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蜂鸟潜行:裂谷峡谷的静默渗透
王侃侃的指尖在蜂鸟战机的操控面板上轻轻划过,冰冷的金属触感伴随着微弱的电流震颤,传入神经末梢。这架经过三次迭代升级的第六代战机,机身仅长七米,翼展却达十二米,流线型的外壳覆盖着“自适应隐形涂层”,能根据环境光谱实时调整表面折射率——此刻,它正将自己伪装成峡谷峭壁上常见的深灰色岩石纹理,与三千米高的崖壁融为一体。
编队由五架蜂鸟战机组成,呈“箭头”阵型紧随王侃侃的长机,像五道幽灵般滑入裂谷峡谷的入口。峡谷两侧的峭壁如被巨斧劈开,陡峭的岩壁上爬满了紫色的“铁线藤”,这种蓝顿星球特有的植物藤蔓坚硬如钢,表面布满细小的倒刺,倒刺尖端能分泌出腐蚀性极强的汁液,足以在十分钟内溶解普通合金,因此连蓝顿军方的巡逻队都很少靠近崖壁。
“所有人关闭引擎,切换至惯性滑翔模式。”王侃侃对着喉麦式通讯器沉声下令,声音透过加密频道传到每一名队员耳中。他的拇指按下操控杆左侧的红色按钮,战机尾部的等离子引擎瞬间熄灭,原本轰鸣的峡谷骤然陷入死寂,只剩下气流穿过机翼产生的轻微“嘶嘶”声。
队员们的呼吸声在通讯频道里清晰可闻,每个人都紧盯着面前的全息仪表盘。大气压力数值在1.2至1.5标准大气压之间不断跳动,凡米服的内置抗压系统自动启动,发出持续的低频率嗡鸣,将驾驶舱内的气压稳定在人体舒适范围;红外探测仪的屏幕上,除了崖壁散发的微弱地热信号,暂时没有任何异常红点闪烁。
王侃侃的目光扫过峡谷深处,那里的空气似乎比入口处更加浑浊,隐约能看到淡紫色的雾气在谷底流动——那是铁线藤腐烂后释放的“紫雾”,具有轻微的神经毒性,虽然蜂鸟战机的座舱有过滤系统,但一旦暴露在监测范围内,紫雾的浓度变化反而会成为暴露目标的破绽。
“注意保持高度,距离崖壁左侧五十米,误差不超过三米。”他再次提醒,操控长机微微调整姿态,避开一股从崖壁缝隙中涌出的强气流。蜂鸟战机的侧翼微调装置立刻响应,翼尖的扰流板如同蝴蝶的翅膀般轻轻扇动,将战机的滑翔轨迹修正到最佳状态。
队员阿杰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队长,前方三公里处有能量波动,疑似是蓝顿的低空监测塔。”他的手指在仪表盘上一点,一道红色的虚线框出现在共享全息地图上,标记着监测塔的大致位置——那是一个高约二十米的圆柱形建筑,顶部装有三个旋转的探测雷达,周围环绕着淡蓝色的能量屏障。
王侃侃的瞳孔微微收缩,左手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操作,调出监测塔的详细参数:“是‘鹰眼-3型’监测塔,探测半径五公里,主要针对低空目标,对隐形涂层的识别率约65%。保持现有航线,不要改变高度,我们从它的探测盲区穿过去。”
战机编队如同五片枯叶,在峡谷的气流中缓缓滑行。距离监测塔越来越近,王侃侃能清晰地看到塔身上蓝顿帝国的国徽——一只展翅的黑色雄鹰,鹰爪下踩着破碎的星球模型,象征着这个帝国对周边星系的残酷统治。
突然,监测塔顶部的雷达旋转速度骤然加快,一道淡绿色的探测光束扫过编队所在的空域。王侃侃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右手紧紧握住操控杆,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推进器规避。
光束从战机上方一米处掠过,全息仪表盘上的“隐形伪装状态”指示灯依旧保持绿色。“呼——”阿杰长舒一口气,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还好队长,那光束没扫到我们。”
王侃侃却没有放松,眉头反而皱得更紧:“别大意,鹰眼-3的探测光束是脉冲式的,每三十秒扫描一次,我们还有十五秒时间穿过它的探测范围。所有人注意力集中,一旦被发现,立刻启动‘电磁干扰弹’,按预定路线撤离。”
二、险象环生:巡逻机的探照惊魂
十五秒的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每一秒都伴随着气流的扰动和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字。当编队终于滑过监测塔的探测盲区,王侃侃正准备下达“保持警惕,继续深入”的指令时,通讯频道里突然传来队员小林的急促警告:“队长!左前方山谷口,发现蓝顿巡逻机!”
王侃侃猛地抬头,透过座舱的防弹玻璃向左前方望去,只见一架银灰色的“秃鹫-2型”巡逻机正从峡谷口的低空飞过,机身下方挂载着四枚空对地导弹,机翼两侧的探照灯如同两只猩红的眼睛,正来回扫视峡谷内部。秃鹫巡逻机是蓝顿星球的主力低空巡逻装备,速度虽不及蜂鸟战机,但搭载的“量子探测仪”能捕捉到隐形涂层微弱的能量泄漏,一旦被锁定,很难摆脱。
“所有人立刻按下隐形涂层加强按钮,切换至‘量子静默模式’!”王侃侃的声音冷静得不带一丝波澜,手指却以极快的速度按下了操控面板上的蓝色按钮。战机外壳的自适应涂层瞬间进入最高功率状态,表面的分子结构重新排列,不仅完全吸收了自身的能量辐射,还将周围的光线折射到相反方向,从外部看去,战机仿佛彻底消失在了空气中,只留下一片扭曲的光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