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隐形穹顶下的信仰潮汐
艾买尔星球的晨昏线如同由液态金属凝固而成的鎏金弯刀,刀刃处折射着银河边缘的冷光,将赭红色荒漠切割成明暗泾渭的两半。被风化千年的沙丘在光影交界处起伏如巨兽脊梁,暗面的沙粒泛着黑曜石般的幽光,亮面则流淌着液态琥珀般的光泽。米王 1 号航空母船的隐形力场正以量子态震荡,在地表投下细密的淡蓝色能量涟漪,那些波纹如同上古星图中的脉络,随着母船的能量潮汐规律涌动。当左单体人引以为傲的晶簇感官阵列扫过这片空域时,只会将其当作行星大气的量子絮乱 —— 除非他们冒险突破三百米警戒范围。
此刻母船底部的反重力引擎正发出次声波频段的嗡鸣,这声波穿透艾买尔星球稀薄的大气层,在地表形成无形的震颤。十二组菱形喷口将暗红色的能量束压成薄如蝉翼的能量膜,接触沙地的瞬间,能量膜与星球的磁暴层产生剧烈反应。沙粒在高温下迅速玻璃化,蒸腾的硅元素在空气中划出诡异的紫色光弧,在沙地上灼烧出直径百米的螺旋状焦痕。这些焦痕以斐波那契数列排列,核心处还残留着帝国特有的星芒徽记,远看就像某种宇宙文明用星尘在沙地上镌刻的神秘图腾,无声诉说着这艘星际巨舰的威严与使命。仔细观察焦痕边缘,能发现细微的能量流纹路,仿佛是宇宙巨擘留下的指纹。
左单体人部落的巡逻队是在辰时发现异常的。领头的战士 “骨刺”—— 这个名字源于他前额凸起的骨质棱刺 —— 正带领族人沿着祖辈传下的 “圣沙道” 迁徙,准备前往南部绿洲进行季度性的水源祭祀。当他们踏入距离母船两公里的区域时,随身携带的 “沙语石” 突然发出嗡嗡的震颤,石面上天然形成的星纹开始闪烁红光。这种异象在左单体人的认知里,只有接近 “神之领域” 时才会出现。
骨刺举起骨杖示意队伍停下,粗糙的手掌抚过沙语石表面。石面的温度正在升高,星纹的光芒逐渐连成一片,勾勒出一个模糊的巨船轮廓。他身后的族人纷纷跪倒在地,额头贴在滚烫的沙粒上,口中吟诵着古老的祷文。祷文的韵律带着沙漠风声的苍凉,在沙丘间回荡,每个音节都仿佛蕴含着千百年的信仰沉淀。左单体人没有文字,所有信仰都通过口述与图腾传承,他们坚信天地间存在着 “至高者”,会在部落危难时降下指引,而此刻沙语石的异象,无疑是 “至高者” 降临的征兆。
“神的驻地…… 是神在守护这片沙海。” 一名年长的左单体人颤抖着伸出手,想要触碰那片空气里若隐若现的能量涟漪,却被骨刺拦住。骨刺的眼神里既有敬畏,也有警惕 —— 祖辈的传说中,神的领域不可轻易惊扰,唯有通过纯净的祭祀才能获得庇佑。他当即决定,留下半数族人守护 “神之领域” 的边界,自己则带领其余人返回部落,召集所有族人前来拜祭。返回途中,骨刺不断抚摸骨杖上的图腾,试图从这些古老的刻痕中解读神谕。
短短三个时辰,母船周围的沙丘上便聚集了近千名左单体人。他们带来了部落里最珍贵的祭品:从绿洲深处采集的 “夜光草”,这种在黑暗中会散发萤蓝色光芒的植物,被认为是神的眼泪;用沙兽筋编织的祭祀毯,毯面上用沙虫鳞粉绘制着部落世代流传的神话故事;还有年轻战士们猎杀沙虫获得的晶核,这些晶核内部闪烁着星云般的光芒,被视为连接凡人与神界的媒介。族人们按照辈分排列成环形,随着骨笛声的节奏叩拜,沙语石在每个人手中传递,每一次触碰,石面上的星纹都会亮一分,仿佛在回应着他们的虔诚。年长的祭司们在队伍前方跳起古老的祭祀舞,舞步与沙丘的曲线呼应,他们身上的骨饰碰撞出清脆声响,与骨笛声交织成神秘的乐章。
此时的米王 1 号指挥舱内,全息投影正实时呈现着外部的景象。米凡站在投影前,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控制台边缘,节奏与左单体人叩拜的频率隐隐形成某种奇妙的呼应。控制台的光纹映在他眼底,将那抹复杂的神色清晰地勾勒出来 —— 有无奈,有沉思,还有一丝对文明差异的感慨。他的目光扫过投影中那些身着简陋服饰,却眼神坚定的左单体人,心中不禁想起帝国历史上那些因信仰冲突引发的悲剧。
“他们把隐形力场当成了神的屏障。” 舒美丽站在米凡身侧,调出左单体人的生理数据监测图。图上显示,所有叩拜者的心率都维持在一个平稳的区间,脑电波呈现出极度放松的状态,这是信仰带来的精神安抚效应。“沙语石其实是一种天然的能量感应矿石,母船的隐形力场干扰了矿石的分子结构,才让它出现发光现象。” 她补充道,同时展示出沙语石在力场干扰前后的微观结构对比图,画面中,原本规则的晶体结构在力场影响下扭曲成奇异的螺旋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