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妈祖教我做神女 > 第160章 番外:人间百年

妈祖教我做神女 第160章 番外:人间百年

作者:楚卿卷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2:11:47

岁月如海潮,冲刷着生命的堤岸。送别了爹娘和大哥,仿佛只是一个开始。

在妈祖神祠旁清幽的居所里,穗安陪伴着大嫂和渐渐长成的侄子小舟舟,看着他从懵懂少年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清云骨干。

然而,时间的洪流无情,她开始经历一场又一场锥心的告别。

刘景松师父终究没能敌过无情的岁月。这位为清云医学院耗尽毕生心血的老人,在睡梦中安详离世。

穗安守在他的灵前,想起他捧着《青囊书》如获至宝的狂喜,想起他坐镇医学院时中气十足的斥责…泪水无声滑落。

姐夫吴宗伦,在守护妈祖信仰和清云基业多年后,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接着是陪伴她创建清云商行、熬过最初艰难岁月的元老们——方掌柜、海生…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带着对清云的不舍和对她的忠诚,相继消逝在时光的长河里。

大嫂也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握着穗安和小舟舟的手,带着对丈夫和公婆的思念,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最后,连当年在泉州并肩奋斗的五姐妙珠,也传来了离世的消息。

每一次葬礼,都是一次心头的剜肉。

看着灵位前跳动的烛火,看着坟茔上渐渐长出的青草,穗安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寂。

清云商行已庞大如巨舰,在妙善和小舟舟这些新生代的掌舵下劈波斩浪;昭苏新学虽仍有争议,但其理念早已如星火燎原,深入人心;女子书院、女塾遍地开花,济安堂救死扶伤无数…

她开创的事业生机勃勃,可她身边熟悉的世界,却变得越来越陌生。

一种巨大的虚无感笼罩着她,仿佛所有的奋斗与成就,在永恒的时间面前都失去了意义。

济世的动力,如同被抽干了薪柴的火焰,渐渐熄灭。

她常常独坐神祠崖边,望着茫茫大海,一坐就是一天。

玄真师父悄然来到了湄洲。他看到爱徒眼中那深不见底的悲伤与茫然,心中了然。他没有劝慰,只是轻轻拍了拍穗安的肩膀:“随为师走走可好?”

穗安默默点头。

他们隐去名姓,换上洗得发白的道袍,背起药箱,深入最偏僻的村落,行走在疾病与贫困交织的土地上。

途中,玄真缓缓对穗安道:“修行之人,窥得长生门径,便注定要背负这‘长生之悲’。

看故友亲朋如秋叶般零落,看熟悉的世界沧海桑田,此乃天道轮回,避无可避的劫数。

非是心肠变硬,而是要学会将离别的哀伤,化作对生者更深切的悲悯,对生命更恒久的珍惜。

莫让逝者成为你前行的枷锁,而要让他们成为你照亮他人路途的星辰。”

他们为一个又一个濒死的贫民施针用药。看着高烧惊厥的孩童转危为安,看着被顽疾折磨多年的老农因玄真一针而舒展眉头,看着绝望的妇人因保住难产的孩子而喜极而泣……

那些发自肺腑的感激涕零,那一声声“活菩萨”的呼唤,如同微弱的火星,一点点重新点燃了穗安心中沉寂的善念。

更令穗安心头震动的是,在他们行医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昭苏理念生根发芽的痕迹:

穿着清云女塾统一服饰的女童在简陋的学堂里大声诵读;

由清云济安堂培训的本地郎中用改良的药方救治乡亲;

健壮的农妇熟练地使用着新式农具在田间劳作,甚至和男人一样大声讨论着农事;

一些开明的地方官,也在尝试借鉴“商养善”的模式修桥铺路……

她开创的事业,并未因她的沉寂而停滞,反而在无数后来者的手中,焕发出更蓬勃的生命力,实实在在地改变着千千万万人的生活面貌。

在一次救治了山洪中幸存的孤儿后,看着孩子们依偎在清云慈幼院嬷嬷身边那依赖的眼神,穗安心中的冰霜终于彻底消融,一股温热的力量重新充盈四肢百骸。

她望向玄真师父,眼中重新燃起久违的光芒,清澈而坚定:“师父,我明白了。他们虽然走了,但他们的期盼还在,这世间需要光的人还在。我的路,还没走完。”

重回世间的穗安,不再执着于掌控清云的权柄或引领思潮。

她如同一个静默的守望者,将自己融入这滚滚红尘,化身千万:

她时而是偏远山村女塾里一位面容平凡、学识渊博的“老塾师”,耐心地教导女孩们识字、算学、做人的道理,在她们心中种下自尊自强的种子。

她时而是繁华都市慈幼院中一位慈祥而严厉的“院长嬷嬷”,用温暖和规矩,为无依的孤儿们撑起一片小小的、有爱的天空。

她偶尔也会在清云书院的角落,以“游学老妪”的身份,为困惑的学子指点迷津,解答关于格物、商道、乃至人生选择的疑问。

她见证了清云在妙善、小舟舟及其后辈手中,发展成跨越国界的庞大善业网络;她看着昭苏新学在争议中沉淀,其核心思想逐渐被社会主流部分吸纳;

她更欣喜地看到,她当年亲手播撒的《玄元健体术》种子,在女子书院和女塾中代代相传,不仅强健了女子的体魄,更淬炼了她们的精神!

