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陌生声纹:语言壁垒的初次触碰
米凡的指尖还停留在脉卡的感应屏上,耳边突然传来一阵不同于飞行器机械运转的声响——那是蓝顿星球人类的声音,从掩体上方的声波接收器里缓缓流淌出来,比地球人平均声线低了近三个音域,像是浸过深海矿物的金属弦在震动,语速慢得几乎能让人数清每个音节的间隔,每个尾音都刻意拖长半秒,仿佛在空气中刻下某种不容忽略的印记。
他下意识地屏住呼吸,连身后舒美丽调试设备的细微电流声都暂时忽略了,只专注地捕捉那陌生的语调,试图从起伏的音节里找出哪怕一丝熟悉的韵律,比如疑问的升调、陈述的平调,但最终只感受到一片完全陌生的语言丛林,没有任何可参照的地球语言逻辑。
掩体之外,淡紫色的蓝顿大气正随着星球自转缓缓流动,远处卡拉尔城的废墟还在冒着淡蓝色的烟尘,那是他们的“星桥-Ⅶ”飞行器在着陆时,引力调节器遭遇星际尘埃带干扰失控留下的痕迹,而此刻,这片烟尘笼罩下的文明,正用一种他无法理解的语言,传递着未知的情绪。
米凡轻轻叹了口气,指尖在脉卡上摩挲了一下——他太清楚语言壁垒的可怕了,早在地球联邦与泽塔文明初次接触时,双方就因为三个月无法破译对方语言,差点爆发星际冲突,如今历史似乎在蓝顿星球重演,只是这次,他们没有三个月的时间。
他转头看向舒美丽,发现她也正盯着声波接收器的显示屏,眉头微蹙,显然也在认真分析这陌生的声纹。
米凡知道,想要打破这层壁垒,唯一的办法就是收集大量语音样本,至少需要连续几个小时的对话内容,才能让“语织者-Ⅲ”设备通过数理公式拆解语法结构、匹配词汇含义,进而构建基础的翻译模型,实现初步沟通。
可问题在于,蓝顿人不会无缘无故持续说话,他必须主动引导,用自己的语言刺激对方回应,让对方说出更多不同场景、不同情绪的句子,才能为破译提供足够丰富的素材。
他低头看了一眼手腕上的通讯器,屏幕上显示飞行器的隐藏状态正常,引力场干扰已经解除,但周围五十公里内,至少有十支蓝顿部队在巡逻,一旦引导不当,很可能引发直接攻击。
舒美丽似乎察觉到了他的顾虑,转过头来,用眼神询问他下一步计划。
米凡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再次凑近声波接收器,仔细听着里面传来的蓝顿人声音——这次他听出了一些细节,那声音里似乎带着压抑的愤怒,每个音节的重音都落在特定的位置,像是在强调某种不满,这让他心里更加紧张,因为愤怒往往是冲突的前奏。
他想起出发前老可将军(地球联邦的军事顾问,与蓝顿星球的老可将军同名)的叮嘱:“面对未知文明,语言不通时,语气比内容更重要,平和的语调能降低对方的警惕,哪怕对方听不懂意思。”
现在,他必须把这句话落到实处,先用平和的语气稳定蓝顿人的情绪,再慢慢引导对话,收集足够的语音样本。
米凡深吸一口气,挺直了后背,目光重新聚焦在脉卡上——这是地球联邦最新研发的多语种发声设备,能模拟不同文明的声线频率,还能实时调整语气,确保传递出的情绪准确无误。
他抬手对着舒美丽做了个“准备录音”的手势,然后轻轻按下脉卡的发声键,设备立刻发出柔和的蓝光,将他的声音调整到与蓝顿人声线接近的频率,避免因声线差异引发对方不适。
“我们没有恶意。”米凡先说出一句简单的话,语速放缓,语气尽量平和,“我们只是路过这里的旅行者,想要和你们交流。”
声波接收器里立刻传来蓝顿人的回应,这次的声音比之前更急促,重音更明显,显然米凡的话起了作用,对方有了新的反应。
2. 录音织网:“语织者”的启动与调试
米凡向舒美丽递了个眼色,眼神里带着一丝急切——刚才蓝顿人的回应是关键,必须完整记录下来,不能错过任何一个音节。
舒美丽会意,立刻转身回到“语织者-Ⅲ”设备前,双手在全息操作面板上快速滑动,淡蓝色的光屏上瞬间跳出一连串参数:“采样率:48kHz”“声道数:双声道”“存储容量:98%”“实时降噪:已开启”,每一个参数都在闪烁,显示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她抬起左手,对着米凡做了个圈状手势,指尖的荧光在昏暗的掩体里亮了一下——这是他们出发前约定的“正在录制”信号,随后她微微颔首,嘴唇无声地动了两下,用唇语清晰地说:“已存储5分钟语音,声纹特征初步记录,信号稳定无干扰。”
米凡看到她的回应,紧绷的肩膀稍稍放松了一点,他对着舒美丽竖了个大拇指,然后再次将注意力转向脉卡,准备继续引导对话——现在的录音时长还远远不够,至少需要一百八十分钟,才能让设备构建出基础的语法框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