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 > 第35章 文会筹备与三字经的“创作”

张承感觉自己像是同时骑上了两匹朝不同方向狂奔的野马——一匹是即将到来的文会与人才引进大业,另一匹则是那本让他头疼欲裂的《三字经》。他坐在郡守府的书房里,面前摊着几张颜色依旧感人的“渔阳特供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满了诸如“人之初,性本善”、“狗啃骨,猫吃鱼”之类的混搭风句子。

“系统,你确定不能通融一下?”张承在脑海里做最后的挣扎。

【系统提示:(毫无感情)不能。知识类内容需宿主自行探索或回忆。建议宿主发挥主观能动性。】

“能动个屁啊!”张承哀嚎一声,把笔一扔,“我要是能记得全,还用得着在这儿抓耳挠腮?”

他盯着自己写的那几句“正版”和后面大段胡编乱造的“山寨版”,越看越觉得绝望。这要是拿给蔡琰看,他刚刚建立起来的“疑似文化大佬”人设恐怕会瞬间崩塌,碎得连水泥都糊不起来。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张承猛地站起身,在书房里转了两圈,“得找外援!蔡大家就是现成的外援!反正和她说这是从‘古逸篇’而来,我就说我只记得某些片段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补全了部分,请她再帮忙补全和完善!对,就这么办!这叫资源共享,文化共创!”

想到这里,张承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他赶紧把那些写满鬼画符的纸张收起来,只留下相对靠谱的前面几句,整理了一下衣冠(虽然依旧歪斜),深吸一口气,再次朝着文化交流学舍走去。

学舍里,蔡琰正在与李敏商讨文会的具体细节。李敏虽然病体未愈,脸色苍白,但涉及到预算和流程规划,他还是强撑着精神过来了。

“蔡大家,李主簿,”张承堆起笑容走进去,“在商量文会的事?进展如何?”

李敏起身行礼,声音有些虚弱:“主公。与蔡大家初步商议,文会定于初冬举行。原因有二:其一,冬日农闲,百姓有余暇,各地学子出行亦较为便利;其二,给予参会者,尤其是路途遥远的寒门子弟,充足的赶路时间。从冀州、青州乃至更远之地步行而来,至少需一至两月。”

张承点点头:“考虑得周到!冬天好,冬天咱们‘英雄血’卖得更好,正好用来招待客人!”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文会上觥筹交错(主要是他灌别人酒)的热闹场面。

李敏继续道:“然,尚有两大难题亟待主公决断。”他拿出算盘,习惯性地拨弄了几下,虽然动作比平时慢了不少,“第一,乃是路途花费与安全。能远道而来者,多半是寒门子弟。他们或许有时间,但盘缠有限,且如今各地并不太平,盗匪横行。若令其自行承担全部费用与风险,恐十之**会望而却步。”

张承摸着下巴:“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能让人家饿着肚子、冒着生命危险来给咱们捧场啊。”他眼珠一转,“有了!咱们不是和甄家那些商队关系好吗?让他们帮忙!在各主要路口、城镇设点,凡是手持咱们文会邀请函的学子,都可以跟着他们的商队一起来渔阳!食宿路费,先由商队垫付,记在咱们郡府的账上!”

李敏皱眉:“主公,此举耗费恐巨。各地商队虽与我们有贸易往来,但让他们额外承担此事,若无好处,恐怕……”

“好处当然给!”张承大手一挥,“告诉他们,凡是帮忙接送学子的商队,明年在渔阳采购‘英雄血’、雪花盐、毛布等紧俏物资,一律享受九折优惠!或者优先供应!这点让利,咱们出得起!这叫‘人才投资’,眼光要放长远!”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等那些人才来了,创造的价值肯定远超这点折扣!

蔡琰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位华将军,在大事上倒从不含糊,舍得投入。

李敏拿出小本本记下,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其二,乃是边境安全。从夏至冬,期间必经秋收。乌桓虽已臣服,然鲜卑、匈奴仍在北方虎视眈眈。往年此时,他们常会南下劫掠。若文会期间,乃至学子前来途中,边境不宁,遭遇胡骑,则一切皆休。需主公早做安排,确保道路畅通与边境安稳。”

张承脸色一正:“这是自然!老子好不容易搞个文化沙龙,岂能让那些不长眼的胡虏给搅和了!”他看向蔡琰和李敏,信心满满地道:“放心!边境安全包在我身上!正好让子龙和阎柔带着新练的骑兵去活动活动筋骨!也让那些胡人知道,咱们渔阳除了‘英雄血’,还有能让他们喝一壶的铁骑!”

