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让你带个差班,你全员本科了? > 第99章 开学日的“名人效应”

二零零三年的二月,寒假的余威尚未完全消散,春寒料峭,但一中的校园里已经重新充满了喧嚣与活力。

张伟推着他那辆半旧的自行车在校门口熟练地捏下刹车。车轮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吱——”一声在清晨的空气中格外响亮。他像过去的无数个上学日一样,将车推进车棚锁好,然后背起那个磨得边角发亮的帆布书包准备汇入熙熙攘攘的人流。

然而,今天的一切似乎都有些不一样。

一股混杂着豆浆、油条和肉包子的香气从校门口的早餐店飘来,这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味道。但当他习惯性地埋头向前走时,却敏锐地感觉到周围的空气似乎发生了一丝微妙的扭转。几道原本不应停留在他身上的视线此刻正清晰地黏附在他的后背上。

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用眼角的余光扫了过去。

是几个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正聚在一起,一边咬着包子,一边对着他的方向指指点点。张伟的心猛地一紧,几乎是本能地握紧了拳头,做好了迎接嘲讽的准备。在过去,这种场景的后续台词通常是——“看,那个四肢发达的傻大个”、“14班的体育生,考个试跟要他命一样”。

但这一次,他听到的却是压低了声音带着惊奇的议论。

“欸,就是他吧?上学期考试英语能及格的那个体育生……”

“好像是,听说他们班主任是个神人,硬是把他的成绩给拉上来了。”

“不止他一个,他们14班这次可牛逼了,听说平均分冲到年级中游了!”

议论声虽小,却像一根根细微的羽毛搔动着张伟的耳膜。他感到自己的脸颊有些发烫,那是一种混合着错愕、不自在以及一丝难以抑制的窃喜的复杂感觉。他没有回头,只是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些,但那挺直的脊梁却再也没有弯下去。

这种“不一样”的感觉在他踏入教学楼后变得愈发强烈。

走廊里回荡着学生们的脚步声和嬉笑打闹声。一个隔壁班的男生抱着一摞新发的作业本从他身边跑过,不小心撞了他一下。

“对不起对不起!”那男生连忙道歉。

“没事。”张伟瓮声瓮气地回答,正准备侧身让开。

那男生却在看清他的脸后,突然“啊”了一声,眼睛瞪得溜圆:“你、你是14班的张伟吧?我认识你,上次校运会篮球决赛最后那个传球太帅了!”

张伟愣住了。他没想到,除了“体育生”这个标签,竟然还有人能记住他在球场上的表现,并且不是因为他撞飞了谁,而是因为一个“传球”。

“还、还行吧。”他有些语无伦次地挠了挠头。

“什么还行啊,简直神了!听说你学习也进步特大,怎么做到的啊哥们?传授传授经验呗!”那男生一脸崇拜,仿佛在看一个偶像。

“就……就听我们杨老师的话呗。”张伟的回答朴实无华,但心中那股奇异的暖流却汹涌澎湃,几乎要从胸口溢出来。

他走进二楼的走廊,远远地就看到了14班的教室门口。富二代王昊正靠在门框上被几个外班的同学围着。与以往不同,这次他们不是在看王昊又换了什么新款球鞋,而是在七嘴八舌地打听着14班的“逆袭秘诀”。

“昊哥,你们班主任到底给你们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啊?”

“听说你们班那个林天,电脑做的程序直接被好几家电脑公司看上了?人家公司打算资助他?真的假的?”

