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悬浮平台上的战前序曲
钛合金铸就的悬浮平台如同一座银色巨岛,稳稳锚定在蓝顿星球近地轨道。银灰色舰体边缘折射着来自恒星的金芒,外层淡蓝色能量护盾在拦截星际尘埃时迸发出细碎的流光,宛如星河洒落的碎钻——那是护盾发生器与微陨石碰撞产生的能量涟漪,每秒都在平台中控系统留下数十条防御日志。平台上的地球联盟成员各司其职,形成一幅忙碌而有序的科幻图景:技术工程师围聚在直径三米的全息控制台前,指尖在半空中划出淡蓝色轨迹,屏幕上蓝顿星的大气成分(氮72%、氧25%、惰性气体3%)、重力系数(地球的0.92倍)与地质结构数据实时跳动,当数据面板弹出环形山脉区域“磁场强度超出常规值300%”的红色预警时,首席工程师李然立即调出三维模型,与助手低声讨论着“是否存在人工干扰源”;作战军官们聚集在战术沙盘旁,沙盘中央悬浮着蓝顿星的立体投影,少校陈峰手持能量笔,在投影上勾勒出从赤道空港到北极军事基地的假想路线,笔端划过之处留下绿色光痕,盔甲关节碰撞时发出清脆的“咔嗒”声,与沙盘模拟的战车轰鸣声交织;科研学者们则蹲在平台另一侧的实验区,捧着巴掌大小的便携式样本分析仪,对着从蓝顿星大气层捕获的微生物样本反复校验,当分析仪显示“样本含硅基蛋白活性成分”时,生物学家张桐的眉头瞬间舒展,而当发现“蛋白结构对紫外线敏感”时,又再次紧锁。
出发前萦绕在团队中的紧张感,早已被对未知文明的期待所取代——这是地球联盟成立百年来,首次跨出银河系接触智慧文明。米凡站在平台边缘的观测舷窗前,身上的淡蓝色凡米服采用了纳米级透气材质,领口处绣着地球联盟科学院的金色徽章,徽章下方暗藏微型通讯器。衣料表面布满肉眼难辨的传感器,正将周围的温度(18℃)、气压(1标准大气压)、辐射值(0.02mSv/h)等环境数据转化为淡绿色光点,在他视网膜形成半透明的数据流面板。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人群,从工程师们专注的侧脸,到军官们坚毅的神情,最终定格在半蹲于地的王侃侃身上。
作为地球联盟传奇战术家侃侃王的弟弟,王侃侃继承了家族对战场细节的敏锐嗅觉。他双膝跪地,面前展开的全息战术板投射出1:比例的蓝顿星地形模型,红色标记点以每分钟两次的频率闪烁,标注着疑似军事基地的位置,绿色线条则是结合卫星侦察数据规划的初步侦查路线。当他的指尖滑过北纬35°的环形山脉区域时,战术板突然弹出“磁场异常”的黄色提示框。王侃侃立即抬手放大该区域,卫星图像瞬间清晰到能看清山脉缝隙中0.5米宽的金属反光,他瞳孔微缩,迅速调出能量扫描图层——淡红色的能量线路如蛛网般连接着山脉深处的结构,“是防御工事!”他低声自语,随即用能量笔在战术板上标注出“疑似重型能量炮阵地”的字样,笔尖停顿处还补充了“建议优先摧毁能量核心”的小字备注,整套动作流畅如行云流水,显露出十年星际作战生涯养成的严谨与果断。
米凡看着王侃侃专注的侧脸,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这支由各领域精英组成的团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正是他敢于挑战未知文明的最大底气。他转身走向平台另一侧的生物研究区,脚步轻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场,凡米服下摆随着步伐轻轻摆动,传感器数据流在视网膜上同步更新着路线。四十八岁的黄社正背对着他,鬓角的白发在平台顶灯的照射下格外明显,他戴着一副眼眶式全息显示器,镜片上跳动着蓝顿人DNA的双螺旋结构,淡蓝色的光映在他布满细纹的脸上,让这位资深生物学家多了几分科技感。此刻黄社正紧攥着便携式扫描仪,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盯着屏幕上一段异常扭曲的基因片段皱眉沉思,嘴里还喃喃自语:“这段序列怎么会和阿尔法星系的硅基生物有同源性……难道蓝顿人是杂交文明?”
第二章 操场往事与科学信仰的颠覆
“黄教授,还记得我们在科学院的操场事件吗?”米凡的声音温和却带着穿透力,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将黄社从基因数据的海洋中唤醒。听到“操场事件”四个字,黄社的身体明显一僵,握扫描仪的手微微停顿,指尖的数据流都出现了短暂的卡顿。他下意识地按下显示器侧面的收起按钮,镜片缓缓贴合镜框,露出一双带着些许尴尬与愧疚的眼睛。当看清站在面前的米凡时,他连忙放下手中的扫描仪,身体微微前倾,做出标准的鞠躬姿势,语气里满是不好意思:“米博士,您怎么还提那件事……说真的,每次想起当时的场景,我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太固执了。”
他转过身,走到实验台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扫描仪的金属边缘,目光飘向平台舷窗外的星空,似乎在回忆多年前的画面:“那是十二年前,我刚加入地球联盟科学院生物基因部,凭借一篇关于‘地球与火星微生物基因差异’的论文获得了年度新人奖,当时真是意气风发,总觉得自己已经吃透了碳基生命的结构奥秘。结果您在年度学术会议上提出终极统一理论,说‘所有智慧文明的生物结构都存在共性,找到这个共性就能实现跨文明生命复活’,我当时直接在提问环节站起来反驳——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的语气简直像个挑衅者。”黄社苦笑着摇摇头,“我当着两百多名研究员的面说您的理论是‘空中楼阁’,还拿出准备好的PPT,对比地球人类与火星甲烷菌的基因序列差异,说‘连太阳系内的生命都没有共性,更别说跨星系文明了’,现在看来,真是坐井观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