他当即对门外亲兵吩咐道:“去请赵将军和阎都尉过来!”

安排完这两件大事,张承才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转向蔡琰,拿出那张只写了寥寥数句的纸:“蔡大家,这文会和安全的事有我们操心。另外有件小事……想请您帮帮忙。”

蔡琰目光落在纸上,看到那熟悉的“人之初,性本善”等句,神色立刻认真起来:“将军请讲。”

张承挠了挠头,努力做出回忆的样子:“就是这《三字经》……我苦思冥想了好几天,奈何当初所见残卷确实破损严重,只依稀记得开头这些,后面还有些零碎句子,当然本人也补齐了部分(一副真的,你要信我的表情),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什么的,但顺序和上下文都记不清了,更别提全篇了。”

他摊摊手,一脸“我很无奈”的表情:“您看,这蒙书既然是利在千秋的好东西,就这么失传了太可惜。蔡大家您学贯古今,文采斐然,能不能……请您根据这些片段,以及其中蕴含的义理,帮忙补全和完善一下?咱们一起,把这蒙学瑰宝重现于世?”

蔡琰愣住了。补全古逸篇?这责任何等重大!但看着张承那充满“信任”和“期待”的眼神(虽然她觉得那眼神深处似乎藏着一丝心虚),再回味那几句已然精妙非凡的经文,一股前所未有的挑战欲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她沉吟良久,方才郑重开口:“将军信重,琰愧不敢当。此经义理深远,结构精妙,补全之事,千难万难。然……将军既以此重任相托,为天下蒙童计,琰……愿竭尽所能,尝试一番。”

张承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差点激动地跳起来,情不自禁握住蔡琰软糯无骨的小手,做出一副“得遇知音,文化有望”的感动状:“太好了!有蔡大家出手,此事必成!您需要什么资料,尽管去府库调阅!需要找谁讨论,尽管吩咐!我全力支持!”

他心里乐开了花:完美甩锅!不仅保住了人设,还把最头疼的问题交给了专业人士!自己真是个小机灵鬼!蔡琰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接触,小脸红透,连忙点头应是。

于是,渔阳郡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大生产”时期。

一方面,以李敏(带病)和田楷为首的行政团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文会。邀请函的样式由蔡琰亲自审定,用的是渔阳最新出产的、颜色相对正常的纸张(虽然还是有点糙),内容则由几位文笔最好的文吏誊抄,盖上渔阳郡守和蔡琰联合落款的大印(蔡琰的印是张承让人连夜赶制的),然后通过甄家等合作商队的网络,发往幽、冀、青、徐等州郡。

张承特意嘱咐:“语气要诚恳!要充分突出咱们渔阳尊重知识、渴望人才、以及‘英雄血’管够的核心优势!”

另一方面,蔡琰则沉浸在了《三字经》的“再创作”中。她将自己关在小院里,面前堆满了从府库能找到的所有蒙学、经史典籍。张承提供的那几句“核心片段”如同种子,在她丰厚的学养土壤中生根发芽。她反复揣摩其语言风格、对仗规律和思想内涵,试图还原乃至延伸出完整的篇章。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有时为了一个字的推敲,她会枯坐半日;有时为了理顺历史典故的次序,她会翻阅大量资料。张承则恪守“全力支持”的承诺,隔三差五就派人送来各种点心、补品(虽然味道依旧感人),以及他“偶然想起”的零碎句子,比如“融四岁,能让梨”(这个他记得比较清楚)、“如囊萤,如映雪”(这个有点模糊),给蔡琰提供“灵感”。

每次收到这些“灵感”,蔡琰都会惊讶地看张承一眼,然后更加投入地工作。她越发觉得,这位华将军肚子里确实有些“存货”,只是可能他自己都理不清。而蔡琰对张承的心理变化也在产生一丝丝的变化,从感激、无奈、诧异、惊喜再到现在的一点点爱慕。

张承,在成功甩掉《三字经》这个大包袱后,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边境防卫和军队建设中。

