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太子聊天室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新政5

天幕:太子聊天室 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新政5

作者:笑平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15:09:46

“哈哈,王兄,这海兰珠与大玉儿的滋味如何?”

“不错,尤其是我听说他们可是鞑子皇帝黄台吉的妃子,这感觉上来了,所以来了个三人行”

“哈哈哈,还是老王你会玩”

……

食色性也。

干饭与色色乃是人类历史发展传承的重要推进器,在明朝,色色行业一度达到了**,其中的利润何止百倍?

尤其是秦淮河更是评选出了类似于秦淮八艳这色艺双绝的女星。

但是,这税收一直偏低,所以提高娱乐行业税收是崇祯新政重要内容。

还美名其为烟柳税,采取某位信王时期便追?的虾仁采取的分段收税,同时还征召流民组建城管大队,并在北京城实行。

崇祯新政正在如火如荼地持续贯彻落实之中。

在军事方面,经过精心策划和部署,原本的十团营被彻底打乱重编。

在白杆兵的紧密配合下,老弱士兵被果断裁撤,而青壮则被大量招募。

经过一番努力,龙襄五卫成功组建,这是一支由皇帝亲自统领的天子亲军,其规模达到了令人瞩目的二万八千人!

不仅如此,崇祯皇帝还下定决心组建新的海军,恢复大明宝船的辉煌,重走下西洋之路,与红毛夷展开激烈的海洋霸权竞争。

在经济领域,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首先是税务整顿,实行官绅一体纳粮,土地税收调整为十五税一,商税则定为二十税三。此外,对于色色行业,更是征收高达十税五以上的重税。

同时,为了更好地管理土地和促进农业发展,重新丈量田亩的工作也在全面展开。并且,国营工厂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为国家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在文化方面,虽然科举内容做出了重大调整,更加偏向策论,废除了生搬硬套的八股节奏,但这一改革在朝廷上引起了不少争议和微词。

政治上,允许郡王爵位之下皇室宗亲自谋生路。

马尼拉

“该死的明朝人,哇哇哇哇哇”

两颗牙之一的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内心十分恼火。

原本升官发财的事情是十分喜悦,然而此时这位总督的内心万分恼火。

原本垄断,东海航线的郑芝龙,不知者的直接成为了明廷官员,并且带领着自己麾下的海盗团,南下剿匪关键剿的还他妈是他带领的船队。

作为菲律宾半岛的总督,马尼拉在当地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然而,就本次的情况而言,他们的船队规模却显得相对较小,仅有数千人而已。

与郑芝龙的庞大船队相比,其硬实力显然相形见绌。

在东海之上,千帆竞渡,数以百计的货轮如过江之鲫般途经刘家港。

自从隆庆帝开放海禁之后,这个原本平凡的港口便一跃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也是沟通海外商品的关键通道。

那些来自西方的蛮夷商人常年聚集于此,忙碌地装卸货物。

他们每年为这里带来数以千万两的白银流水,使得刘家港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巨额的白银流水并没有为朝廷带来相应的税收,导致江南地区虽然经济繁荣,却未能为国家财政做出足够的贡献。

而此次,由大太监王承恩负责来与江南本地的士绅进行谈判,谈论着最后的利益划分。

一旁明末大画家也是大士绅代表的董其昌作为此事牵线搭桥的人,早就向崇祯皇帝宣布效忠。

毕竟人生不过3万多天,在座的都是为了享受生活,为了赚钱,只要能把皇帝这大地主给安抚住了,那么象征意义上的交点税收不成问题。

而在董其昌的牵线搭桥之下,江南自贸区终究是落地了,其规模,涵盖了两淮江渐之地。

就连原本反应最大的淮西勋贵在其中获得油水之后也直呼“真香”,反而成为了推动落地的重要关键。

同时,技术也在迭变之中,原本修桥铺路之中广泛运用了山河土,。

不知被哪位工匠灵机一动成功升级为水泥,一出世,瞬间成为了比较实惠的建筑材料,再配上钢筋,各种大型基建,也开始从江南之地逐渐扩展,成为了带动数百万流民就业的重要大工程。

而崇祯皇帝在看到水泥适用范围如此辽阔之后,当即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给工匠封侯,水泥侯。

尽管没有封地,但是崇祯皇帝还是十分尊重知识产权,为此之后大明每生产出来的一滴水泥,只要卖了出去,那么水泥猴其及子孙都能享受1%的分红。

瞬间让一众工匠乃至世人彻底眼红了。

要知道大明的爵位都是很吃香的,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违反大明法律基本上能与国同休。

更何况每年1%的利润分成,这是一笔极为庞大的财富。

后世有闲人推算,光是这一笔在之后大明几百年的传承过程之中就为水泥侯家族提供了近亿两的白银的收入。

总之,在名利的双重诱惑之下之后的大明出了十几个类似的侯爷,比如琉璃侯,制碱侯,钢铁侯,航海侯等。

之后十七年时间,大明依旧是连年的天灾**,但相应的,多亏了高产作物的推广,各地的灾情被控制在了一定的程度,不至于导致几百万人死亡的场景。

同时,在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祖孙三人的辅佐之下,一个全新的,更有战斗力的大明内阁逐渐成立。

当然皇帝做出了如此违背祖宗的改革,各地的藩王们也是很有意见。

当然藩王们大多的表示,只要把他们带进这商圈,这种一切都可以谈。

于是乎,崇祯十七年,经过多年的扯皮,最终朱由检成功搞出了以内阁为领导核心,以功勋,宗亲,士绅,太监为四柱,庞大的海外市场,投资,建设为三辆马车的四柱一阁体系落地。

崇祯十七年初,见时机已到,便开始了北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