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台,位于星宫最高处,悬浮于云海之上,仿佛伸手便可触及星辰。这里并非囚牢,反而堪称星宫最佳的修行圣地之一。无尽的星辰之力如同温顺的溪流,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片平台,四周布满了玄奥的星辰轨迹图谱,以及记录着宇宙生灭、星河变迁的古老星碑。
然而,对于林弦而言,这里与最坚固的囚笼无异。
曜灵长老亲自出手,以无上星辰秘法,在他体内设下了九重“星辰枷锁”。这枷锁并未完全阻断他与灵力和规则符核的联系,却如同给奔腾的江河加上了九道精密的水闸,使其只能以极其缓慢、受控的速度流淌。他如今能动用的力量,十不存一,仅相当于筑基初期的水准,莫说施展“归墟奇点”,便是维持长时间的御空飞行都颇为吃力。
看守者,正是巡天使冰璇。她便在观星台边缘结庐而居,大部分时间都在静坐冥想,仿佛一尊完美的冰雕,只有那双偶尔开阖、映照着星河流转的眼眸,会淡漠地扫过林弦,确认其未曾异动。
最初的几日,林弦并未尝试任何突破或研究。他如同一个真正的囚徒,每日只是静坐,内视,感受着那九重星辰枷锁的运转规律,以及灵魂深处那与“混沌源点”诡异融合的规则符核。
枷锁的结构精妙绝伦,以星辰之力为基,勾连周天星斗,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能够自适应他力量波动的封印体系。强行冲击,只会引来更强烈的反噬,甚至可能惊动整个星宫。
而规则符核与混沌源点的状态,则更加诡异。在星辰枷锁的压制下,混沌源点那冰冷的“虚无”特性似乎被放大了。它不再试图侵蚀或同化,而是像一块绝对零度的坚冰,不断吸收着周围的一切“有序”能量——包括林弦试图恢复的灵力、观星台浓郁的星辰之力,甚至…包括规则符核本身散发出的秩序波动!
这种吸收,并非吞噬壮大,更像是一种…“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微观规则层面的体现——熵增!它正在不可逆转地,将一切有序的能量,导向无序、沉寂与虚无!
林弦尝试引导星辰之力滋养符核,却发现大部分能量在流经融合点附近时,都会诡异地“损耗”,转化为一种无法被利用的、冰冷的背景辐射。他试图解析一道基础符文,脑海中涌现的无数矛盾“真理”中,关于“崩解”与“寂灭”的选项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有诱惑力。
他仿佛抱着一个不断漏气的救生圈,在秩序的海洋中缓缓下沉,而海底,是名为“混沌归墟”的深渊。
“不能坐以待毙…”林弦意识到,常规的修炼和参悟,在此刻只会加速自身的“熵增”过程。他必须另辟蹊径。
他将目光投向了观星台上那些古老的星碑。这些星碑记载的,并非具体的功法神通,而是星辰运行的规律、宇宙衍化的历史、乃至一些关于世界本质的猜想与论述。这些知识,对于追求力量的修士而言或许晦涩无用,但对于试图理解“规则”与“混沌”本质的林弦,却可能是唯一的钥匙。
他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记忆、推演这些星碑内容。结合自身规则符核的“解析”特性,以及混沌源点带来的、对“终结”与“无序”的独特感知,他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
他发现,星辰的生灭,并非永恒,其内部同样存在着能量从有序走向无序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被庞大的质量和复杂的引力平衡所延缓。
他意识到,所谓的“混沌”,或许并非纯粹的无序,而是一种…所有规律和可能性都处于叠加状态、尚未被“观察”和“定义”的原始汤。
他甚至开始大胆假设,自己灵魂深处那诡异的融合状态,是否代表着一种…凌驾于当前宇宙规则之上的、某种更底层“元规则”的雏形?只是这雏形充满了缺陷与危险,如同一个不稳定的奇异物质。
这些想法惊世骇俗,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但在此绝境之下,反而成了支撑他理智不被混沌侵蚀的支柱。
他的异常“安静”与“好学”,自然也落在了冰璇眼中。她依旧沉默,但偶尔看向林弦在星碑前沉思的背影时,那冰蓝色的眼眸中,会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疑惑与…探究。
这一日,林弦正对着一块记载着“暗物质与宇宙膨胀假说”的残破星碑陷入沉思,试图将其与混沌的“虚无”特性相联系时,一个冰冷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你似乎,对这些无关力量的知识很感兴趣。”
是冰璇。她不知何时,已悄然来到他身后数丈之外。
林弦没有回头,依旧看着星碑,声音平静:“力量源于认知。若不解世界之真实,纵有移山倒海之力,亦不过是无根浮萍,终将迷失于力量的表象。”
冰璇沉默了片刻,清冷的声音再次响起:“星宫传承亿万载,追求的便是以星辰秩序,定义宇宙真实。你的路,与此背道而驰。”
“定义?”林弦终于转过身,看向冰璇,眼中带着一丝疲惫,却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巡天使阁下,您可曾想过,您所见的星辰秩序,是否也只是更高维度规则在您认知层面的投影?若定义本身,就是一种局限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