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白色的光辉如同温柔的潮水,充盈着整个洞窟,将壁上那些古老的石刻与星轨映照得纤毫毕现。空气凝滞,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了意义,唯有中央那座白玉祭坛散发着恒定而悠远的波动,等待着真正的传承者。
凌或与叶茯苓立于祭坛之前,并未贸然上前。经历了太多风雨,他们深知,先民留下的最后火种,绝不会轻易予人。
凌或目光扫过祭坛表面那些复杂到极致的星轨图案,其运转规律隐隐与灵犀之壁上的星图同源,却更加深邃、更加本质。他能感觉到,这座祭坛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精密的能量枢纽与意识接口。
“传承,需以心印心,以道承道。”凌或沉声道,他拉住叶茯苓的手,两人心意相通,灵慧之根与平衡权柄自然交融,化作一股纯净而和谐的意念波动,缓缓探向那座白玉祭坛。
就在他们的意念触及祭坛的刹那——
“嗡!”
祭坛猛地一震,乳白色的光华骤然收缩,旋即爆发!无数细密的光符如同拥有了生命,自祭坛表面升腾而起,在空中交织、重组,化作三道凝实的光门。每一道光门之后,都隐隐传来不同的意境威压。
第一道光门,呈现混沌色泽,门内气息磅礴浩瀚,似有天地初开、法则生灭之象,考验的乃是传承者对“平衡”本质的理解与掌控。
第二道光门,翠绿欲滴,生机盎然,门内仿佛有无尽草木生长、万物繁衍之景,考验的是对“生命”真谛的感悟与亲和。
第三道光门,则是一片虚无的暗银,寂静冰冷,门后是错综复杂的空间褶皱与维度断层,考验的是对“虚空”与“秩序”的认知与驾驭。
三道门,代表着沙之民文明核心的三大支柱:平衡、生命、空间。唯有通过相应的考验,才能获得对应的传承。
无需言语,凌或与叶茯苓对视一眼,皆明了彼此的选择。凌或步履沉稳,径直走向那混沌光门;叶茯苓眼神坚定,迈入了翠绿门户。
混沌之门内,凌或仿佛置身于一片法则的源头。光与暗在此处不再是对立,而是相互缠绕、衍生万物的双生子。生灭交替,动静相宜,一切都在一种动态的、完美的平衡中循环。无数关于能量本质、法则构架、宇宙模型的信息洪流般冲击着他的意识。他不仅要理解,更要以自身平衡权柄为核心,去重构、去推演,证明自己有能力承载并发展这份关于“平衡”的至高智慧。他的心神彻底沉浸其中,意识在无尽的法则海洋中遨游,每一次领悟,都让他对自身权柄的掌控更深一分,周身道韵与这混沌空间愈发契合。
生命之门内,叶茯苓则踏入了一个生机勃发的世界。这里没有具体的形态,只有最纯粹的生命能量与意念的流动。她需要以灵慧之根为桥梁,去倾听草木的低语,感受大地的脉搏,理解生命从萌芽到绽放、从繁盛到轮回的每一个细微瞬间。无数关于生命结构、能量滋养、灵性沟通的知识融入她的心田。她仿佛化作了这片生命之海的一部分,她的意念与无数生命的“呼吸”同频,对生命礼赞的感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灵魂都似乎被洗涤得更加通透纯净。
而那暗银色的空间之门,虽无人踏入,却依旧静静矗立,等待着未来有缘之人。
不知过了多久,仿佛一瞬,又似永恒。
混沌光门与翠绿光门同时光华大放!凌或与叶茯苓的身影自门中一步踏出。
凌或眼中,原本深邃的眸光此刻更添了一份洞悉法则本质的睿智与平和,举手投足间,仿佛与周围空间融为一体,气息圆融无暇。他不仅完美通过了平衡考验,更将其中浩瀚知识融会贯通,对那条连接虚空的“脐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数个模糊的、可能彻底解决隐患的思路已在心中萌芽。
叶茯苓周身则缭绕着愈发浓郁而纯净的生命气息,眼眸清澈如泉,仿佛能映照出世间一切美好。她对生命节点的掌控已入化境,甚至能模糊感知到遗迹药圃中每一株灵草的“情绪”。她获得的传承,不仅关乎培育与治愈,更涉及如何引导生命能量构建更和谐的生态,乃至……与整个世界更深层次的共生。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此番考验,非是索取,而是印证与升华。
就在这时,中央的白玉祭坛再次发生变化。它缓缓沉降,露出下方一个不大的石室。石室内并无他物,只有三枚悬浮的、散发着柔和光晕的晶体。
一枚混沌色泽,蕴含着完整的《平衡道章》后续修炼法门与诸多失传的平衡阵法、炼器之术。
一枚翠绿欲滴,记录着《生命礼赞》的深层奥秘与无数早已失传的灵植培育、丹药炼制秘方。
最后一枚,则是暗银之色,内部封存着沙之民关于空间技术、维度探索的最高成就,《虚空行纪》。
除此之外,石室壁上,还铭刻着一幅最终的星图。这幅星图比灵犀之壁上的更加完整、更加宏大,清晰标示出了那条连接虚空的“脐带”的精确能量结构、当前封印的薄弱点,以及沙之民推演的几种终极加固乃至……反向利用的理论方案!其中一种方案,赫然指向了利用多种至高法则之力,构建“多元平衡锚点”,从根本上稳定乃至逐步收缩这条异常连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