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区”的晶体平台,如同灰色怒海中的孤岛,散发着令人心安的秩序白光。平台之外,那头被“启”称为“规则生命体”的庞大肿瘤,依旧在不甘地徘徊、冲撞着无形的屏障,搅动着归墟之海的规则乱流,却始终无法越雷池一步。其混乱扭曲的形态与平台内的稳定有序,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林弦站在平台边缘,虚幻的身影在平台白光的映照下,边缘似乎清晰了几分。他望着外面那片充斥着无限可能也蕴含着无限危险的灰色海洋,久久沉默。
“启”带来的信息,如同在他原本就复杂的认知图景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超限观测协定”、“文明认知存档”、“重点观测对象”……这些词汇构建起一个远超他想象的宏大而冰冷的框架。他一直以来的挣扎、探索、成长,甚至包括穿越本身,都可能在这个框架之内,被无形的目光记录、分析、评估。
这种感觉,并不美好。像是一只自以为自由的笼中鸟,突然看清了笼子的边界和笼外观察者的眼睛。
冰璇安静地站在他身后不远处,没有打扰。她能感觉到林弦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沉重、困惑,以及一丝被压抑的愤怒。虽然听不懂他与那光影的对话,但她明白,林弦正面临着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
石岗依旧昏迷,但气息在平台稳定环境的滋养下,逐渐平稳。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林弦需要做出选择。
接受“观测者”的引导,成为“文明触媒”?这意味着他将获得难以想象的知识与支持,更快地掌握力量,应对危机。但代价是失去部分自主,成为那个庞大计划中的一颗棋子,一个被“引导”的变量。他一路走来,创立“真理天府”,追求的便是以自身智慧理解世界、定义规则,岂能甘心受制于人?
拒绝引导,保持独立?这意味着他将失去眼前的庇护和潜在的助力,独自面对归墟之海的未知、锈蚀古神的威胁、第七档案库的追杀,以及……“观测者”那永不间断的、如同背景辐射般的注视。前路将更加艰险,步步杀机。
两个选择,似乎都指向某种意义上的“不自由”。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平台中央那块刻满地球物理定律的石碑上。牛顿的绝对时空,麦克斯韦的电磁统一,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薛定谔的概率之猫……这些曾经被他视为探索世界利器的理论,此刻看来,仿佛也成了某种“认知边界”的证明,是被“存档”的、某个阶段的成果。
难道智慧和探索的终点,就是被更高层次的存在“归档”和“观测”吗?
不。
林弦的眼中,那点灰色的可能性奇点,悄然亮起。
他的道路,是“归衍”,是包容与衍化,是于混沌中开辟秩序,于绝境中寻找可能!他的“我界”,本就是秩序、终结与可能性并存的悖论之作!
为什么一定要在“接受”与“拒绝”之间二选一?
是否存在第三条路?一条能够利用“观测者”的资源,却又保持自身独立性与主动性的路?
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照亮了他的思绪。
他转过身,看向冰璇,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锐利。
“我们暂时留在这里。”他说道,“我需要修复‘我界之舟’,并尝试理解这个地方。”
他没有提及“启”和“观测者”,那些对冰璇来说太过遥远和惊悚。他需要先专注于眼前。
他走到那叶黯淡无光、边缘布满裂痕的“我界之舟”旁。舟身是他规则本质的延伸,修复它,就是修复自身。他盘膝坐下,将意识沉入舟体核心。
这一次,他不再仅仅依靠缓慢汲取归墟之海的能量。他尝试调动“我界”内部,那源自星锚的秩序碎片的力量。
乳白色的秩序之光,如同温暖的泉水,流淌过舟身的裂痕。那些被规则肿瘤冲击造成的损伤,在秩序之力的滋养下,开始以缓慢但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源自地球文明的物理定律石碑,似乎也与这秩序之力产生了微弱的共鸣,散发出柔和的光晕,辅助着修复过程。
同时,林弦也小心翼翼地引导着一丝归墟之海的灰色能量,通过“我界”核心的灰色奇点过滤、转化,注入舟体。他要让“我界之舟”不仅仅是修复,更要适应这片归墟之海的环境,甚至……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
这是一个精细而冒险的过程。他必须在秩序与混沌、稳定与变化之间,找到那个属于他的、动态的平衡点。
时间再次在专注中流逝。
冰璇看着林弦那沉浸其中的状态,以及那叶规则之舟逐渐恢复光泽、甚至纹路变得更加复杂深邃的过程,心中稍安。她也在一旁坐下,开始全力运转功法,尝试吸收这平台内精纯而稳定的能量进行修炼。虽然此地的能量属性与她熟悉的灵气截然不同,但那种纯粹的“秩序”感,对她感悟大道亦有裨益。
不知过了多久,林弦猛地睁开双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