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异界,带领全村修仙 > 第12章 道在生活中

穿越异界,带领全村修仙 第12章 道在生活中

作者:黑道大帝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14:47:00

初夏的日头已经有了些毒辣的苗头,晒得新垦的田地蒸腾起一股泥土的腥气。

炎黄城外,蜿蜒的引水渠边,李惊风正满头大汗地挥舞着一把比他矮不了多少的锄头,清理着渠底的淤泥。

这不是修炼,这是劳作,是炎黄城每个人都必须参与的活计。

师父说了,修炼不是高人一等的借口,脚踩泥土,方能知民生多艰。

他心里却有些烦躁。

风神腿的步法他自觉熟练了不少,跑起来村里的大黄狗都追不上,可师父总说他“只得其形,未得其神”,说他跑起来“像被狗撵的兔子,只有慌,没有灵”。

什么灵不灵的,跑得快不就行了?他赌气似的狠狠一锄头挖下去,溅起的泥点子糊了一脸。

就在这时,一阵山风掠过渠边那片半枯的竹林,竹叶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轻响,如同低语。

李惊风下意识地停下动作,抹了把脸上的汗和泥,侧耳倾听。

那声音时急时缓,时高时低,风大的时候竹竿都被压弯,风小的时候只是叶尖微颤。

他忽然想起师父让他“感受气流”的话,以前他只顾着模仿动作,从未真正静下心来听过风的声音。

他放下锄头,闭上眼睛,不再去想那些复杂的步法口诀,只是纯粹地用耳朵去听。

风声穿过不同粗细的竹竿,拂过不同密度的叶片,音调竟是如此丰富多彩。

他感觉自己仿佛能“听”到风的形状,它如何盘旋着穿过竹林,如何轻柔地撩动他的发梢,又如何在不远处打着旋儿卷起几片落叶。

一种莫名的明悟涌上心头。他重新拿起锄头,不再用蛮力,而是顺着风掠过竹林的韵律,调整着自己挥锄的角度和力道。

锄头落下、抬起,带着一种奇异的节奏感,仿佛不是他在劳作,而是风借他的手在梳理这片土地。

效率并未立刻提升,但他心中那股焦躁却平复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和畅快感流遍全身。

原来,融入风里,是这样的感觉。

与此同时,在村子另一头的织坊里,周流云正坐在一架老旧的织机前,跟着几位妇人学习纺线织布。

纤细的麻线在她指尖穿梭,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稳定。她性子本就沉静,倒不觉得枯燥,只是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排云掌的“流水行云”,师父说要“劲力含于内,势笼罩于外”,可她推掌时,总觉得那股气劲要么凝滞不前,要么一推就散,难以形成那种“覆盖”的感觉。

“流云丫头,线要匀,心要静。”旁边一位头发花白、手法娴熟的老妇人温和地提醒,“你看这梭子,穿过来,引过去,看着是两根线,织成了布,就是一整片了。急不得,也乱不得。”

周流云看着老妇人那双布满老茧却异常稳定的手,看着梭子在经纬线间流畅地穿梭,原本杂乱的丝线渐渐变成一片细密平整的布匹。

她忽然心有所动。这织布的过程,不正像是“云势”的凝聚吗?一根根独立的丝线(分散的劲力),通过有序的牵引和交织(意念的掌控),最终形成一片完整的、覆盖一切的布帛(磅礴的掌势)!

她再次回忆师父渡入她体内的那股绵厚气流,尝试着将意念专注于指尖,不再追求一掌推出多大的力量,而是感受着气劲如何像丝线一样被引导、如何像织布一样层层交叠。

她对着空气缓缓推出一掌,掌风过处,旁边一盏油灯的灯苗竟然只是微微晃动了一下,却没有熄灭,仿佛被一股无形而柔和的力量轻轻托住、抚平。

她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似乎摸到了一点门槛。

而在铁匠棚里,则是另一番光景。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炉火熊熊,热浪扑面。

张寒霜光着膀子,小脸被炉火映得通红,正帮着村里的铁匠轮动一柄小号的铁锤,敲打着一块烧红的铁条。

这是他主动要求的,因为他觉得打铁最能锻炼力气和那股“凝”的劲儿。

“用力!对!往下砸!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铁匠是个粗豪的汉子,嗓门洪亮。

张寒霜咬紧牙关,嘿呦嘿呦地挥舞着铁锤,每一锤都使尽全身力气,汗水顺着脊梁沟往下淌。

他感觉自己的胳膊都快不是自己的了。可铁匠看着那铁条,却摇了摇头:“寒霜小子,光使蛮力不行啊!

