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 第177章 这算盘打的噼啪响啊!

茶水续过两泡,林鸿彬又给各位老师递上烟,烟雾袅袅间,话题渐渐聚焦到林场的发酵饲料上。

“林场长,我一直很好奇,您是怎么想到用甘蔗渣粉、芦苇粉这类农业废料发酵制作饲料的?这思路在基层单位里可不多见。”叶树老师率先发问,眼中满是探究 。

作为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学者,他深知这类 “变废为宝” 的技术,背后需要扎实的理论支撑与大胆的实践尝试。

林鸿彬一边添茶水,一边从容回应:

“我学后勤的,经常会看一些跟后勤相关的资料。有一份资料我记忆深刻,资料里说在大几十年前,美国那里就在动物饲料里添加乳杆菌和酵母菌。

在丹麦,农民使用发酵饲料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这种新型饲料与青贮饲料相比,能够大幅降低成本,但仍具有类似的效果,这一选择让丹麦成为世界养猪强国。”

“30年代,有科学家开始运用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设计和生产了许多新型饲料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中包括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葡萄糖酸钠以及其他微生物衍生的酸、酶和有机酸等,这些技术在当时就已展现出提升饲料效率的潜力。”

这些专业的词汇平时都不敢讲,因为没人听的懂,现在专业人士来了,得把东西交待出来。

“你等下,我拿笔记记下。”

叶树老师打断林鸿彬,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从胸口取下钢笔。

现在的技术交流、推广可不如穿越时的方便,况且国家都被封锁20多年了。

林鸿彬把添加剂又复述了一遍,然后接着说。

“除了国际资料,国内的先进经验也给了我启发 ——‘猪司令’叶洪海同志研发的‘中曲发酵饲料’技术,我们在部队搞后勤都知道他,他用微生物发酵提升饲料价值的思路,给了我很大触动。”

“几个月前村里有人吃甘蔗,猪把人吃过的甘蔗渣都啃了,回来后我就想到看过的资料,想着把甘蔗渣打碎成粉发酵一下试试。至于芦苇,与甘蔗都是同一科的,甘蔗可以,芦苇应该也可以。”

“我不是学技术的,那些酶啊酸啊不知道怎么弄,我也没管什么原理,就找些自己能找到的酵母、酒糟加进去发酵发酵,酸菜汁里含有大量的乳酸菌,也加了试试,没想效果还可以。”

林鸿彬笑着补充,话语气中带着几分 “误打误撞” 的意思。

“林场长真是强识博闻,思维活泛,不来搞研究可惜了!”龚一斐教授接话道,搞研究的确实需要一个活泛的脑袋。

“龚教授你太抬举我了,我在学校学了经济,思维方式已经不太适合搞研究了,也就动动嘴还行,哈哈!”

林鸿彬站起来又发了一圈烟,接着说道:“再过几个月,县里的榨糖季就要开始了,麻烦各位老师在甘蔗渣发酵饲料上多上上心,林场全力配合。”

林鸿彬没喊什么高大上的口号,对这种老学者也不需要喊什么口号。

“时间不太够啊,一个月后就得回学校准备开学事宜了。”一个月后是得回校了,学校所在的闽北地区也有种甘蔗,但面积很小,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本地品种--百年蔗,是中国竹蔗自然杂交进化的品种,与现在大面积种植的有些差异。至于学校的试验田里,那肯定得等到明年才能看到收获了。

“各位老师,你们看这样成不成?你们帮忙带一带林场的知青,教他们怎么收集资料,每隔一段时间给你们寄过去,你们做些远程指导?”这才是林鸿彬的目的,简单直接的扔了出来。

“林场长,你这算盘打得真响啊!” 王守昆教授率先笑了起来,语气中却满是认可,“不过我没问题 —— 搞研究本就需要大量基础数据,单靠我们几个根本忙不过来,有知青帮忙收集资料,对我们的研究也是助力,这是互利共赢的事。”

“没问题、没问题,哈哈哈!”

“可行,就这么定了!”

其他老师纷纷响应 —— 对他们而言,只要能推进研究、积累数据,合作模式灵活些并无不妥;至于知识产权,在当时的环境下本就强调 “全民所有”,而论文署名权能得到保障,已是极大的收获。

与老师没聊完,林场这里连夜的开起了会议,会议的内容就是如何配合这些老师们。这次过来学习的的几位老知青们也在了。

“大学的老师们亲自指导,机会难得,大家一定要抓住,做的好的对你们以后上大学肯定有帮助。” 林鸿彬开门见山,一句话便点燃了众人的热情。

几个月后,又从场长口里听到“上大学”几个字,现在原林场的知青们对场长说的话不做怀疑了,场长说能那就真能,上大学那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啊,这一下原林场的知青们顿时热烈起来。

新来的老知青对原林场知青的表现有点疑惑,但也没问。

“几位老师大家也都认识了,各试验小组要做好对接。明林,你做为技术员要多多跑跑,但最好是专精一项。”

“我还是喜欢种菌子!”邱明林很直爽的给了答案。

“行,那现在还需要特别安排几人给蜂学龚教授、植物学谢教授打下手,至于人选你们会后把人召集起来,自愿原则,确定后上报给我。”

会后,宿舍楼内又是一阵热闹。很快的,人选送到林鸿彬这里,伐木组的林鹏和熊小青被安排到植物学谢教授身边,黄清流被安排到蜂学龚教授身边,看情况要产生几位新的小组长了。

林鸿彬来林场后,林场已经新产生了6位新组长了、两位财务,加上将要产生的新组长,超过三分之一的知青得到了提拔。

造成的后果有好有坏。大部分的知青都看到了机会,工作也很有激情,就期待着某一天会被选上。但也有数人情绪低落。

还有就是干活的人严重不足了,轮岗机制受到了挑战。

第二天早上,下放到农技站的王清祥老师也来了,最近是农忙时期,他天天忙的后脚跟不上前脚,今天抽空过来看看学校的同事,也来熟悉一下林场,按这情况看,以后有不少的交道。他的专业还没复课,还要在农技站继续干下去。

中午,林鸿彬把黄逢乾、王志成、徐秋英三位老组长找来聊天。

“今年推荐上大学没有我们林场的份,但按我们林场发展的情况,过年后我会找县里的领导申请几个大学生名额,优先考察你们三位。”

只要有机会,林鸿彬不介意送人上青云的。

上大学可是梦想啊,曾经以为梦想会遥遥无期,但现在机会就在不远的地方了。三人对一下眼,很整齐的喊着:“谢谢场长!”

“不用谢我,这是你们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

林鸿彬摆了摆手,继续叮嘱道,“从现在开始,你们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多花时间学习 ,把初中、高中的基础知识点捡起来复习,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提前了解相关知识。

现在有大学老师在林场,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大胆请教,不要错过学习机会。”

“明白,一定把工作做好!” 黄逢乾率先表态,王志成与徐秋英也连忙点头,眼中满是坚定与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