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淡紫天幕下的援军剪影
米凡站在悬浮平台边缘,脚下是微微泛着蓝光的能量支撑层,触感冰凉却带着稳定的震颤,这种震颤通过鞋底传入小腿,让他想起地球空间站的重力模拟系统。他抬起左手,将腕间的脉卡贴在眼前,启动远视功能的瞬间,淡紫色的蓝顿天空像是被高精度镜头拉进了焦距,每一缕流云的纹路都清晰得能数出纤维般的层次,甚至能看到云层中穿梭的细小飞行生物——那是一种类似地球蜂鸟的生物,翅膀闪烁着微弱的荧光。
远处的天际线处,三架巨大的飞艇正呈品字形缓缓驶来,它们的外形酷似被拉长的椭圆形橄榄球,表面覆盖着一层泛着哑光的银色金属,金属表面有规律地分布着细小的菱形纹路,在淡紫色天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细碎的冷光,随着飞艇的移动,这些冷光像是活过来的星点在表面流转。飞艇尾部喷射出的淡蓝色火焰,在空气中拖曳出长长的轨迹,轨迹边缘还带着淡淡的紫色光晕,没有地球飞行器那种刺耳的轰鸣,只有一种类似深海低频振动的嗡鸣从远方传来,飞行速度不算快,但每一次位移都带着军用设备特有的精准稳重,仿佛沿着无形的轨道在移动。
米凡眯起眼睛,脉卡的解析功能同步启动,虚拟屏幕在他眼前半透明展开,屏幕上瞬间跳出飞艇的基础数据:长度约80米,宽度30米,外壳材质检测显示为钛合金与一种未知的蓝色晶体元素合成体,硬度值达到地球现有材料的1.8倍,能量反应温和,主要集中在尾部推进系统,暂时未检测到武器系统的能量波动。他指尖在虚拟屏幕上轻划,调出飞艇的三维投影图,投影图上标注着各个舱段的推测功能——前部为驾驶舱,中部为人员舱,后部为动力舱。
他轻轻转动手腕,调整脉卡的视角,看着第一架飞艇缓缓降落在距离悬浮平台约一公里的空地上,着陆时没有扬起过多尘土,显然配备了反重力缓冲系统。舱门打开的瞬间,一队穿着白色军服的部队熙熙攘攘地走了下来,士兵们的步伐整齐却不紧绷,白色军服的肩部和肘部有银色的防护甲片,头盔上装有透明的visor(visor),visor上不时闪过绿色的数据流光。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不同形状的仪器,行走间仪器表面的指示灯规律地闪烁着。
2. 意外的非作战编队
有的仪器像加长版的望远镜,镜筒上布满了细小的按钮和显示屏,士兵们正举着它四处扫描,屏幕上闪烁着绿色的数据流,数据流中夹杂着蓝顿星球的文字符号,虽然无法解读,但能看出是在实时记录环境参数;有的仪器则像厚重的手提箱,打开后露出复杂的线路和感应探头,被两名士兵抬着放在地面上,轻轻按下开关后,探头开始360度旋转,旋转的同时发出细微的“滴滴”声,地面上随之投射出蓝色的全息扫描范围圈;还有少数士兵手里拿着类似长枪的设备,但枪管口没有常规武器的威慑感,反而装有圆形的探测环,探测环上有六道均匀分布的光束,显然是用于环境探测的专用设备,一名士兵将探测环贴近地面,设备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土壤成分的分析结果。
米凡还没从这些“非作战装备”的观察中回过神,第二架飞艇也完成了着陆,这次下来的是一支穿着棕色军服的团队,人数约30人。他们的军服面料看起来更轻便透气,胸前佩戴着刚才看到的藤蔓星球符号徽章,每个人都背着鼓鼓囊囊的医疗包,包侧有可快速展开的急救工具格,手里还提着折叠式担架,担架材质看起来是轻质合金,展开后能自动锁定。落地后他们迅速分成五组,每组六人,朝着不同方向的受灾区域跑去,跑在最前面的一名队员手里拿着一个类似生命探测仪的设备,设备屏幕上跳动着红色和绿色的光点,绿色代表生命信号,红色则是危险区域。
米凡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指节轻轻敲击着脉卡的边缘,发出清脆的“嗒嗒”声。他之前通过脉卡的远程探测功能,明明只捕捉到了蓝顿星球作战部队的信号——那种特有的能量护盾波动,却没想到实际抵达的还有科学家战队和医疗部队。这个发现完全打乱了他原本的计划,他以为蓝顿星球在察觉到外星飞船入侵后,会先派出军队建立防线,封锁着陆区域,然后进行武装对峙,没想到会直接派来以科研和救援为目的的队伍,这种应对方式远超地球文明的常规操作。
这说明蓝顿星球的领导者有着超乎预期的理智,没有被母船着陆造成的灾难冲昏头脑,他们更想先弄清楚“入侵者”的目的,同时优先处理灾难带来的伤亡。这个认知让米凡的心头既松了一口气,又多了几分紧张——理智的对手固然更易沟通,但也意味着他们的判断会更加冷静和谨慎,任何一点破绽都可能被对方捕捉到。他想起出发前地球联盟主席的嘱托:“跨文明接触,最大的敌人不是武力,而是误解。”现在这句话在他脑海中格外清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