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顿皇宫的初见:巨人座椅与历史气息
拉拉木皇帝缓缓站起身时,腰间镶嵌着蓝顿星球特有的“星纹玉”的腰带轻轻晃动,玉片碰撞发出细碎的清脆声响。他抬手示意侍从时,袖口绣着的“飞翼兽”纹样随动作展开——那是蓝顿皇室的象征,飞翼兽的银白羽毛用极细的星蚕丝绣成,在大殿顶部“星晶穹顶”透下的淡紫色天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泽。
侍从们快步上前,他们身着深青色的制服,领口别着小巧的铜制徽章,徽章上刻着拜东的城市轮廓。四人一组,小心翼翼地搬运着靠墙摆放的巨大座椅——这些座椅专为蓝顿星球上古时期的“巨人族”后裔设计,椅腿粗如成年男子的腰,扶手雕刻着缠绕的“星藤纹”,每一片藤叶的脉络都清晰可见,椅面铺着来自北境“雪脊兽”的皮毛,毛色雪白,触感柔软得像云朵,即使隔着衣物,也能感受到皮毛下缓慢散出的暖意——那是雪脊兽皮毛特有的保温特性,在蓝顿星球的寒冬里,曾是皇室抵御严寒的珍品。
米凡与随行的三位核心成员——地球绿色建筑专家林野、跨星球能源工程师陈默、宇宙文明研究学者苏晴,一同坐在侍从临时搬来的普通座椅上。这些座椅虽比巨人座椅小巧许多,却也暗藏巧思:椅面是用蓝顿星球南洲的“轻木”打造,重量仅为地球橡木的三分之一,却异常坚固;椅背上雕刻着简化的“生命之树”图案,那是大宇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临时标志。林野轻轻用手指拂过椅背上的纹路,低声对米凡说:“这木材的纤维结构很特别,或许能用于未来的生态建筑,既轻便又环保。”米凡微微点头,目光却落在大殿的细节上,暗自记下这处可复用的本土资源。
待众人坐定,殿内的气氛渐渐沉静下来。米凡注意到,大殿两侧的柱子是用“千年星木”打造的,每根柱子直径足有三米,柱身上雕刻着蓝顿星球的历史长卷——从左至右,依次是德邦拉皇帝时期的繁华市井、图拉丁反叛时的战火硝烟、战后的废墟残垣,以及重生后民众重建家园的场景。最右侧的雕刻尚未完成,只留下一片空白,仿佛在等待新的历史篇章被书写。苏晴顺着米凡的目光看去,轻声感叹:“用建筑承载历史,这是所有文明共通的智慧。”
2. 德邦拉时代的荣光:66万平方公里的繁华图景
“各位来自地球的朋友,”拉拉木皇帝的声音打破了沉静,他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目光缓缓扫过殿内的每一个人,最终停留在米凡身上,“这座皇宫,坐落在蓝顿星球中太洋大耳洲的核心地带,它的名字‘拜东’,在蓝顿古语里意为‘永不坠落的星辰’。从德邦拉皇帝建立元首府邸开始,它已经矗立了整整八百个蓝顿年。”
他伸手指向大殿西侧墙壁上挂着的巨幅古老画像,画像的材质是蓝顿星球特有的“云纹石”,石面经过特殊处理,能长久保存色彩,即使过了数百年,画像上的细节依旧清晰。“你们看,这幅画描绘的是德邦拉皇帝统治第三百年时的拜东。那时,这里不仅是元首府邸,更是整个蓝顿星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画像中,德邦拉皇帝身着绣满星鸟纹的明黄色朝服,站在皇宫的高台上,俯瞰着下方的城市:宽阔的“星途大道”上,行人往来如梭,有的穿着丝绸长袍,有的身着短衫,街边的商铺挂着彩色的幌子,幌子上写着“冰晶矿行”“香料铺”“星际商船代理”等字样;远处的港口里,停泊着数十艘造型奇特的星际商船,船身泛着金属的光泽,港口的“星标塔”发出蓝色的信号光,像一根光柱直插淡紫色的天空。
“在最辉煌的时期,拜东的占地面积达到了6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地球两个浙江省的大小。”拉拉木皇帝的声音里渐渐染上自豪,他抬手比划着,仿佛眼前正展开那片辽阔的土地,“那时的拜东,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城区,每个城区都有独特的功能:东城区是商业区,聚集了来自蓝顿星球各地,甚至邻星卡伦、泽塔的商人;西城区是文化区,有超过百所学院,教授星际语言、宇宙地理、传统工艺;南城区是居住区,错落有致的‘飞檐屋’排列整齐,屋顶铺着能反射阳光的‘银鳞瓦’,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种着能开出紫色花朵的‘风信草’;北城区是工业区,不过那时的工业很‘温和’,主要生产星际通讯设备和小型飞行器,没有污染,烟囱里排出的是净化后的白色水汽。”
“人口最多的时候,拜东的居民超过了3168万人。”拉拉木皇帝的目光变得悠远,像是在回忆那些鲜活的日子,“每天清晨,星标塔的钟声会准时响起,那是‘晨醒钟’,提醒民众新的一天开始。东城区的商铺会早早开门,商贩们吆喝着自家的商品:‘来自卡伦星的晶体项链,能随心情变色!’‘南洲的甜香料,炖肉最香!’孩子们背着用轻木做的书包,蹦蹦跳跳地去学院上学,路上会采摘风信草的花瓣,夹在课本里当书签。到了傍晚,西城区的露天剧场会上演传统的‘星舞剧’,演员们穿着带有发光纹路的舞衣,随着音乐起舞,舞姿像飞翼兽在天空翱翔。那时的拜东,连空气里都飘着幸福的味道——是香料的甜香、风信草的清香,还有人们笑声里的暖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