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被墨色的潮水吞没,青玄湖畔彻底陷入一种粘稠的、充满铁锈与腐烂气息的黑暗。战斗并未因夜幕降临而停歇,反而在修士们被迫燃起的零星法术光芒和符箓微光中,显得更加鬼魅和残酷。照明术苍白的光晕摇曳不定,映照出一张张因恐惧、疲惫和灵力透支而扭曲的面孔,也照亮了湖水中那些涌动着的、反射着冰冷鳞光的兽瞳。
叶秋依旧像一块被遗忘的礁石,嵌在巨大岩石的阴影里,与周围的喧嚣和死亡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他的感官如同最精密的阵列雷达,全方位扫描着战场,将每一帧画面、每一缕能量波动、每一声濒死的哀嚎,都转化为冰冷的数据流,汇入识海中那个不断扩大的“低效防御作战模型数据库”。
观测日志更新:传统修士集群防御模式效能深度评估。
* 攻击模式单一性与协同缺失:
* 案例A37: 一名修炼《赤焰诀》的外门弟子,面对一头皮甲厚实的黑水鳄,固执地连续释放了九枚标准火球术。火球在黑水鳄背甲上炸开团团火焰,却只留下焦黑的痕迹,未能造成致命伤。该弟子最终灵力耗尽,面色惨白地后退,被同门拖离战线。分析: 属性克制意识薄弱,战术选择僵化。若改用金系穿刺术法或土系困敌后攻击其腹部薄弱点,效率可提升300%以上。
* 案例B12: 两名相邻修士,一人使剑,一人用法杖。三头铁齿鲤同时扑来。剑修奋力斩向左侧一头,法修则释放风刃攻击右侧一头。中间那头铁齿鲤毫无阻碍地突破防线,直扑剑修因发力而露出的侧肋。分析: 协同防御意识为零。简单的交叉火力或区域分工即可避免此漏洞。
* 防御体系的结构性崩溃:
* 节奏控制真空: 不存在有效的轮换机制。前排修士往往战斗至灵力枯竭或负伤倒地,才被迫后退,导致防线瞬间出现真空地带,引发雪崩效应。一名体修挥舞巨斧砍杀良久,最终因力竭动作变形,被黑水鳄咬碎肩胛骨,他所在的数丈防线顷刻瓦解。
* 被动防御的致命伤: 修士们像钉子一样固守在划定的“死亡线”后,被动承受妖兽一**的冲击。没有组织起任何有效的反冲击来打乱兽潮的节奏,也没有利用地形设置陷阱或障碍物进行迟滞作战。整个防御姿态,如同待宰的羔羊。
* 资源与信息的孤岛:
* 补给断裂: 伤者被拖到后方,往往只能依靠自身携带的、品质低劣的丹药缓慢恢复。一名法修大腿被咬穿,因无足够止血丹,失血过多而昏迷,生死未卜。资源分配完全依赖个人储备,系统支撑能力几近于无。
* 情报黑洞: 无人总结妖兽的攻击规律。例如,黑水鳄在发动冲锋前,尾部会有一个轻微的下压动作;碧眼蟾蜍喷吐毒液前,腮帮会鼓胀到极致。这些用生命换来的细节,未能形成共享的知识,每个人都在重复支付着昂贵的“学费”。
叶秋的思维核心中,数个优化方案已自动生成并模拟运行。哪怕只是将修士按五行属性简单分组,水属性制造泥沼迟滞,火金属性集中点杀;或者建立最基本的三段式轮换防线,伤亡率就能大幅下降。这种系统性的低效,让他感到一种近乎于“看到精密仪器被用榔头粗暴敲打”的不适感。
就在这时,他所在小队负责的这段本就摇摇欲坠的防线,迎来了致命的冲击点。
或许是长时间的消耗战拖垮了修士的意志,或许是某个节点的崩溃产生了连锁反应,超过三十头双眼猩红的铁齿鲤,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食人鱼,在两头体型格外硕大、鳞甲泛着幽光的黑水鳄带领下,形成一个尖锐的“箭头”,悍然冲向王姓内门弟子苦苦支撑的区域!
王姓弟子脸色瞬间惨白如纸,他手中的流光羽扇疯狂挥舞,一道道风刃如同失控的镰刀,呼啸着斩向兽群。瞬间便有七八头铁齿鲤被撕碎,腥臭的血肉飞溅。但更多的妖兽踩着同类的尸体,疯狂涌上!他身边的几名外门弟子更是惊慌失措,阵型大乱。一名年轻弟子躲闪不及,护体灵光被轻易撕破,一只手臂被铁齿鲤硬生生咬断,发出凄厉至极的惨叫,防线瞬间被撕开一个巨大的缺口!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眼看这个缺口就要成为决堤之处,将后方更多修士卷入死亡的漩涡!
“顶住!给我顶住!”王姓弟子声嘶力竭地吼叫,声音却淹没在妖兽的嘶鸣与同门的惨嚎中,透着一股穷途末路的绝望。他眼中甚至闪过一丝退意。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直静立于阴影中的叶秋,目光如同最冷静的狙击手,瞬间锁定了那两头作为冲击核心的黑水鳄,以及它们身后混乱却方向一致的铁齿鲤群。
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一个绝佳的“实战验证”机会。他需要测试一个关于“群体动力学微扰”的假设。
他神识高度凝聚,气海内精纯的先天之气以一种玄奥的轨迹运转,模拟出两种基础道纹——“流沙”(牵引迟滞)与“乱流”(扰乱平衡)的复合共振频率。同时,他隐藏在袖中的右手食指,以肉眼难以察觉的幅度,在虚空中勾勒出一个极其简洁、却蕴含深意的复合道纹虚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