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 第223章 仿佛看到大功劳飞来

把爷爷奶奶送回家后,林鸿彬也没多耽搁,开着拖拉机就往水库赶,今天晚上他在水库值班,发电还是需要人看一看的。

单位领导在过年过节时值班自古有之,也不是现在才有的,这个没什么可逃避的,晚上黄镇山等人也得在孵化房值班。

今天是除夕,值班的人员就林鸿彬一个,水库?这边显得更是冷清,平时这里还有两个人和一条狗,还能互相的聊聊天、逗逗狗的。

风刮过水库堤坝,带着水的凉气直往衣领里钻,林鸿彬裹了裹衣服,忽然的萌生一个念头:趁着晚上水库这里只有一个人,在水库里放点鱼虾蟹?

从水库坝顶顺着石阶走到水库里,伸手探了探水库的水,那股子冰冷瞬间顺着指尖窜到胳膊肘,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林鸿彬立马改变了主意:“得,先不放了!这水温和空间里差太多,放进去活不了,别白瞎了好东西。”

不过来都来了,还是给自己找点事情做:给空间补点水,用大量的冷水刺激刺激,看空间会有什么变化。

他心念一动,控制着水库里的冷水往空间里的高山浇去,他一边浇一边凝神感受空间的变化。

随着冷水越浇越多,空间里高处的温度明显下降了许多,并开始起微风了,等把空间里的高山浇透,山间的凝露现象越来越明显,树叶上都挂着晶莹的小水珠。

“看来这空间的用法,还得慢慢摸索。” 林鸿彬笑着摇摇头,转身进了空间 —— 今儿个除夕,也得给里头的动物们过个年,添点精饲料,再把圈舍打扫干净。

日子过得快,转眼就到了初三。榕城来的客人要返程,林场又打包了不少拜年礼,加上之前老师们用票兑换的板鸭、熏鸭,几位老师的家人手里拎满了东西,妥妥的满载而归。

正月初六是 “送穷” 日,老辈人说这天宜出行,林鸿彬也正好趁着这日子,去县里汇报上个月的工作。

一大早,他开着拖拉机载上张钰琪,俩人一路往县城赶 —— 张钰琪除了要汇报团支部的事,还得去油印林场新编撰的册子。

年前这段时间,林场又整理出《食用菌的人工种植》、《日光温室种植初探》等册子。

县委,张宝言书记又不知道跑去哪里忙了,林鸿彬只好先敲开副书记的办公室。

进门先拱手拜年:“领导,给您拜个晚年!”

蔡德海笑着摆手让他坐,刚开口就带来个好消息:“你们林场提供的几种菌子,地委领导很满意,已经推荐给外贸公司了(备注),不出意外的话,会上今年春天的出口商品交易会。这事你们要做好准备。”

“您放心,我们一定准备妥当!” 林鸿彬赶紧应下。

“还有个事要谢你。” 蔡德海接着说,“托你们林场的福,县里制作的羽绒也被推荐给外贸公司了,说不定能一起出口。”

“恭喜领导了!”林鸿彬笑着道贺。

“如果卖外汇的事真成了,你当首功!”蔡德海话里满是认可。

“谢谢组织和领导信任,这功劳我就先领了!”林鸿彬也不客套。

“你小子,别着急翘尾巴。” 蔡德海点了点他,“事情还没彻底定下来,得等水落石出才行。”

“这种事基本差不了,顶多就是利润多少的问题。省商业厅和外贸公司的人,哪个不是做生意的老手?

尤其是外贸公司里,还有不少归国华侨,他们懂外语、熟悉世界商贸规则,这点小生意还不是手拿把掐的。”

闽商遍布全世界,好手无数,南洋豪商多为闽籍华人、华侨,像陈嘉庚、郭鹤年、陈六使、胡文虎、黄仲涵、林绍良等等,都是闽籍华人、华侨。

而能被外贸公司和商业厅选上的归侨也都不弱于人。

蔡德海点点头,又交代起别的:“过几天其他知青单位的会去你们林场拉牲畜,你们也要做好准备。”

“好嘞,回林长我就安排下去。”年前定好的任务,早交货早了事,林场养着还费工夫。

接着就到了汇报林场工作的环节,林鸿彬从包里掏出两根顶花带刺的黄瓜、几个红透的西红柿,递到蔡德海面前:

“蔡书记,这是我们日光暖房种出来的,您尝尝鲜,算是检验一下我们的工作成果。”

蔡德海看着桌上的果蔬,故意逗他:“就这么点?你好意思出手?”