王昊一改往日的张扬跋扈,此刻竟学着杨明宇的样子,故作高深地摆了摆手,用一种过来人的语气说道:“常规操作,常规操作而已。我们14班的潜力,你们是不会懂的。”那副得意洋洋的模样,让张伟忍不住想笑。

他看到赵敏也从走廊另一头走来,她依然是那副冷冰冰的表情,对周围的一切视若无睹。但张伟注意到,当几个女生从她身边经过,小声议论着“她就是那个生物考了年级第一的赵敏”时,赵敏的下巴不自觉地微微抬高了一分。

就连一向被视为“小透明”的陈静,在走进教室时,也有两个别班的女生主动和她打招呼,向她请教做笔记的心得。陈静虽然还是羞涩地低着头,快步走进了教室,但她那抓住书包背带的手指节不再因为紧张而发白。

整个一中,仿佛在一夜之间重新认识了高一(14)班。

这种被承认、被尊重、甚至被羡慕的感觉像一种微醺的酒意在每个14班学生的心头荡漾、发酵。

上午第一节课是语文,第二节是数学。课堂上,学生们虽然不像上学期那样明目张胆地睡觉捣乱,但一股若有若无的浮躁气息却始终在空气中盘旋。好几个同学的眼神都有些飘忽,显然还沉浸在早上那“名人般”的待遇中。

终于,撑到了午饭时间。

食堂里人声鼎沸,蒸汽弥漫,各种饭菜的香气混合在一起。张伟端着餐盘,因为打球耽误了点时间,此刻排在了打饭队伍的长龙末尾。他看着前面黑压压的人头,无奈地叹了口气,胃里发出一阵抗议的轰鸣。

就在这时,他前面的一个戴着眼镜的瘦高个男生突然回过头,推了推眼镜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

“同学,你是不是高一(14)班的?”那男生问道。

“是啊,怎么了?”张伟心里咯噔一下,以为又要来事。

“我认识你,你叫张伟,对吧?”男生显得有些激动,“期末考试的成绩红榜,我看到你的名字了!体育生,英语考了91分!我当时就记住你了!太牛了!”

张伟一愣,他没想到自己的分数,竟然会被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记得这么清楚。

“没……没啥。”他有些不好意思。

“怎么能没啥呢!这简直是奇迹!”那男生一脸认真地说着,随即做出了一个让张伟和周围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举动。他猛地向旁边跨了一步让出了自己的位置,并对张伟说:“你先来!你肯定训练累了,得多吃点!应该的!”

“啊?这……这不好吧?”张伟彻底懵了,插队这种事他可从来没干过。

“有什么不好的!”旁边另一个同学也认出了张伟,跟着起哄,“就是,让奇迹创造者先打饭,我们没意见!”

“对!没意见!”

队伍里竟然响起了一片善意的附和声。打饭的阿姨也乐了,隔着窗口冲他喊:“那个高个子体育生,别磨蹭了,快过来!今天给你多加一块大排!”

在众目睽睽之下,张伟的脸“腾”地一下全红了,比刚才打完一场全场篮球赛还要红。他感觉自己仿佛被一股巨大温暖的善意包裹着,推着他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他机械地递上餐盘,听着餐盘里发出“当当当”的声响,直到一份堆得冒尖的饭菜摆在他面前。

他端着那份沉甸甸的午餐恍恍惚惚地走到食堂的角落坐下。他看到林天和王昊他们已经在了,正眉飞色舞地聊着什么。王昊看到他,远远地就挥舞着鸡腿喊道:“伟哥,可以啊,都享受上插队待遇了!”

林天也难得地开了句玩笑:“毕竟是名人了,有点特权也正常。”

张伟嘿嘿地笑着,夹起那块油光锃亮的大排狠狠地咬了一口。肉香、酱香瞬间在口腔里爆炸开来。他觉得,这是他长这么大,吃过的最香的一块红烧大排。那味道里有混杂着汗水、努力,以及“尊严”的滋味。

他环顾四周,看到食堂里几乎每个14班的同学腰杆都挺得笔直。他们吃饭说话的声音都比以往洪亮了许多。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压抑不住的自豪感。他们不再是那个需要缩在角落里,生怕被人认出来的“学渣集中营”成员。他们是奇迹的创造者,是校园里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中心。

这股因为胜利而凝聚起来的骄傲,像醇厚的佳酿,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感到醺醺然,飘飘然。

下午第一节课的预备铃响起时14班的教室里依旧热闹非凡。

“你们是没看到,刚才在小卖部老板娘硬是多送了我一瓶可乐,说祝贺我们班取得好成绩!”

