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太子聊天室 > 第四十二章 废王立武

天幕:太子聊天室 第四十二章 废王立武

作者:笑平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15:09:46

当然,后宫的斗争不仅仅局限在后宫。

甚至是朝堂,萧淑妃被武后干掉,不仅仅是有皇帝在身后支持,更是有王皇后在后面推波助澜。

当然,在李治上位的最初的那10年之中废王立武,可以说是大唐后宫的主要争斗中心事件。

不过,想要完成这件事情,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功绩来掌握权力,也需要大臣支持。

而在推动废王立武的过程中,长孙无忌是这对小夫妻就必须迈过的坎,只要能顺利迈过去,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就容易得许多。

但是长孙无忌的身份,对于此时的李老九而言,便是一座比较难以跨越的高山。

首先在大唐开国战争之中,长孙无忌,一路上出谋划策,更是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在贞观年间,出任丞相,在治国理政方面贡献极大,还是留下来的几位辅政大臣。

同时也是李治的舅舅。

开国元勋,辅政大臣,外戚,三层buff加持之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老老实实安享晚年的。

但他很不幸,更是那极少数的例外。

当然在最初李治上位的时候,长孙无忌对于这个年纪最小的外甥,一直把他当做个孩子比较好操控的,但从后世的角度可以知道李治绝对是一个腹黑仔。

为了顺利让自己的爱人坐上皇后之位,他一边在陪着自己的势力,同时打压反对派完成集权。

而永徽元年和永徽二年的两次对外战争以及镇压永徽四年房遗爱高阳公主造反,平灭陈硕真起义,树立了他的威信,完成了三把火。

当然了。

李治想把武媚娘扶到皇后之位,也需要武媚娘自己争气才行。

皇后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不仅要有德行,还要有才能,不然如果只是一个单纯(买q6)的,那么当个普通的妃子也挺好的。

而好不容易重返后宫的武媚娘,实在是太想进步,于是也充分把握了机会,搞出了一些成就

永徽六年(655年)三月壬戌,武则天编写《内训》一书。

永徽七年(656年),武则天便撰写《外戚诫》献于诸朝,解释讥噪。

尽管还是因为出身以及经历问题,被忠臣议论,但拿出这两本书之后,对于他成为皇后朝廷上的重臣,反对意见也没那么大了。

同时在推动这两本书籍以及皇后跟位的过程之中,武媚娘也培植了自己的势力,其中比较着名的就有李义府口腹蜜剑。

这老兄有才是绝对有才,但小人也是绝对小人,不过对于此时的武媚娘而言,却是一把足够尖锐的刀。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李治完成了集权,强硬废了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于永徽七年,成为了皇后,三十二岁,便成为了皇后。

当然随着李治成功掌权,对长孙无忌这个舅舅他也打算做出清算了,当然主要也是长孙无忌,收钱不办事,惹恼了这个腹黑的芝麻汤圆。

永徽年间李治有一次来到了长孙无忌的家里。

为了让他支持这件事情,他给长孙无忌的三个庶子封了官职,恭恭敬敬的恳求,长孙无忌这个当舅舅的支持他干这件事情。

只不过长孙无忌,收钱不办事,收了官职,然后又不再理会,无奈之下,在李治掌权之后,逮着一个机会直接将战孙无忌流放岭南,虽然最后也频繁了,不过此时继承他的爵位的解就是到了他的曾孙。

至于这位曾孙上面的其他长辈也全都离奇地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随着废王立武这件事情的完成,原本的大唐太子也该换人了。

至于李忠因为在后宫争斗之中母亲被废,而他自然也跟太子的位置说goodbye,而到了他的弟弟李弘当上太子之位。

当然正是成为皇后之后,儿子也成为了太子,那么接下来大唐这个庞大的帝国就正式进入了他们夫妇联手统治的时代。

武媚娘作为唐高宗得力的政治伙伴,也在大唐的建设之中立下了很多重要的功劳贡献。

当然对于未来的太子的教育,此时也成为了这对老六夫妇的重要事项。

“大兄,天幕上说到你了,你待会好好听一听”

“说不定就有对大兄未来这个帮助的臣子”

此时的李弘李贤都是青春期的少年,虽然在古代的观念算成年了,但终究也才十几岁,也没有正式继承皇帝位,此时对于未来的一切还是充满了好奇。

至于他们身旁那三个年纪,画风明显与他们不同的李显李旦,还有李太平,也都见证了他们两位太子的死亡。

李弘,作为一名太子,他是一名标准的符合儒家理想培养中的太子,仁孝。

与历史上一众仁孝的太子一样,他努力学习,孝顺父母,勤于治学。

龙朔元年(661年),李弘命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杨思俭等人收集古今文集,选录五百篇编集成《瑶山玉彩》,得到了高中的赞美以及赏赐。

总章元年(668年),李弘请求追赠儒家先贤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为太子少保。

这个请求看似无厘头,但实际上追封了先贤也成功笼络了一批儒家士人,其中位于河北的颜家子弟,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渔阳频鼓动地来的时候,河北一带就是颜家子弟反抗的最为激烈的反抗,甚至付出了主脉22人的代价,嫡脉几乎灭绝。

“这”

春秋时期的颜回看到了天幕之上的介绍,也是感叹不已,他的子孙并没有辜负他们家族传承这么些年的学问。

“贤哉回也”

如果此时的孔夫子知道他日后的子孙会是那般模样,不知他老人家会怎么想?不过估计会气的想骂人!

咸亨二年(671年),高宗出行东都洛阳,命太子李弘监国。

而在监国的过程中,他也展现出了自己的贤能一面,尤其是同年关中大旱,关注民生,在拨放救济粮的同时,还把闲置的土地分给民众,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

“大兄,你看,对于你的文治,天幕上还是十分赞赏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就能得知,今年关中那边会有大旱,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李弘李贤这兄弟俩来的那个时候,正好是他们的父皇,李治带着母后到东都洛阳游玩,养生。

原本还在处理国政的太子咻的一下被笑到天幕之上,虽然那时候的众臣一时之间有些慌乱,但看到太子爷出现在了天幕之上,也就没那么担忧。

专心处理政务的同时,吩咐人把天幕的内容记录下来,于是就记录到了关中即将大旱的事情。

此时的大唐虽然连连征战在国库方面出现了很大的损耗,但还是有不少的积蓄的,而且得知关中大旱,正是放酷吏来俊臣与周兴的时候。

不愿意为了关中大旱出资的话,那么这几位不介意给你们罗织些许罪名,帮你们挖肉的同时污你们的名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