“哪能啊!” 林鸿彬笑着解释,“都让我送厨房了,一会儿您午饭就能尝到。这几个是特意留着让您先尝尝味儿的。”

蔡德海也不客气,拿起个西红柿擦都不擦,张嘴就咬,酸甜的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淌,三两口就吃了个干净。

“不错不错,沙甜得很,比食堂买的那些酸不拉几的好吃多了!”

他抹了抹嘴,追问,“你们那暖房搞了几个?种了多少东西?”

“这次做试验,只搞了一个暖房,半亩左右,这次就种了三种,西红柿、黄瓜和四季豆。”林鸿彬如实回答。

“我们这里冬天的蔬也多,搞大棚会不会亏?” 蔡德海有点担心。

“亏肯定不会亏,就是现在还挣不了多少。”

林鸿彬话锋一转,“但这技术在北方用处可大了!您想啊,这会儿北方天寒地冻,中央首长们估计还在啃萝卜、吃大白菜,要是在北方搞几个这样的暖棚,两个月内就能吃上新鲜菠菜,后续还能不断收获蔬菜,多实用。”

蔡德海眼睛一亮,倒吸一口凉气:“嘶~你把资料给我,我弄好马上联系张书记,然后抓紧上报。”

蔡德海眼神里满是兴奋,那模样,分明是也看到了 “大功劳” 再往跟前飞。

林鸿彬赶紧把早就准备好的资料递过去 —— 这日光暖棚技术,参考的是穿越前 90 年代末的成熟技术,可比现在北方用的那种又短又窄、保暖差的一代暖棚强多了,绝对能让首长们眼前一亮。

林鸿彬又递上《果树密植、矮化试验申请书》。

“今年要搞果树?”蔡德海挑眉。

“林场养了那么多的动物了,后续的试验也都是水磨工夫,出结果还早,所以想着找些新项目。”林鸿彬解释道。

“那这密植、矮化技术有什么来头?”蔡德海翻着申请书问。

“国外搞这个已经几十年了,从得到的消息看,密植、矮化栽培有很多优点,能早结果、早丰产,整体产量也能提高不少,果实品质也更好,还方便管理,节省土地等等,反正优点很多。

当然也有一些弊端,比如耗人工,植株小根系也小,对肥水要求高,容易受到病虫害等等。”

“优势这么多,那就搞!” 蔡德海拍了板,“咱们县最不缺的就是人工,这点弊端不算啥。就是这果树种植,一年半载出不了成果吧?”

“所以我们还准备搞这个。”林鸿彬又递上《药材人工种植试验申请》。

“药材人工种植我准备找中药店的合作,他们做技术指导,最后收购,我们林场出人出地。”

“这个可以。”蔡德海没多犹豫就同意了

“领导,我想向你要人,搞果树密植、矮化需要一个技术专职,我们林场那个专职技术员现在专心搞食用菌的研究,分不开身。”

“现在有技术的人员县里也缺啊,你们不是跟农林大学的合作吗?还有你们公社那不是还有下放的技术人员?怎么还需要技术人员?”蔡德海来个三连问。

“农林大学太远了,写个信来回都需要好多天啊。公社的技术员不是专业搞果树的,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调回去了。”林鸿彬无奈地解释。

“之前不是安排两个退伍军人过去了吗,你们就自己教,让他们学,自己培养出来的人,知根知底才靠谱。”蔡德海想了想,出了个主意。

“行吧,我们慢慢搞吧!”林鸿彬也没再坚持,技术人才到处都缺。

临走前,他还把祝晓燕要休产假、林场需要一名医生,同时也把祝爷爷的申请也跟蔡德海提了提,算是提前报备。

离开办公室时,手里多了一张手扶拖拉机的批条。林场只有一辆拖拉机有点不够用了。

蔡德海还给林鸿彬画了饼:只要食用菌和羽绒卖的好,就给林场配一部吉普车。

林鸿彬也没等张钰琪,开着拖拉机慢悠悠往林场赶。

张钰琪留下来处理油印册子的事,要在县里住上几天,反正有地方住。有了过年前送的年货,办事应该很顺利。

林鸿彬也不担心张钰琪的安全,张钰琪跟他一样在民兵司令部兼职,也有配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