“我刚才去办公室交作业,英语老师竟然主动问我寒假过得怎么样,还夸我字有进步!天哪,她以前从来没正眼看过我!”

“这算什么,我听说,下学期学校的贫困生助学金名额,校长特批向我们班倾斜了!”

王昊唾沫横飞地分享着自己的“见闻”,周围的同学听得连连发出惊叹。整个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打了胜仗后论功行赏的喜悦气氛。他们分享着彼此受到的优待,每一次小小的“特权”,都像是在为他们辉煌的战绩添上一笔新的注脚,让那份自豪感愈发膨胀。

“安静!安静!”班长站起来喊了两声,但效果甚微。学生们的热情太高涨了,仿佛要将整个寒假积攒的扬眉吐气都在这一天彻底释放出来。

就在这时上课铃声尖锐地响起。

教室的门被“吱呀”一声推开,杨明宇抱着一摞文件走了进来。

他的出现,像一颗投入沸水中的冰块,教室里的喧嚣声迅速降低,但那股躁动的、兴奋的空气却依旧在暗中涌动,无法平息。学生们纷纷坐正,但脸上还挂着意犹未尽的笑容,眼神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彼此之间还在用眼神和微小的动作交流着。

杨明宇站上讲台,目光如水,缓缓扫过全班。

他看到了。

他看到张伟的坐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挺拔,胸膛微微挺起,像一头刚刚赢得战斗的雄狮。

他看到王昊的脸上挂着毫不掩饰的得意,那是一种“看吧,我们就是这么牛”的张扬。

他看到赵敏的嘴角虽然依旧紧抿,但那条代表着倔强和疏离的弧线,此刻却柔和了许多,甚至微微上扬。

他看到几乎每一个学生,眼中都闪烁着一种相似的光芒——那是一种被胜利和赞誉沉浸后折射出略带虚浮的亮光。

整个教室,就像一个被吹得鼓鼓囊囊的气球,充满了快活的、骄傲的空气。

杨明宇的内心,轻轻叹了口气。

他为他们感到骄傲,为他们能享受到这份迟来的荣光而感到欣慰。但他更清楚,对于一群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少年而言,捧杀,有时候比棒杀更具毁灭性。眼前的这股浮躁之气,如果不及时摁下去,将会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最危险的绊脚石。

新学期的第一课,看来不能讲知识点了。

他必须先给这群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小功臣”们,当头浇下一盆最刺骨,最清醒的冷水。

他一言不发,将手中的文件放在讲台一角,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巧的U盘——这在2003年还算是个稀罕物件——熟练地插入到讲台电脑的USb接口。

学生们好奇地看着他的动作,教室里彻底安静了下来。他们以为杨老师要像上次开学那样,又搞出什么“预言未来”的酷炫花样。

杨明宇打开了投影仪。

风扇的嗡嗡声在安静的教室里响起,一道明亮的光束投射在前方洁白的幕布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

幕布上,出现的并不是什么纳斯达克指数,也不是什么未来科技蓝图。

而是一行巨大、醒目、带着官方气息的黑色宋体字标题:

【高一(上)期末考试 高一(14)班 vs 高一(1)班 成绩数据深度对比分析】

标题之下,是一个被清晰的线条分割成数个区域的巨大表格。左边是代表顶尖的“高一(1)班”,右边是他们自己“高一(14)班”。表格中的每一项数据,都用最直观、最冰冷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第一项:总平均分。

高一(1)班:615.3分。

高一(14)班:535.8分。

差距:-79.5分。那个鲜红色带着负号的数字,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了每个学生的心眼里。

