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灰色雾气的细微波动,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虽涟漪瞬间平复,却在林弦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播种者”察觉到了!
尽管那反应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甚至可能只是系统自动过滤掉的背景噪音,但林弦不敢赌。那颗“色彩种子”就像一颗埋在他规则根基下的不定时炸弹,任何一丝异常波动,都可能引来毁灭性的关注。
不能再等了!必须立刻离开这片被严密监控的“暂存区”!
“播种者”注入的维护能量,虽然冰冷陌生,但确实暂时稳住了他濒临崩溃的躯壳。他必须利用这短暂恢复的一丝力量,抢在“进一步指令”下达之前,找到出路!
他的目光(感知)再次投向周围那无边无际的淡灰色雾气。这里的规则被固化得如同钢板,几乎不存在自然缝隙。“播种者”的通道是唯一的进出口,但肯定被牢牢掌控。
硬闯是死路。
那么,唯一的生路,或许就在于……理解并利用这片雾气本身的规则?
“归衍”之道,在于平衡与调和。这片雾气区域的规则虽然僵化,但“僵化”本身,是否也是一种极致的“秩序”?一种与“冥痕”的“无”相对立的、充满“约束”的“有”?
他回想起在秩序之路废墟中,面对“源”那绝对秩序的遗骸;回想起在“冥痕”中,对抗那企图同化一切的“色彩”。无论是“源”的封闭秩序,还是“色彩”的强制统一,亦或是此地“播种者”的固化规则,它们似乎都在走向某种“秩序”的极端,而失去了“归衍”所倡导的动态、包容与生机。
或许,这片雾气的“僵化”,正是其最致命的弱点?因为绝对固化,所以缺乏变化,缺乏适应性?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成型。
他不再试图用蛮力去冲击雾气的壁垒,而是缓缓地坐了下来(以这具规则躯壳所能理解的方式),将全部心神沉入体内的“归衍”奇点与那张新生的规则“内网”。
他开始主动引导“归衍”之力,不再去修复躯壳,而是模仿、解析、然后极其细微地扰动周围雾气的固化规则。
他不是要破坏,而是要像一把音叉,找到这片固化规则的“共振频率”,然后轻轻“敲击”它。
这个过程比在“冥痕”中开辟路径更加精细和危险。在“冥痕”,他面对的是“无”,是空白画布,可以肆意挥洒(如果有力气的话)。而在这里,他面对的是一张已经画满坚硬、固化线条的钢板,他需要找到线条之间那理论上存在、却可能无限小的“间隙”,或者,让这块钢板自身产生一丝几乎不存在的“弹性形变”。
“归衍”奇点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运转着,分析着雾气规则的每一个细微参数。那张规则“内网”则如同最敏感的触须,将分析结果与外部环境进行实时比对、微调。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林弦的意志高度集中,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他必须将扰动的幅度控制在“播种者”系统容忍的阈值之下,既要产生效果,又不能触发警报。
渐渐地,他感觉到了一些极其微妙的变化。
当他以某种特定的、充满“生机”与“不确定性”的规则韵律,去轻轻“叩击”某一片区域的雾气时,那原本僵化的规则结构,竟然产生了一丝几乎无法感知的……“疲惫”感?仿佛这固化规则在永恒的运行中,也渴望一点点的“变化”与“松弛”?
就是这里!
林弦心中一动,立刻将全部心力集中于此。他不再模拟任何外来规则,而是将自身“归衍”之道中,那代表“动态平衡”、“万物竞发”的核心意蕴,凝聚成一道细微如发丝、却坚韧无比的规则之“针”,对准那丝“疲惫”的节点,缓缓地、持续地“刺”了进去。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只有一种仿佛冰层内部出现第一道裂痕的、细微的“咔嚓”声,回荡在他的规则感知中。
成功了!
在他前方,那原本浑然一体的灰色雾气,竟然真的被他撬开了一道极其微小、不断开合、极不稳定的缝隙!
这缝隙并非空间通道,而是一条规则层面的短暂豁口!它通向哪里,林弦不知道,但绝对是这片固化区域之外,是“播种者”掌控力相对薄弱的地方!
他毫不犹豫,立刻将自身形态压缩到极致,化为一道流影,朝着那道不断开合、仿佛随时会弥合的规则缝隙冲去!
就在他即将触及缝隙的刹那——
“警报:检测到暂存区规则结构出现未知微弱扰动。”
“样本‘归衍型-林弦’行为异常,定位信息丢失!”
“启动区域封锁,提升监测等级!”
冰冷的警报信息如同潮水般涌来,周围的灰色雾气瞬间变得如同胶水般粘稠,巨大的压力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那道刚刚被撬开的规则缝隙也开始剧烈颤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闭合!
“播种者”的反应速度快得惊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