校场上,弓骑兵的“回马射”训练依旧惨不忍睹。张承看着又一个士兵因为回头过猛而差点栽下马,无奈地捂住了脸。

“子龙,这样不行啊!”张承对身旁的赵云抱怨,“这命中率,对敌人造成的心理伤害恐怕远大于实际伤害。”

赵云面无表情:“熟能生巧。已比上月进步许多,至少误伤同袍的次数下降了三成。”

张承:“……这也值得高兴?!”他摸着下巴,看向北方,“看来,得给他们找点实战机会,见见血,可能就不手抖了。”

他召来阎柔,指着地图上草原与渔阳接壤的区域:“阎都尉,给你个任务。带着你的五千骑兵,再从我这里调五千弓骑兵和轻骑兵,组成‘边境巡逻加强团’。秋收之前,主动前出,沿着边境线来回扫荡!遇到小股鲜卑、匈奴探马,不用客气,直接吃掉!遇到大队人马,立刻示警,咱们主力随后就到!”

阎柔眼中闪过一丝嗜战的光芒,抱拳道:“末将领命!定让胡虏不敢轻易南下!”

张承又补充道:“记住,咱们的战略是‘御敌于国门之外’,把战场放在草原上!别让他们靠近咱们的农田和村庄!顺便……”他嘿嘿一笑,“看看能不能‘说服’一两个靠近咱们的小部落,让他们当咱们的耳目,提供鲜卑、匈奴的动向。胡萝卜加大棒,你懂的!”

阎柔心领神会:“末将明白!”

于是,渔阳郡的军事机器再次隆隆开动。新补充的士兵们摩拳擦掌,期待着在实战中检验训练成果(尤其是那些弓骑兵,迫切希望证明“回马射”不是自杀式攻击)。而北方的草原上,即将迎来一支风格迥异的“巡逻队”——他们不仅战斗力强悍,还带着渔阳郡特有的“友好交流”(威逼利诱)套餐。

郡守府内,张承看着各方汇报,感觉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文会在筹备,《三字经》在“创作”,边境防卫在加强,工业区……虽然依旧事故频发,但至少没再引发大型火灾。

“看看!这就是效率!”张承得意地对前来汇报文会邀请函发放情况的田楷说,“文化、军事、经济、外交,四线并行,老子指挥若定!这就叫……呃,叫什么来着?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田楷看着自家主公那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嘚瑟模样,无奈地提醒:“主公,慎之高烧未退,医官说若再劳累,恐转成肺炎。文会预算细则,还需他最终核定……”

张承脸上的笑容一僵,赶紧道:“那让他好好休息!预算的事不急……大不了我再去找甄家谈谈,看能不能先把‘英雄血’的预付款结一点出来应应急……”

他走到窗边,看着远处蔡琰小院里透出的灯火,又看了看校场上依旧在跟“回马射”搏斗的士兵身影,叹了口气。

“唉,当家不易啊!又要搞文化,又要防贼,还得操心钱袋子……”他揉了揉眉心,随即又振奋起来,“不过,等文会成功,人才到位,《三字经》问世,边境安宁……嘿嘿,老子这渔阳,可就真是铁打的营盘了!”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初冬时节,各地学子汇聚渔阳,文采风流;边境线上,渔阳铁骑纵横,胡人远遁;而他和蔡琰,或许能一起出席文会,共同见证这“文化盛事”……

“系统啊,”张承美滋滋地想,“你看我这盘棋,下得怎么样?”

【系统提示:(短暂的沉默)…检测到宿主在多线任务中维持了基本平衡…文化影响力缓慢提升,军事准备按计划进行…财政压力持续增大…综合评价:在“拆东墙补西墙”与“画大饼充饥”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动态平衡…望宿主注意资金链断裂风险】

张承:“……你就不能盼我点好?!”

他决定不去理会系统的“风凉话”,转身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想办法从即将到来的秋收税收里,提前预支一部分,来填补文会这个“吞金兽”造成的财政窟窿。

而与此同时,蔡琰在灯下,刚刚写完《三字经》中关于历史朝代更迭的一部分。她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看着窗外张承书房同样亮着的灯光,心中第一次对这个乱世中的边塞郡县,产生了一丝奇异的归属感和……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