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在夫余吃着火锅唱着歌,搞“辣条外交”搞得风生水起,而咱们的曹孟德同志,在许都的日子却过得如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内外煎熬。
朝廷上,太尉刘虞这位“泥菩萨”仿佛开启了“复读机”模式。曹操但凡提出点涉及钱、粮、兵的“建设性意见”,刘虞就捧着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翻出来的古籍,慢悠悠地念叨:“曹司空,此非仁政啊……《周礼》有云……《孟子》曰……需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更让曹操血压飙升的是,祢衡这厮简直成了许都的“街头艺术家”,专业负责给曹操“制造热点”。今天在司空府外敲鼓唱《曹公敛财赋》,明天在集市上表演《司空跋扈图》(用石灰在地上画漫画),后天又带着几个被他“才华”折服的太学生,搞起了“清议”,核心议题就是“论曹司空与民争利的十大罪状”。关键是,这货嗓门大,节奏感强,编的词还朗朗上口,搞得许都百姓茶余饭后都在讨论“曹司空今天又被祢先生编了什么新段子”。
曹操感觉自己快被这一老一少、一“正”一“奇”给逼疯了。他憋着一肚子邪火没处发,看着府库里日渐缩水的钱粮,再想想兖州重建那个无底洞,只觉得脑仁嗡嗡疼。
“主公,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了!”程昱看着曹操日渐憔悴(主要是气的)的面容,忧心忡忡,“刘虞动不得,祢衡杀不得,但钱粮问题必须解决!否则,莫说平定天下,恐怕连许都这点基业都难以维持!”
曹操揉着太阳穴,有气无力地问:“仲德有何良策?加税,刘虞不让。抄家,没个由头。难道要我去学华雄那厮,卖辣条不成?” 说到“卖辣条”三个字,他自己都觉得荒谬。
程昱眼中却闪过一丝精光:“主公,华雄之法虽显荒诞,然其‘金融创新’之举,确能短时间内聚拢巨额钱粮。我等……或可借鉴一二?”
“借鉴?”曹操一愣,“如何借鉴?也发‘勤王债券’?还是搞‘医疗债券’?咱们既没有华佗,也没有‘巴扎嘿’啊!”
程昱凑近几分,压低声音:“主公,我们有的,是华雄没有的——大义名分,朝廷正统!”
曹操眼睛微微眯起:“细说。”
“我们可以发行……‘匡扶汉室,讨逆安民’特别国债!”程昱越说越顺,“就以陛下名义下诏,言天下未平,逆臣未灭,为筹措军资,早日还于旧都(画个饼),特发行此国债!年息……就定百分之十二,比华雄的还高两点!认购者,不仅有利息,还可根据认购金额,获得不同等级的‘汉室功臣’称号,从‘乡亭义士’到‘县邑忠良’,再到‘郡国楷模’,最高可封……‘关内侯’(虚爵,无食邑)!”
曹操听得目瞪口呆:“这……这不是卖官鬻爵吗?!”
程昱一脸正气:“主公,此言差矣!此乃‘以财资国,以爵酬功’,乃是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况且,我们卖的是虚爵,只有名号,没有实封,于朝廷体制无碍!却能极大激发那些豪强、富商的虚荣心和投资热情!他们缺的不是钱,是地位和名声!”
曹操摸着下巴,仔细琢磨起来。这主意……听起来好像比华雄那种靠辣条和跳大神集资要“高端”一点?至少披着“忠君爱国”的外衣。
“还有,”程昱继续加码,“我们还可以推出‘优先赎罪券’!专门针对那些家中有人曾在李傕、郭汜甚至董卓麾下任职的家族!只要他们认购一定额度的国债,便可由朝廷出具文书,承认其‘迷途知返,忠心可嘉’,既往不咎!甚至……可以折算他们未来可能因‘历史问题’被罚没的财产!”
曹操倒吸一口凉气:“仲德,你这……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种主意都想得出来?!” 这简直是精准收割那些心里有鬼的地方豪强啊!
程昱谦虚地笑了笑:“皆是为主公分忧。此二策并行,或可解燃眉之急。只是……恐惹清流非议。”
曹操此刻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一拍桌子:“非议就非议!总比坐吃山空强!就按你说的办!立刻起草诏书和细则!名字要起得响亮点!那个国债,就叫‘光武中兴债’!那个赎罪券……就叫‘涤瑕荡垢忠义证’!”
命令一下,许都的“金融创新”立刻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荀彧负责具体操盘,虽然他对这种手段内心颇为抵触,但为了大局,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那些有钱没地位的豪商,为了一个“关内侯”的虚名,挥金如土;那些祖上不太清白的地方家族,为了“洗白”自身,更是砸锅卖铁也要认购“忠义证”。许都的府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充实起来,虽然伴随着朝野上下不少的议论和暗地里的嘲讽,但真金白银到手,曹操总算能缓口气了。
消息传到幽州时,张承正带着郭嘉、贾诩视察新建成的“北海辣条工坊夫余分坊”。
“啥?曹阿瞒也学老子发债券?还卖爵位?卖赎罪券?”张承啃着新出炉的“孜然羊肉味”辣条,听得一愣一愣的,随即拍腿大笑,“哈哈哈!不愧是曹孟德,学习能力挺强啊!就是这名头起得……‘光武中兴债’?‘涤瑕荡垢忠义证’?忒不要脸了!还是老子的‘勤王贡献积分’和‘医疗债券’实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