第二项:高分段人数(总分600分以上)。

高一(1)班:29人。

高一(14)班:3人(林天,赵敏,陈静)。

差距:-26人。又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红色数字。

第三项:单科状元数量。

表格里详细罗列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六门主科。

高一(1)班的名字,出现在了语文、英语、化学三项的状元栏里。

一个陌生的、来自其他普通班的名字,拿下了物理状元。

而高一(14)班,只有两个名字孤零零地出现在上面:物理(林天),生物(赵敏)。

最终统计:高一(1)班:3席。高一(14)班:2席。

第四项:单科平均分对比。

这一次,数据更加残酷。除了生物这一科,14班凭借赵敏这匹黑马的拉动,与1班的差距最小之外,其余所有科目,全线溃败。尤其是语文和英语这两门需要深厚积累的学科,平均分差距都在十几分甚至二十分以上。

第五项,也是最扎心的一项:单科不及格率。

高一(1)班的表格下,是一连串令人舒适的“0%”、“0%”、“2%”……

而高一(14)班的表格下,则是一排参差不齐仿佛在嘲笑着他们的数字:“35%”、“30%”、“42%”……

……

整个教室,死一般的寂静。

之前那股快活的、骄傲的、浮躁的空气,仿佛被这张巨大的数据表瞬间抽干、压扁,最后化为沉重得令人窒息的铅块,死死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学生们脸上的笑容早已凝固,取而代之的是震惊、羞愧和难以置信。他们呆呆地望着幕布,那些冰冷的数字和刺眼的红色像无数根刺,刺破了他们刚刚建立起来脆弱的自尊心。

张伟下意识地弓起了背,仿佛这样就能躲开那些数字的审判。

王昊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全班同学,都像是被集体施了定身法,一动不动。耳边只有投影仪风扇那单调永不停歇的嗡嗡声。

杨明宇依旧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站在讲台旁,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消化这份“冰冷”的现实。

直到他看到大部分学生的眼神,从最初的飘忽转为专注,再从专注转为沉重,他才缓缓地开口。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把解剖刀剖开了所有人的幻想。

“一个寒假我听到了很多关于我们的赞美。奇迹、神话、逆袭……这些词很好听,我也很喜欢听。”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班。

“但是,同学们,我想请你们抬起头,再好好看看这份成绩单。”

“我们是创造了奇迹,但那只是相对于过去的自己而言。我们从一个不及格的学生,变成了一个刚刚及格的学生,这确实是奇迹。但我们为此沾沾自喜,甚至骄傲自满是不是有点可笑?”

“放眼全年级,看看我们的对手,看看真正的优等生。我们依然只是一个刚刚摆脱了‘学渣’帽子,勉强挤进中游的班级。我们的基础,我们的短板,我们的差距依然大到令人绝望。”

他的每一句话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打在学生们的心上。

“今天早上,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像个凯旋的英雄。你们享受着别人的注目、赞美甚至是特权感觉很好,对不对?”

他突然提高了音量,语气变得锐利起来。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的这份荣耀,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是建立在林天和赵敏两个人的高分之上!是建立在全班大部分同学,依然在及格线边缘苦苦挣扎的现实之上!你们当中,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没有掌握!”

“别人夸你们一句,你们就真的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别人让你们插个队,你们就真的以为自己是特权阶级了?”

杨明宇走下讲台,一步一步缓缓地走在过道中间。他的皮鞋敲击着地面发出“嗒、嗒、嗒”的声响,每一下都像踩在学生们的心跳节点上。

他最终停在了教室的中央,环视着一张张因为羞愧而涨红或因为不甘而紧绷的脸。

他用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语气,说出了新学期的第一句,也是最重要的一句“开学寄语”。

“记住,当所有人都把你们捧上天的时候,你们自己要学会把双脚死死地踩在泥土里。因为只有泥土才是最真实的。”

他回到讲台指着幕布上那一个个鲜红的差距数据,一字一顿地问道:

“现在,谁还觉得自己有资格骄傲的,可以站起来。”

全班,鸦雀无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