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星聚广场:五万左单体人的仰望
都凡的通讯指令通过艾买尔星球联合国的量子网络传递时,芭芭拉米正站在临时会议广场的中央塔楼里。指尖刚触到塔楼内壁的液态金属,就传来一阵微凉的触感 —— 这种金属会随环境温度自动调节,此刻的温度恰好是左单体文明 “舒适阈值” 的 32℃,像初春时圣山脚下的溪流,带着星泉特有的清润。墙面分子采用 “星尘聚合技术”,淡紫色光晕在表面流动,细看能发现光晕里藏着细碎的星点,那是将艾拉恒星的耀斑数据转化成的视觉符号,每颗星点的亮度对应耀斑强度,每小时自动校准 12 次,校准信号与恒星耀斑周期同步,以此抵消星球磁暴对通讯的干扰,避免数据传输出现 0.01% 的误差。
全息投影在她面前展开,358 个国家的动员进度条悬浮在空中,进度条旁标注着各国的星图坐标与实时人数,绿色代表 “已完成”,黄色代表 “进行中”,红色代表 “未达标”。卡隆国的进度条停在 98%,红色的差额数字 “12 人” 格外刺眼,芭芭拉米的眉峰微微蹙起,指腹无意识摩挲着腕间通讯器的边缘 —— 那里刻着左单体文明的 “团结星符”,星符的纹路是用母亲留下的星银刀刻的,刀身早已氧化发黑,却在纹路凹槽里留下细密的光泽,那是母亲生前反复摩挲的痕迹,每次摸到这纹路,她都会想起母亲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的 “星图不会骗人,该来的总会来,别让左单体人的等待变成遗憾”。
她迅速调出加密界面,指尖在虚拟键盘上敲击的节奏,恰好与塔楼顶端星象仪的转动频率(每分钟 3 圈)同步。星象仪的金属齿轮转动时,会发出 “咔嗒咔嗒” 的轻响,像在为她的敲击伴奏,齿轮边缘的星纹刻度与投影中的星图完全对齐,连最小的 “希望星” 刻度都分毫不差。“卡隆国的长老们还在犹豫?” 她对着通讯器说,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急促,指尖在 “发送” 按钮上悬停片刻,“立刻发送‘神启预言’片段,用‘星纹加密’隐藏数据库来源,别让他们发现这是帝国遗留的资料 —— 要是被他们知道这些预言来自‘外来文明’,恐怕会引发恐慌,上次‘星祭’时,就有人因‘外来符号’质疑过星图的神圣性。”
全息片段投射在墙面,银色飞行器掠过双星系统时,尾迹在行星大气层留下的光痕呈 “Ω” 形,与卡隆国圣山岩壁上的 “神之印记” 完全重合。芭芭拉米盯着屏幕,指尖轻轻点了点光痕的弯曲处 —— 那里的像素亮度比其他地方高 0.5 个单位,是她昨天特意让技术人员调整的,只为让重合度达到 “完美”,她记得卡隆国的典籍里写着 “神之印记无瑕疵,方显神意真”。“这不是普通集会,是左单体文明等待千年的‘神启时刻’。” 她补充道,目光扫过进度条上跳动的数字,卡隆国的人数从 “4988” 跳到 “4989”,又停住了,“差一个人,星图预言的能量闭环就会断裂,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 你知道的,上次‘星祭’差了 3 个人,结果圣山的星泉干涸了整整半年,好多孩子都没水喝。”
通讯器那头传来 “已发送,卡隆国长老同意动员剩余 12 人” 的回应,芭芭拉米松了口气,靠在塔楼的栏杆上。栏杆是用透明的星晶制成的,能看到下方广场的人群正陆续聚集,有人提着装星稻的布袋子,有人抱着星棉做的垫子,显然是准备长时间等待。风从塔楼缝隙吹进来,带着广场地面超导矿石的金属气息,这种气息让她想起小时候跟着母亲去圣山采集星尘的日子 —— 那时风里也有这样的味道,母亲说这是 “星脉的呼吸”,还教她用手掌贴在矿石上感受震动,“星脉动一次,就是神在跟我们说话”。她抬手理了理领口的传感器,传感器的生物陶瓷表面贴着皮肤,传来一阵微弱的凉意,像是在提醒她保持冷静,传感器边缘的星纹图案正好对准胸口的星徽,形成一道细小的光柱。
半小时后,芭芭拉米再次看向广场,从塔楼顶端俯瞰,五万人的排列竟隐约贴合 “创世星图” 的轮廓 —— 最前排的人站成 “恒星艾拉” 的圆形,两侧的人群则像环绕恒星的行星轨道,连 “守护星” 的倾斜角度都与星图记载一致。左单体人们穿着统一的银灰色织物,织物由本土 “星蚕” 吐丝编织而成,星蚕以星尘为食,吐出的丝线自带微弱导电性,在阳光下会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走动时丝线摩擦会发出 “沙沙” 的轻响,像风吹过星麦田。纤维中嵌入的生物陶瓷传感器,能通过皮下血管温度波动变换颜色:好奇时呈浅蓝(体温 36.2℃,对应星图中 “探索星” 的平均温度),敬畏时转为深蓝(体温升至 37.5℃,接近恒星艾拉的表层温度下限),还有少数人因紧张,传感器呈淡红(体温 38.1℃)。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