袍。

长发用一根古朴的木簪松松挽了个道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洗去了刻意涂抹的灰痕,恢复了清丽本色,眉宇间却比寻常闺秀多了几分疏朗与沉静。

她背着一个半旧的藤篓,里面除了简单的行囊,还多了几本路上淘换来的道家典籍和药草。

此刻,她站在一艘驶向南剑州的客船船头,江风拂动她的道袍衣袂,颇有几分出尘之姿。

她对外自称“清云”,略通武艺与岐黄之术,此番北上余杭,是为拜访师傅故交王道长。

客船不大,载着十几位乘客,多是商贾和几个结伴同行的年轻学子。船行闽江,两岸青山如黛,江流渐急。

不多时,一个穿着洗得发白儒衫的年轻学子便脸色煞白,扶着船舷剧烈呕吐起来,正是之前晕船最厉害的一个,名叫郑淮。

“郑兄!撑住啊!”旁边的同伴焦急地递水拍背,却也束手无策。

穗安本在船头静观山水,见状,步履轻快地走了过去。

她没有寻常女子的忸怩,径直蹲下身,声音清越平和:“这位公子,可是晕船厉害?小道略通些手法,或可缓解一二。”

几个学子惊讶地看着这位突然出现的年轻道长。她气质独特,既无市井道婆的俗气,也无深闺千金的柔弱,眼神澄澈坦荡,行动间带着一种利落的洒脱。

郑淮虚弱地点头,连话都说不出。

穗安示意同伴扶稳他。她伸出修长的手指,不避嫌地按在郑淮手腕内侧的“内关穴”上,力道适中地揉按起来。

同时,又从藤篓里取出一个小巧的瓷瓶,倒出一点清冽的药油,示意郑淮嗅闻。

“放松,深吸气,意守丹田。”她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安抚力量。

神奇的是,不过片刻,郑淮翻江倒海的恶心感竟真的平息了大半,脸色也恢复了些许血色。

他惊讶又感激地看着穗安:“多…多谢清云道长!真是神了!”

“举手之劳。”穗安微微一笑,收起药瓶,“公子是读书人,气血易随思虑上浮,舟车劳顿更易晕眩。按揉此穴,能宁心安神,理气止呕。这药油提神醒脑,晕船时嗅闻亦有帮助。”

她简单解释,毫无藏私之意,那份坦荡更令学子们心生好感。

一场小恙拉近了距离。郑淮缓过劲后,几个年轻的学子便围着穗安攀谈起来,既是感谢,也是好奇这位气质不凡的女冠。

他们多是赶赴建州或更远州府参加科考的寒门士子,满腹经纶,志向高远。

旅途漫漫,江流有声。几个学子很快便按捺不住,在船舱中或甲板上讨论起经义策论。穗安静坐一旁,或翻阅道经,或闭目养神,实则字字入耳。

她听着他们引经据典,辩论治国之道、民生之艰、君子之守。那些四书五经的章句,在她现代的灵魂听来,有些固然迂阔,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缜密逻辑以及对“道”的追求,却让她暗暗心惊。

尤其是那份“十年寒窗无人问”打磨出的坚韧意志,绝非她那个时代多数大学生可比。

为了一个渺茫的前程,他们能忍受清贫、孤寂和无数次的挫折,这份心志,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道”。

一次激烈的辩论后,话题不知怎的,转到了鬼神精怪之说上。一个略显迂阔的李姓学子引述某地城隍显灵之事,说得煞有介事。

一直沉默旁听的郑淮却摇了摇头,正色道:“夫子有云:‘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他声音清朗,带着读书人特有的认真,“我等读书人,当务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实学,探究天地万物运行之常理。鬼神之事,幽微难测,敬之可也,然沉溺其中,惑乱心神,甚至以此谋利惑众,则非君子所为,更偏离了求知的根本。”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这句话如同清越的钟磬,在穗安心中轰然敲响!她猛地抬眼看向郑淮,眼中精光一闪而逝。

敬而远之!并非否定其存在,而是将重心放在可知、可为的人间事上!这不正是她苦苦追寻的另一种视角吗?

神仙或许存在,如默娘所遇观音,如那海中兴风作浪的妖物。但儒家学子们,他们选择将目光投向人间,投向如何用人的智慧、人的力量去建立秩序,改善民生!他们不依赖神仙显灵,他们相信“人定胜天”的实践精神!

这朴素的智慧,瞬间与她心中对神仙秩序的质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神仙高高在上,讲着玄奥的“规律”和“宽恕”,而眼前这些年轻的学子,却脚踏实地,试图用圣贤的道理和自身的努力去解决人世的问题!哪一种,更接近“道”的本质?

“郑公子此言,深得我心。”穗安忽然开口,声音带着由衷的赞许,打破了沉默。

她目光灼灼地看着郑淮,“敬其存在而不惑于其虚妄,专注于人事之可为,此乃大智慧!小道一路行来,所见所闻,愈发觉得,这世间许多困厄,根源在人,解法亦当在人。求神拜佛,不若求己求智。”

郑淮没想到这位清云道长竟对他的观点如此认同,而且见解如此通透豁达,完全没有寻常道人的玄虚或避世,反而充满了对人间事的关切和一种积极入世的智慧。

他心中顿生知己之感,连忙拱手:“道长高见!郑淮愚钝,只是恪守圣人教诲。道长身在山林,心系尘寰,这份见识与胸怀,更令在下钦佩!”

旁边的李姓学子有些不服,还想争辩鬼神之事,却被另一个更稳重的同窗拉住了。

他们也都感受到了这位清云道长的不同凡响——她不像那些只会念经打坐的道士,她懂医理,有见识,谈吐间既有道家的洒脱,又蕴含着一种对世事深刻的洞察力,甚至隐隐有几分不输于他们这些读书人的锐气与格局。

船行至日暮,江面铺满碎金。学子们与穗安的交谈越发深入。从儒家经典到道家典籍,从民生疾苦到天地玄理。

穗安虽不系统研习儒学,但她来自现代的广博见识和独特的思考角度,常常能引发出新颖的见解,令学子们耳目一新,争论不休又大呼过瘾。

郑淮更是频频点头,看向穗安的眼神充满了真诚的欣赏与敬佩,视其为难得的良师益友。

夜深人静,学子们回舱歇息。穗安独自留在船头,望着黑沉沉的江水和远处隐约的灯火。

儒家学子的“敬鬼神而远之”,像一道光,劈开了她心中盘踞已久的迷雾。神仙或许存在,但那不是她的路,也不是解决人间苦难的根本。

默娘选择了成为神明与凡人之间的桥梁,用慈悲和法力庇护一方。而她,林穗安,她的“道”,或许就在这脚踏实地的人世间,在洞悉规则、运用智慧、甚至必要时以雷霆手段去清除那些人为的黑暗!

南剑州在望。余杭的路,似乎在她心中更加清晰了。她摸了摸藤篓里的道家典籍,又想起白日里学子们引述的圣贤之言,嘴角勾起一抹洒脱的笑意。

道,在脚下,在人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