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顿星局:政变者的统治焦虑
图拉丁将军的指尖在指挥椅扶手上轻轻敲击,节奏随心跳逐渐加快。
金属扶手表面刻着的德邦家族纹章被他磨得发亮,纹章中央的银鹰浮雕已失去最初的锋利棱角。
这把指挥椅曾属于德邦家族最后一任元首德拉克,皮革扶手上还残留着对方惯用的檀香气息。
图拉丁每次坐在这里,都能清晰感受到那股未散的权力余温,却也被这余温烫得心神不宁。
他很清楚,蓝顿星球这颗直径超一万五千公里的行星上,50多亿居民早已被德邦家族的统治浸透。
从三岁孩童背诵的《德邦开拓史诗》,到中学课本里“家族星舰征服荒芜星系”的彩色插图,忠诚的种子早在启蒙阶段就已埋下。
城市中心广场上,高达百米的德邦初代元首雕像始终面朝恒星升起的方向,基座刻着的“以血脉护佑蓝顿”,每天都有居民自发献上能量花束。
就连居民日常饮用的营养液,包装上都印着家族历代元首的头像,不同口味对应不同的“元首功绩纪念款”,这种渗透式影响已持续1000多年。
在他三天前发动政变、控制星球核心指挥系统后,这份深入骨髓的忠诚成了最棘手的阻碍。
他麾下的元首战队是蓝顿星最精锐的武装力量,全员装备最新式的“破甲脉冲枪”,枪口迸发的蓝色脉冲能在三秒内击穿十厘米厚的钛合金板,百米内可瞬间瓦解常规护盾。
但面对那些藏在居民楼里、写字楼中,甚至地下避难所里的“思想抵抗者”,脉冲枪的威力根本无从施展——总不能把整个星球的建筑都轰成废墟。
图拉丁在昨夜的作战会议上粗略计算过,至少有一半居民会绝对反对他的统治,要在一周内清除25亿人,就算让所有战队成员不眠不休扫射,也需要连续作战72小时,更别提后续处理尸体、修复基础设施、稳定粮食供应的麻烦。
更让他烦躁的是外星人的威胁,那威胁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刃,随时可能落下。
三天前政变刚结束,他还没来得及庆祝,就接到了同步轨道观测站的紧急报告——一艘体积堪比小型卫星的黑色航空母船突然出现在轨道上,船身印着从未见过的螺旋状符号,观测站将其命名为“米王1号”。
不等他下令派出侦查舰,那艘母船就射出一道刺眼的白光,白光精准命中德邦家族位于北极的核心要塞,短短十秒内,这座能抵御星际炮火的要塞就化为一片火海,连求救信号都没来得及发出。
这种超出认知的武力差距,让图拉丁连“组织反击”的底气都没有,他甚至不知道对方来自哪个星系,目的是殖民蓝顿星,还是单纯掠夺资源。
他唯一的希望寄托在科学家战队身上,可这支战队的现状让他更焦虑。
科学家战队是德邦家族花了三百年打造的科研力量,成员大多是家族培养的精英,90%的人对德邦家族有着绝对忠诚,政变后直接拒绝为图拉丁效力,被他暂时软禁在科研基地。
剩下的10%里,有5%持观望态度,每天只完成最基础的设备维护,绝不碰核心研究项目;仅剩的5%支持者,大多是研究材料学或生态学的,连一个能像老可将军那样破解星际信号、分析外星科技的人都没有。
图拉丁曾试图从软禁的科学家手里逼问外星科技的研究方向,可得到的只有沉默,甚至有人宁愿自杀,也不愿泄露半点信息。
指挥部的合金大门突然发出“嗡”的一声轻响,这是最高权限人员进入的提示音,打断了图拉丁的思绪。
他抬头望去,只见全球控制最高司令长官康德次将军走了进来,对方是他政变时为数不多的支持者,也是目前唯一能信任的将领。
康德次穿着深蓝色的作战服,衣服左胸处还留着一道新鲜的弹痕——那是昨天镇压德邦家族残余势力时留下的,肩章上的三颗银星在冷白色的灯光下泛着冷光,腰间别着的能量匕首鞘口还沾着些许灰尘。
他刚踏入门口,脚步突然顿住,下意识转头望向指挥部的全景落地窗,眼神瞬间变得凝重。
窗外的天空还能看到米王1号摧毁要塞后留下的痕迹,黑色的烟尘像一块破烂的幕布挂在半空,随着大气流动缓慢扩散。
那片烟尘下方,原本是蓝顿星最繁华的北部工业区,现在只剩下断壁残垣,偶尔能看到零星的火光在废墟中闪烁。
康德次攥紧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喉结上下滚动了几下,突然发出一声压抑的愤怒吼叫,声音里满是不甘和无力。
他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转身快步走到图拉丁面前,抬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动作利落却带着一丝疲惫。
“将军,刚收到北部观测站的报告,米王1号有新动作了。”康德次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紧张,他没有立刻直起身,而是保持着敬礼的姿势,等待图拉丁的指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