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 第297章 迟早要成为一家人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第297章 迟早要成为一家人

作者:石谷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6:14:01

名单是拿到了,可如何妥善安排这些人,成了摆在面前的问题。

好在仔细梳理后发现,被送上山的这些人级别都不算高,级别从 16 级到 22 级不等,年龄跨度也较大,最小的 29 岁,最大的 45 岁。

其中几位 19 级到 22 级的人员,是大、中专毕业、享受干部待遇的人员。

这让林鸿彬心里稍稍有了些底,至少在人才储备方面,还是有可挖掘之处的。

人员岗位分配上,那一位16级的干部由上级直接指定为育种中心党委副书记兼副主任,剩下其他人的具体岗位,则需要育种中心自行安排。

按照规定,如此重要的人事安排,必须召开党委会共同商议决定。

党委会上,大家围绕人员的特点、岗位的需求展开了友好且有序的讨论。其实就是林鸿彬、黄镇山、张钰琪几人,围着茶座,边泡茶边聊天。

经过反复斟酌,最终确定将5人安排进办公室,接替原来知青的工作,负责日常行政事务的处理,这是今天讨论的重点。

剩下的 24 人,全部送到各项目组,其中级别高一些的担任项目组副手,主要负责行政事务,协助项目组技术员盯进度、理琐事,确保育种工作不耽误。

人员安排定下来后,盖章,邮递给上级部门,算是上报了。

上报之后,人员便陆陆续续来报道了。

报到的场景各异,有些人是一个人背着简单的行囊独自前来,眼神中带着对新环境的期待与忐忑;

还真有几位则是拖家带口,拎着被褥、锅碗等行李,全家都带着一股怯意,生怕育种中心在这方面做文章。

林巧玲,陈晓庆他们负责接待。

“同志,不用紧张,也不用有什么顾虑。”

“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住宿的安排:5岁以下的小朋友跟你们自己住,大一点我们统一安排住集体宿舍,单位领导的孩子也都是这样的。”

“这是临时安排,那边在盖楼房,等盖好了,你们一家就可以住一起了。”

“还有,你们把行李放好后,最好把个人卫生也搞一下,洗个澡什么的。

我们单位在内务方面是按部队的要求管理的,对个人卫生要求比较高。

需要热水可以自己烧,澡堂旁边都有土灶。

不用担心找不到,我会安排人先带你们走一圈,熟悉熟悉环境。”

等所有人员到齐,育种中心召开一次行政会议。

陆志高在南繁,杂交水稻项目到了最后的技术总结阶段,他一时间还离不开,水稻育种基地就由小林代替陆工来开会。

会议一开始,林鸿彬便严肃地说道:“有几条规矩,新到的同志一定要记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继续说道:“第一,育种中心是生产单位,要始终坚持以技术为核心,以服务为导向的理念,行政部门的所有工作都必须围绕技术团队的需求展开......”

林鸿彬将在育种中心第一场行政会上,关于核心任务和工作要求,一字一句地复述给这些新到的同志听,生怕他们理解不到位。

紧接着,他又强调:“第二,育种中心是生产单位,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生产,我不希望在青云山看到这个斗争、那个斗争的。

在座的同志,有的受过委屈,有的挨过批评,可这都是过去的事情。

到了青云山,都是一条船上的人。谁要是想搞小动作,拉帮结派,或者拿过去的事说三道四,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绝不姑息!”

林鸿彬之所以如此严厉地强调这一点,这些人曾经遭受过错误批判,谁也无法保证他们心中没有芥蒂,或者不会想要利用曾经被对待的手段为自己谋取利益。

受害者变成伤害者,这在之前的斗争中经常出现。

提前把丑话说在前面,既是警示,也能在真的发生问题时,有明确的处理依据。

或许是曾经的经历让他们变得更加谨慎,或许是刚到新环境还不熟悉,暂时没有心思搞其他事情,反正这批人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表现得还算规矩,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又出现了--这批人的孩子就学问题。

如果是上初中、高中的孩子,还好解决一些,因为学校有寄宿条件,孩子们可以在学校住宿,家长也能放心工作。

但小学生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最近的石洋小学不仅距离远,石谷村到学校也不通公路,如果从育种中心去石洋小学那还挺费时间的。

如果让育种中心自己单独搞个学校,一来成本高,二来学生数量太少,根本不现实。

这个问题让林鸿彬颇为头疼,他思来想去,最终找到了正在负责盖房子的三个生产队长。

“我有个想法,把石洋小学迁到育种中心来,你们觉得怎么样?” 林鸿彬开门见山地说道。

话音刚落,一位陈姓生产队长便立刻皱起了眉头,出声反对:

“把石洋小学迁到育种中心?那我们村里的娃上学不就跑远了?本来在家门口就能上学,多方便,现在迁走了,孩子们每天要走那么远的路,太不方便了。”

石洋小学就在陈姓生产队长家隔壁,对他来说,学校迁走,影响最大。

林鸿彬早有预料,他不急不缓地解释道:

“你先别着急反对,听我把话说完。如果学校迁过来,育种中心可以提供免费住宿,孩子们不用每天来回辛苦。

而且,我们育种中心食堂的菜可比你们家里的丰富多了,孩子们在这边吃饭,营养也能跟上。”林鸿彬试图用这些优厚的条件来诱惑他们。

“我们各家现在吃的不差,而且娃还这么小,离开家住在学校里,我们做家长的也不放心啊。”

“这一点你们完全不用担心,”林鸿彬立刻接话,“我们会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照顾这些孩子,绝对会比你们这些糙汉们带的好。”

“而且,我们单位的这些技术员们也会抽空去上上课,他们曾经可都是大学老师哦。单靠我们村小的这些民办老师可教不好娃的。”林鸿彬使出最后的杀手锏。

就算这几年没有高考了,但在村民的朴素的观念里,念好书是脱离“农业户口”困境最好的途径之一。

其实,林鸿彬还有个心思没说透。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知青迟早是要离开青云山的。

等到知青们都走了,育种中心的农活,基本上还是要落在当地村民身上。

从长远来看,育种中心和村民们迟早要成为一家人,互相帮衬着,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