终于,在一个神州板荡、外族铁蹄践踏山河、朝廷昏聩衰颓的至暗时刻,燎原之火被点燃!

一位出身清云女子学院、英姿飒爽、文武双全的女学生——陈瑛,目睹家国沦丧、民不聊生,愤而揭竿而起!

她以《玄元健体术》淬炼出的强健体魄和坚韧意志为根基,以清云遍布天下的网络为依托,以昭苏新学“自强仁恕”、“男女并力”为旗帜,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穗安默默关注着这场席卷天下的风暴。当陈瑛的义军势如破竹,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时,穗安悄然北上。

她没有以“昭苏元君”的身份出现,而是化身成一个精通农事、沉默寡言的年轻学子,投入了陈瑛麾下。

在战火纷飞的北方,在刚刚收复的燕云十六州贫瘠而饱受蹂躏的土地上,这位“农学奇才”展现出惊世骇俗的能力。

她改良耐寒耐旱粮种,传授精耕细作之法,指导兴修小型水利。

短短数年间,原本荒芜的土地奇迹般地焕发生机,金黄的麦浪、饱满的粟米、耐寒的土豆和玉米,不仅支撑了前线军需,更让流离失所的百姓看到了重建家园的希望!

她行走在田间地头的身影,被饱受战乱之苦的北方民众视为带来生机的“农神娘娘”。

陈瑛的大军在她的后勤保障和民心支持下,所向披靡。

最终,逐鹿中原,扫平群雄,定鼎天下,建立了崭新的王朝——大昭!

登基大典上,女帝陈瑛颁布的第一道震撼天下的诏令便是:开女子科举,与男子同科!

自此,禁锢了女子千年的政坛大门,被轰然推开!女子凭借才华与能力,正式踏上治理国家的广阔舞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拉开了帷幕!

站在新都恢弘的城楼上,望着大昭蒸蒸日上的气象,看着朝气蓬勃的女官们步履匆匆地出入宫闱府衙,穗安的心中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平静与满足。

她仿佛看到了刘景松师父捻须而笑,看到了妙善欣慰的眼神,看到了苏若兰的徒子徒孙们在工部大展拳脚,看到了无数为昭苏理想付出生命的女子们欣慰的泪光……

她开创的火种,终于在新的王朝里,燃成了照亮天地的熊熊烈焰!

恍惚间,一个清晰无比的念头浮上心头:是时候了。

她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繁华的帝都,如同她悄无声息地到来。

驾起云头,最后一次掠过她深爱的、已然焕然一新的山河,回到了最初的起点——湄洲岛妈祖神祠。

神祠内,桂花正虔诚地为妈祖像奉上香花。

穗安走到她面前,“桂花,”她轻唤,伸出手指,点在桂花的眉心。

一股浩瀚精纯、蕴含着两百年修行感悟与天地灵机的磅礴法力,如同温暖的洪流,毫无保留地涌入桂花的体内。

“这法力予你,好好修炼。好好陪着阿姐,莫让她孤单。” 穗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最后的眷恋。

桂花浑身剧震,泣不成声,“穗安!连你也要走了吗?就剩我和妈祖阿姐了啊!”

穗安目光投向神光缭绕、悲悯含笑的妈祖神像,“阿姐,”她轻声说,带着一丝笑意,“送我去爹娘身边吧。”

妈祖眼中神光微动,无声地点了点头。她轻轻挥袖,一道柔和的神光包裹住穗安。

下一刻,穗安的身影出现在父母和兄长的坟茔之间。她缓缓躺下,枕着松软的泥土,仿佛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中。

海风轻柔地拂过她的面颊,带着熟悉的海腥味和阳光的味道。

她望着湄洲岛清澈湛蓝的天空,听着不远处永恒的海浪声,嘴角噙着一丝安详满足的微笑,缓缓闭上了眼睛。

妈祖的神念无声地笼罩着这片小小的坟地,一滴晶莹的泪珠落入泥土。

从此,林穗安将与她的父母兄长一起,永远安眠在湄洲岛温暖的海风与永恒的涛声里,与她守护过的万里河山,隔海相望。

她的故事,化作传说,融入大昭女子的血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继续追寻那昭苏之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