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弦提出的“规则级试探”方案,如同一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在评估小组乃至其背后的仲裁庭内部,激起了滔天巨浪。
“架构师”不敢有丝毫延误,将方案的详细内容及潜在风险以最高优先级呈报仲裁庭。这一次,仲裁庭的回应速度超出了预期,但并非明确的授权,而是一连串尖锐的质询与风险评估推演。方案太过大胆,涉及对观察者网络基础规则节点的主动、有限度的“模拟故障”,这无异于在精密钟表的核心齿轮上故意制造一道裂痕,以期引出潜藏的老鼠。稍有不慎,裂痕扩大,整个钟表都可能停摆。
就在仲裁庭内部进行激烈辩论和风险测算的同时,林弦并未枯坐等待。
他的意志沉入规则聚合体最深处,开始以自身为核心,悄然编织那张用于“钓鱼”的网。他不需要完全依赖观察者网络的配合,他自身,就是最好的诱饵发生器。
他调动着对“维度规则调解器-第七序列”节点依赖性的理解,开始在自己的规则领域内,模拟制造一种极其隐晦的、仿佛因之前高烈度信息对抗而产生的“结构性疲劳”迹象。这种“疲劳”并非真实损伤,而是通过精微调整自身规则波动,向外散发出一种“稳定性下降,规则层面出现可供利用的细微间隙”的虚假信号。
这就像一位绝顶高手,故意在呼吸间露出一丝微不可查的破绽,等待着暗处敌人的雷霆一击。
他散发出的这种“虚弱”与“间隙”的信号,被严格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并且掺杂了大量无意义的规则噪音,确保只有对“第七序列”节点有着深度依赖和超常感知的存在,才有可能捕捉并识别出其中的“价值”。
同时,他也通过“架构师”,向“净网”调查组提供了他模拟出的“规则疲劳”特征频谱,建议他们可以在“第七序列”节点周边,同步制造一些更低层级、但特征相似的规则扰动作为“背景噪音”,以增强诱饵的可信度,并分散可能存在的监控注意力。
这是一场极其精密的联合演出,需要双方在规则层面达成前所未有的默契。
仲裁庭的争论持续了数个“新世”标准时。最终,在“净网”调查组根据林弦提供的情报,又接连挫败了两次针对调查数据的、更加隐蔽的污染企图后,仲裁庭意识到,常规的防御性调查已然陷入被动,敌人的渗透和反击能力远超预估。
风险,必须被承担。
【仲裁庭最终指令:批准‘规则级试探’方案(限定版)。】
【授权‘净网’调查组在‘维度规则调解器-第七序列’节点周边,按预定频谱制造低强度规则背景扰动。】
【授权‘架构师’作为协调员,确保林弦行动与官方扰动的同步性。】
【警告:一旦诱饵计划出现超出预期的连锁反应或遭遇不可控反击,立即终止,并启动紧急隔离协议。】
指令下达,“架构师”立刻将消息传递给林弦。
“可以开始了。”林弦的回应依旧平静,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
下一刻,一场无声的“演出”在观察者网络的底层规则层面悄然开幕。
在林弦的规则聚合体方向,那股原本稳定、和谐、深不可测的规则波动,极其细微地“颤抖”了一下,仿佛力竭后的短暂喘息,一丝代表着“结构应力过载”和“信息处理延迟”的异常频谱,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漾开的涟漪,向着特定的规则维度扩散开去。
几乎同时,在遥远的“维度规则调解器-第七序列”节点周边,“净网”调查组操控的几台隐秘的规则调谐装置,也开始发出低沉的、与林弦模拟信号部分谐波的规则噪音,如同为这场演出配上的背景音效。
整个“陷阱”区域,弥漫起一种“此地有机可乘”的微妙氛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评估小组的舰船内,“架构师”、“溯源者”、“工程师”的意识紧紧锁定着所有监测信道,连最微小的数据波动都不放过。“净网”调查组那边也严阵以待,所有的分析资源都聚焦在“第七序列”节点及其关联路径上。
紧张的气氛几乎凝固。
一息,两息,三息……
就在所有人都开始怀疑诱饵是否被识破,或者敌人过于谨慎而不会上当时——
异变陡生!
并非是预想中的针对林弦规则聚合体的攻击,也非对“第七序列”节点的直接入侵。
而是在观察者网络内部,一个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地方——那个理论上绝对安全、只有仲裁庭最高成员才有权限访问的 “初始协议备份库”——其外层的逻辑防火墙,突然被一股源自网络内部、带着那熟悉而古老的“裁决”印记的力量,强行撕开了一道微小的缝隙!
这道缝隙并非为了入侵或窃取,而是像一道精准射出的激光,将一小段经过高度压缩和加密的、蕴含着冰冷“裁决”意志的指令流,直接“注射”进了备份库的某个非活跃存储扇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