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悬壶完全体:血脉共鸣的震撼
“这才是悬壶号的完全体!”杨锦霖望着屏幕上流转的能量流,声音里满是震撼。
他的指尖微微颤抖,视线紧紧锁在那片交织的光网中——曾几何时,悬壶号在他手中不过是一艘濒临报废的老式星舰,多少次调试都卡在能量循环的死结上,如今却像被注入了灵魂,每一道能量流都透着鲜活的韵律。
他能感受到星舰传来的脉动,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与他的血脉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那共鸣并非虚幻的感觉,而是切实的震颤,从脚底顺着脊椎攀升,最终汇聚在眉心,仿佛祖父当年用玄针为他“通脉”时的酥麻感,又带着星舰独有的金属质感,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锦霖,你是不是早就感觉到了?”林薇站在他身侧,目光落在他紧绷又难掩激动的侧脸,轻声问道。
她知道杨锦霖为了悬壶号付出了多少——过去三个月,他几乎住在星舰的控制室里,祖父留下的手稿被他翻得卷了边,每一个能量节点的参数都刻在了脑子里,甚至好几次因为过度透支精神而晕倒在控制台前。
杨锦霖转过头,眼底还映着屏幕上的光流,语气里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之前只有模糊的感应,就像中医号脉时摸到‘涩脉’,知道有问题却抓不住根源,直到刚才激活双脉驱动,这种共鸣才彻底清晰。”
林薇点点头,伸手碰了碰控制台边缘的温度感应区,指尖传来与星舰能量同频的温热:“这大概就是祖父说的‘人舰合一’吧,不是简单的操控,而是真正的共生。”
他伸出手,轻轻抚摸全息屏上的太极图案。
那图案并非静止的符号,而是由无数细小的能量粒子组成,黑与白的界限处不断有流光穿梭,像是在演绎着宇宙最原始的平衡法则。
能量流透过屏幕传来温暖的触感,仿佛能感受到星舰的喜悦。
那喜悦不是拟人化的情绪,而是能量流的频率变化——原本紊乱的波段变得平稳而欢快,就像久病之人恢复气血后,脉搏重新变得有力的模样。
“你试试用精神力链接它。”杨锦霖忽然对林薇说,自己先闭上眼,将意识沉入那片太极图案中。
瞬间,他仿佛置身于悬壶号的核心舱,无数能量管道在他眼前展开,每一道都对应着星舰的一个系统,而太极图案就是所有管道的交汇点,像人体的心脏一样,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平衡的能量。
林薇依言照做,下一秒便发出一声轻呼:“天呐,我能‘看到’引擎室的能量转化率!比刚才显示的还要高5个百分点!”
杨锦霖睁开眼,脸上露出了然的笑:“这就是双脉驱动的妙处,它不仅优化能量输出,还能让操控者直接感知星舰的状态,就像医生通过脉象了解病人的身体一样,没有延迟,没有误差。”
2. 双脉驱动解析:平衡之道的实践
“祖父的‘双脉驱动’,本质是让星舰成为宇宙的‘平衡器’。”杨锦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对祖父的敬佩。
他走到控制台前,调出悬壶号之前的能量数据图表——屏幕上,红色的“射力扩张”曲线和蓝色的“等分收缩”曲线像两条失控的蛇,时而尖锐飙升,时而断崖下跌,每一次波动都对应着一次系统警报。
“你看,之前我们试图单独强化射力扩张,结果导致能量过载,护盾系统差点烧毁;后来又想靠等分收缩来稳定,却让引擎动力不足,连跃迁都做不到。”杨锦霖指着图表上的峰值和谷值,语气里满是感慨。
林薇凑过去,指尖在屏幕上划过那些刺眼的红色警报标记:“我还记得那次过载,你为了手动切断能量源,手被高温烫伤了好大一块,到现在还留着疤。”
“既不纵容射力扩张,导致能量失控;也不压制等分收缩,造成能量枯竭,而是让两者保持完美的平衡。”杨锦霖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点,两条原本紊乱的曲线瞬间重合,化作一道平稳的绿色线条,“就像针灸时的‘平补平泻’,让身体的气血保持畅通。”
他提起中医的理论时,眼神格外明亮——杨家世代行医,祖父更是将中医理论与星际科技结合的先驱,而他从小耳濡目染,早已将“平衡”二字刻进了骨子里。
“平补平泻?我之前查过中医资料,是不是通过捻转提插的手法,让穴位既不偏补也不偏泻,刚好调和气血?”林薇好奇地问,她对中医了解不多,但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杨锦霖和祖父的研究,最近一直在恶补相关知识。
杨锦霖点头,拿起控制台旁放着的一枚玄铁针——那是祖父留下的针灸针,比普通的针粗一些,材质是特殊的星际合金,能传导能量——他轻轻捏着针尾,演示着简单的捻转动作:“对,就像这样,力度要均匀,角度要精准,差一点都不行。双脉驱动也是如此,射力和收缩的比值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