你看这铁,被你砸得坑坑洼洼,力道是散了!得把力凝住,顺着一个地方,一点点把它捶打成型!你看我!”

铁匠接过铁锤,吸了口气,手臂肌肉贲张,但落锤时却异常沉稳、精准,每一锤都落在关键处,力量透入铁条深处,那铁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规整、坚韧起来。

张寒霜瞪大了眼睛,看着铁匠的动作,又低头看看自己红肿的拳头,想起了师父说的“凝的是势,是力,是意,于一拳之中”。

他之前练拳,只知将寒气往拳头上堆,却从未想过如何让这股力量像铁匠打铁一样,凝聚、渗透、成形。

他重新握紧拳头,不再盲目地对着树桩猛砸,而是模仿着铁匠落锤的那种感觉,将意念和那丝微弱的寒流极度压缩,然后缓缓地、坚定地“印”在树桩上。

这一次,树桩表面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痕,但被击中的那一点,木质却瞬间变得灰暗、酥脆,仿佛内部的结构被一股极寒的力量从根源上破坏了!

傍晚,三个小家伙拖着疲惫却带着一丝兴奋的身体回到王飞面前。他们各自讲述了今天的经历和那一点点模糊的领悟。

王飞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直到三人说完,他才缓缓开口:“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注:语出《庄子·知北游》)

三个孩子懵懂地看着他。

“意思是,天地间的道理,无处不在。”王飞解释道,“并非只有闭关打坐、诵读经文才能悟道。

耕田、织布、打铁,万事万物运行,皆有其理。

风神腿的灵动的在竹林风声里,排云掌的绵厚在织布梭机里,天霜拳的凝聚在铁匠锤下。你们今日所感,便是入门之始。”

他目光扫过三个若有所悟的徒弟:“修炼,不是脱离尘世,而是融入尘世,于平凡处见真章。

从明日起,半日劳作,半日练功,将你们的领悟,融入到招式之中。”

“是!师父!”三个孩子齐声应答,眼神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明亮。

接下来的日子,炎黄城内出现了奇特的景象。

李惊风在田间奔跑送水时,脚步变得愈发轻灵难测,水桶里的水晃都不晃;

周流云在织布时,气息愈发悠长沉稳,纺出的线均匀得让老妇人都啧啧称奇;

张寒霜在帮着搬运建材时,不再吭哧吭哧地用蛮力,而是能巧妙地调动气息,将沉重的石块稳稳当当地放到指定位置。

他们的修为并未突飞猛进,但根基却在日常的劳作中,被打磨得异常扎实。

那层阻碍他们真正理解功法意境的薄膜,在生活的砥砺下,正一点点变薄。

而王飞自己,也并未闲着。他除了处理城务、指导徒弟,更多的时间则投入到了对那简陋“预警阵法”的改进和对“混元初掌”的深入钻研上。

他隐隐感觉到,风、云、霜三绝的融合,其关键或许并不仅仅是力量的叠加,更在于三种截然不同“道”的平衡与统一。

这需要时间,需要积累,更需要机缘。

这一夜,月明星稀。王飞独自站在了望塔顶,感受着夏夜微凉的风。

城内,大部分灯火已经熄灭,只有巡逻队员规律的脚步声偶尔传来。城外,山峦沉默,一片静谧。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掌心之中,无形的气流缓缓盘旋,时而如微风拂过,时而如薄云舒卷,时而又有一丝冰晶般的寒意一闪而逝。

风云霜的种子已经播下,正在这片属于凡人的土地上,悄然生长。

前路依旧莫测,但希望,已然在这片夜色中,如同微弱的星火,坚定地闪烁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