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叶秋于紫气东来阁中,潜心研读玄玣真人送来的、关乎那古老符号与即将现世的上古秘境的绝密玉简,心神沉浸于那些晦涩难懂、却又直指大道本源的古老信息之中时,洞府外层那繁复精密、足以隔绝金丹修士神识探查的防护禁制,忽然传来了一阵极其轻微、频率独特且略显急促的波动。
这波动并非青云宗内部通用的传讯方式,其韵律带着一丝市井坊间的烟火气与隐秘江湖的接头暗号般的味道——这是他与那位最早结识、游走于灰色地带的王道长,约定的专属联络信号。
叶秋心念微动,并未开启正门,而是悄然激活了洞府侧面一处极为隐蔽、通常用于处理私密事务的偏厅小禁制。光影流转,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虚幻门户悄然洞开。
片刻后,一个身影如同滑不溜秋的泥鳅,又似融入阴影的鬼魅,悄无声息地滑了进来。来人穿着半旧不新的八卦道袍,袍角还沾着些许远行带来的风尘与露水,但一双眼睛却精光四射,透着一股难以抑制的亢奋与激动,正是许久未见的王道长。
“叶先生!哎呀呀,瞧我这记性,现在该尊称一声叶真传了!”王道长一进来,便满脸堆起菊花般灿烂的笑容,对着端坐于上的叶秋便是深深一揖到底,语气中充满了与有荣焉、甚至略带夸张的激动,“恭喜真传!贺喜真传!论剑台那一战,真是……真是让老道我……三魂七魄都跟着颤了三颤!扬眉吐气,扬眉吐气啊!如今这青云宗上下,谁人不知叶真传之名?连带着老道我走在外面,腰杆都比以往挺直了三分!”
他搓着手,激动得有些手舞足蹈,语无伦次。叶秋的迅速崛起,与他这最初的“引路人”虽说关系微乎其微,但总归是份难得的香火情缘。如今叶秋地位尊崇,声名鹊起,连带着他在底层散修和三教九流的圈子里,也仿佛水涨船高,多了几分被人高看一眼的底气。
叶秋神色平静,只是微微颔首,指了指下首的一个黄杨木蒲团,示意他坐下说话。“黑山城之事,处置得干净利落,辛苦你了。”他指的是之前遥控指挥,巧妙化解韩立家族危机的那次行动,语气平淡,却带着肯定。
“不辛苦!不辛苦!能为真传效力,是老道我的福分!”王道长连忙摆手,脸上堆笑,随即神色一正,露出一种混合着精明算计的得意与事关重大的谨慎的表情,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仿佛怕被无形的墙壁听了去:“真传,您之前不是曾提点过,在这修真界,信息灵通与人心向背,有时比单纯的修为境界更为重要嘛。老道我回去后,借着黑山城之事办得还算漂亮,加上您如今这如日中天、威震青云的赫赫名声,在散修圈子里那么一说道……嘿嘿,还真就像磁石吸铁一般,聚拢起了一些看得过眼的人手!”
他开始条理清晰、却又带着几分江湖气息地详细汇报起来。
原来,王道长此人,虽修为不高,却深谙市井生存与人情世故之道。他凭借叶秋在黑山城展现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能(被他巧妙渲染),以及如今叶秋在青云宗内逆伐真传、晋位真传、开创全新道途的惊天事迹作为无形的金字招牌,在周边几个鱼龙混杂的散修聚集坊市、小型修真家族乃至一些边缘势力中,巧妙运作,长袖善舞,已然初步编织起了一张无形无质、却颇具潜力的信息与人脉网络。
这张网络目前规模尚小,核心成员约莫二三十人,皆是王道长精挑细选、多方考察而来。他们要么身怀某些不起眼却实用的特殊技能(如擅长追踪匿迹、打探消息、制作偏门符箓、堪舆风水地脉),要么是在某个特定区域或行当里有些影响力的“地头蛇”,且品性相对可靠(或至少是有所求、易于引导和掌控)的散修。
网络的运作模式,被王道长总结为三条简单却有效的核心原则:
一、信息互通,聚沙成塔。 定期通过隐秘的、多次中转的渠道(如特定茶馆的暗号、集市摊位的特殊摆放、甚至孩童传唱的童谣),交换各自所在区域的见闻、异动、机缘消息、危险情报等。这些信息往往琐碎,比如哪个荒山野岭夜间有异光闪现,哪个偏僻坊市突然流出了不明来历的古旧法器残片,哪个小家族内部暗流涌动,或者哪位过路的修士形迹可疑。这些在底层流传最快的信息,如同拼图的碎片,往往能拼凑出一些大宗门视线难以触及的细节与真相。
二、有限互助,抱团取暖。 在不危及自身根本、且利益可观的前提下,网络成员会互相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例如,帮忙留意并优先传递某些特定药材、矿石或消息,在成员遭遇地痞骚扰或小势力刁难时,凭借人多势众或居中斡旋予以化解,甚至在某些风险可控的小型遗迹探索或护卫任务中临时组队。这种互助并非纯粹的道义之举,通常以信息、少量灵石、人情或未来优先合作权作为交换,但有了这个平台,效率远比散修单打独斗、孤立无援要高得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