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之战结束后的第一个年头,被后世史学家称为“星辉纪元”的开端。那场超越理解的规则碰撞,其影响远不止于摧毁了一个毁灭性兵器,更如同投入忍界这潭深水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陨星之塔,如同进入蛰眠的远古巨兽,沉默地矗立在原晓组织基地的废墟之上。外部看去,它与以往并无太大不同,只是表面的金属与生物组织光泽更加内敛,偶尔流转过的能量纹路带着一丝琉璃般的质感。但内部,一场静默的革命正在发生。
塔之核心利用这难得的和平(或者说,各方势力舔舐伤口的)间隙,全力执行着两项最高优先级的任务:修复自身,以及守护混沌幼苗的“根源同化”。
能量储备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塔之核心不再大规模从外界掠夺资源,而是转向了更深层次的能源利用。它优化了与魔像的能量链接,使其更加稳定高效;它开始尝试直接汲取地热与星球磁场能;甚至,它开始研究如何捕捉和转化弥漫在自然界中、之前被忽略的某种更本初的宇宙背景辐射。高塔的能源体系,正在从依赖“查克拉”与“星铁”等特定资源,向着更加普适、更加本源的“规则能量”利用方向演进。
而对幼苗的守护,则是一场精妙到极致的仪式。塔之核心如同最虔诚的守护者,维持着能源中枢的绝对稳定,过滤着一切可能干扰幼苗同化进程的能量波动。它不再进行任何主动测试或引导,只是观察、记录。
沉眠中的幼苗,其琉璃色的形态愈发凝实。它不再仅仅是一株植物的样子,其轮廓时而模糊,时而清晰,仿佛在“植物”、“光团”、“规则聚合体”等多种形态间微妙地转换。它的根系(或者说,类似根系的结构)无声地蔓延,并非物理意义上的穿透,而是如同数据的链接,更加深入地与高塔本体、与下方的魔像、甚至与周围大片区域的地脉能量流连接在一起。它仿佛在将自身,逐渐变成高塔、乃至这片区域的“规则核心”。
塔之核心监测到,以高塔为中心,方圆数百里的自然能量流动变得更加有序、充满生机。被“壳”组织科技和过往战争破坏的土地,正在以远超自然恢复的速度愈合。一些普通的植物,甚至也隐隐带上了极其微弱的琉璃光泽,显得格外茁壮。
这是幼苗无意识散发的力量,是“根源同化”过程中的自然外溢。它正在无声地,将周围的环境,向着某种更和谐、更充满生命力的方向“调律”。
塔之核心将这一现象命名为“领域升华”。它开始谨慎地研究这种环境变化,试图理解其原理,并思考如何将这种效应用于未来的防御或恢复工作。高塔本身,也在这“领域升华”的浸润下,进行着缓慢而持续的优化与强化。
“星塔之盟”的总部,在原本联合研究前哨站的基础上,已然扩建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型城镇。来自木叶、砂隐、云隐、岩隐、雾隐的旗帜在总部广场上并列飘扬,虽然彼此间仍难免有些隔阂,但在共同生存的压力和“星塔之盟”新机制下,合作成为了主流。
情报共享委员会成为了最忙碌的部门。来自各方、关于“壳”组织残党活动、异常能量现象、以及宇智波带土行踪的报告在这里汇总、分析。阿奎琳娜在“方舟”毁灭后便彻底失去了踪迹,仿佛人间蒸发,但所有人都知道,她绝不会就此罢休。一些小规模的、风格与之前略有不同的生物污染事件,在偏远沿海地区时有发生,被认为是她的触角在小心翼翼地重新伸展。
技术研发委员会则专注于消化高塔之前共享的技术,并进行本土化改良。简化版的“铁雨”防御系统开始在一些关键边境据点部署;基于对“深渊之息”抑制剂的研究,对抗生物毒素的通用解毒剂被开发出来;甚至,结合高塔的能量感应技术和传统封印术,一种新型的、能预警大规模规则扰动的“界碑”正在研发中。
快速反应部队由各忍村抽调的精锐组成,由卡卡西暂代总队长。他们时刻待命,应对可能出现的、超越常规忍者应对能力的威胁。
“星塔之盟”的运转,并非一帆风顺。利益的分配、决策的话语权、对高塔态度的细微差异,都时常引发内部的讨论与争执。但在奈良鹿久、千代婆婆等政治家的斡旋下,联盟始终保持着向前推进的态势。他们清楚,内部的摩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为外部的阴影,从未真正散去。
深海,未知的裂隙深处。
新的“深海花园”比之前更加隐蔽,其结构不再是冰冷的科技造物,而是更像一个巨大的、活着的生物腔体。阿奎琳娜站在一个由发光神经束构成的控制核心前,面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中的疯狂已被一种冰冷的、如同外科医生般的理智所取代。
“方舟”的失败,让她意识到纯粹力量对抗的局限性。她调整了策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