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心殿夜醒:蓝星阴霾下的焦灼
米凡躺在米王1号航空母船“养心殿”的休眠舱里,双眼紧闭,却一刻也没有睡着。
休眠舱的内壁散发着柔和的淡蓝色光芒,像极了地球极地的极光,静谧中带着一丝虚幻。
空气中弥漫着模拟地球亚马逊雨林的清新气息,每一口呼吸都能闻到湿润的草木香与微量负氧离子的清冽,可这精心营造的舒适环境,却丝毫无法熨帖他紧绷的神经。
自从72小时前率领米王1号舰队强行登陆蓝顿星球以来,他的大脑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量子计算机,从未有过片刻停歇。
蓝顿星球的一切都透着颠覆认知的诡异——它的体积是地球的3.7倍,地表引力却仅为地球的0.8倍,这导致这里的生物普遍进化出高大魁梧的体型;更令人不安的是时间流速,蓝顿星自转一周仅需18小时,昼夜交替快得让人错乱,而其公转轨道的椭圆率高达0.3,四季温差能达到200摄氏度。
那些身高普遍在4.5米以上的蓝顿人,皮肤呈深海蓝,肌肉线条如花岗岩般棱角分明,双眼是琥珀色的竖瞳,既能在黑暗中视物,又能抵御强光直射,光是与他们对视,都能感受到原始生命的强悍压迫感。
这些未知与差异,像一张无形的网,紧紧缠绕着米凡的心脏。
他脑子里反复回放着登陆时的惊险场景:飞船穿过蓝顿星球的大气层时,遭遇了强度达12级的磁暴气流,外层防护罩瞬间被撕裂三道裂口,能源核心温度飙升至临界值,若不是首席工程师紧急启动备用磁盾,整艘母船都可能化为宇宙尘埃。
降落后,首批登陆的机甲部队刚踏出舱门,就被数百名手持能量长矛的蓝顿士兵团团围住,那些长矛的尖端闪烁着幽紫色的等离子体,能量波动足以穿透地球现役的重型坦克装甲,双方剑拔弩张的对峙持续了整整40分钟,空气里都漂浮着一触即发的火药味。
还有那些从帝国飞艇上被粗暴推下来的、赤身**的蓝顿人,他们的脚踝和手腕上套着暗黑色的重力镣铐,每走一步都要承受三倍于自身的重量,皮肤被粗糙的地面磨出鲜血,却连呻吟都带着压抑的绝望。
其中一个年幼的蓝顿孩童,大概只有2米高,被推下来时摔在地上,琥珀色的眼睛里蓄满泪水,却死死咬着嘴唇不肯哭出声,那双眼睛里的纯粹与绝望,像一根烧红的钢刺,狠狠扎在米凡的心里,让他每一次回想都感到阵阵刺痛。
二、和平初心:宇宙文明的共处之愿
米凡来自地球联邦亚洲区的京都市,是宇宙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首席博士,今年不过35岁,却已在星际文明研究领域深耕了18年。
他的童年是在地球联邦天文馆度过的,父亲是天文馆的馆长,从小就带着他观测星空,那些遥远的星辰在他眼里,不是冰冷的天体,而是一个个可能孕育着生命的神秘家园。
从那时起,“探索宇宙智慧生命,寻求不同文明和平共处”就成了他刻在骨子里的执念。
为了这个执念,他放弃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职位,牵头成立了星际文明沟通研究所,带领团队研发出“跨星语言破译系统”“文明习俗模拟推演仪”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先后与三颗低等文明星球建立了友好往来,为地球联邦争取到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科技灵感。
这次米王1号舰队出征蓝顿星球,更是他筹备了5年的心血结晶——蓝顿星球处于银河系猎户座旋臂的核心位置,掌握着星际航道的关键节点,更传言拥有远超地球的能源技术,与蓝顿文明建立合作,对地球联邦的星际战略布局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出发前,地球联邦总统亲自为他授勋,握着他的手说:“米凡,你带去的不是舰队,是地球文明的善意,记住,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动用武力。”
他当时郑重承诺:“总统先生放心,我会用沟通代替冲突,用理解化解隔阂。”
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刚登陆就引发了武装对峙,还意外撞见了疑似“人口贩卖”的场景,原本的和平计划被搅得一团糟。
米凡走到休眠舱的舷窗边,指尖轻轻触碰着冰冷的特种玻璃。
窗外,蓝顿星球的天空呈现出一种奇异的靛蓝色,云层像是被墨染过一般,厚重地压在低空,偶尔有帝国的巡逻飞艇掠过,艇身下方悬挂的探照灯扫过地面,照亮了铁丝网围成的巨大囚笼,囚笼里挤满了衣衫褴褛的蓝顿人,隐约传来的哭喊声和咒骂声,顺着风飘进飞船,刺穿着每个人的耳膜。
“这里的局势,远比我们预想的复杂。”米凡低声自语,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他打开手腕上的全息投影,调出蓝顿星球的初步探测报告:星球表面被划分为12个行政区,由“蓝顿帝国”统一管辖,但近半年来,多个行政区爆发了武装叛乱,叛乱军以“推翻帝国暴政,争取种族自由”为口号,与帝**队展开了激烈对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